反抗者與他的相繼者們《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
2月
10
2022
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雞屎藤舞蹈劇場提供/攝影王子雅)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36次瀏覽

謝淳清(專案評論人)


《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運用傳記學及一種類似於記憶術的方式,形成抽象概念的傳遞。林爽文,在這場演出裡,彷彿成為一種對於「反抗」的命名,經由這個「反抗」,作品提醒我們識別歷史書寫的立場和對象、受壓迫的實感,以及從中產生的思考、內在力量的追溯。

關於主角的生平交代,與其說依循線性時間軸,更是通過意義建構的遞進程序,猶如研究論述的取徑。開場,表演者對主題姓名的單純提問,預設歷史人物「林爽文」於當代的陌生痕跡。演出段落之間,刻意以投影顯示的各個標題,既近似紀實報導的單元效果,更像是指明思路的章節導引。改編自田野史料的敘事,從身世之謎進入秘密結會(天地會)的社會脈絡與個人軌跡,再參照乾隆朝廷的平定命令、西拉雅族尪姨金花的參與起義,逐漸由宿命般的傳奇,最終朝向反思式的獨語。

此外,時而跳脫故事情境,並且針對人物、事件進行推敲或質疑的橋段設計,如觀眾即席採訪、表演者幕後陳述,或是模擬研討會專家講評等手法,突顯出史觀建立的片面化與偶然性。連同當代社運(太陽花運動、雨傘運動、反送中運動等)的置入,營造一種時空跨越的共鳴。史話軼事鏈結的劇情,遂與現實批判產生張力。作為主題的人物誌,不止於再現英雄的時空,更讓演繹本身催生觀點,因而呈現出後設作品(metafiction)的特性,宛如訴求觀者自我意識的覺醒。

 

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雞屎藤舞蹈劇場提供/攝影 KEN)


民俗元素的生機創新

一種仰賴想像而進行的記憶,於此成為重訪歷史的途徑。戲劇詮釋結合舞蹈演繹,創造出豐富的視覺意象與流動場景,並進一步將情節構思與純感性體驗之間的連繫與觸動,託付給舞蹈本身開啟的聯想與情境。尤其,全場幾乎皆以群舞形式描繪單一人物的生命,無論是否化身為具體的角色,表演者共同傳達的特定場景,如比擬乘船渡海的身體交疊晃動,傳聞雀鳥相隨的伸臂揮舞繞行,宛若囚徒受縛的齊排下跪掙扎等姿態、走位、隊形,或是結合影像,營造出有如透視主義式背景的爐前祈拜、林間匍匐等情景,於場中喚起凝聚力,並為消逝的曾經,留下印記。

 

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雞屎藤舞蹈劇場提供/攝影 KEN)

表演藝術與特定歷史接軌的企圖,因而經由形像的喚起與再次賦予,展現出新的生機。一如多樣民俗元素(南北管、儀式、符籙、石頭公、服裝、身段等)的運用,融入音樂、造型、道具、影像、動作設計的編作中,在如同單元性的連串節目裡,呈現出活潑、鮮明、多變甚至時尚的風韻,讓記憶的運作,成為一股持續的能量和活力。

到底,作品的目的似乎不在於效率地闡釋一場未竟的革命,甚至賦予其絕對性的價值或意義,而是讓這段模糊的歷史及其引發的迴響持續發生效應,如根莖般蔓延,然而亦不忘對所謂的歷史真相產生質疑。生命,並不透過實質成敗來斷定。結尾處,藉由投影文字言及的抗日農民余清芳,就像一則回應,並連結於作品英文名稱(The Event: Lîm Sóng-bûn and his Followers)中關於相繼者的意義,透露反抗的即將來臨。

《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

演出|雞屎藤舞蹈劇場
時間|2021/12/18 14: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從「江湖在哪裡?」將歷史事件延伸到身在「江湖」的你我,面對社會下層階級遭受打壓的草根社群,如果對抗是歷史的必然,爽文們,是否繼續現身江湖呢?
1月
06
2022
「解構,不結構」,是編舞者為當代原住民舞蹈立下的休止符。編舞者細心梳理原住民的舞蹈身體在當代社會下的種種際遇,將其視為「符碼的」、「觀光的」、「想像的」、「可被消費的」,更是屬於那位「長官的」。走光的身體相對於被衣服縝密包裹的觀眾,就像一面鏡子,揭示所有的對號入座都是自己為自己設下的陷阱,所謂的原住民「本色」演出難道不是自身「有色」眼睛造就而成的嗎?
5月
09
2024
可是當舞者們在沒有音樂的時刻持續跳大會舞,彷彿永無止盡,究竟是什麼使這一切沒有止息?從批判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已為原民劇場建構的典型敘事,但若平行於非原民的劇場與文藝相關書寫,「冷戰」之有無便隔出了兩者的間距。實質上,包括歌舞改良、文化村,乃至林班歌等,皆存在冷戰的魅影。
4月
30
2024
另外,文化的慣習會在身體裡顯現,而身體內銘刻的姿態記憶亦是一種文化的呈顯。因而,透過詳實地田調與踏查的部落祭儀資料,經由現代舞訓練下的專業舞者的身體實踐,反而流露出某種曖昧、模糊的狀態。
4月
29
202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
在隘口,震懾行者的不僅為前方異域,亦可能為身後如絲線交織的緣分與關係。當女孩坐在面對觀眾的木椅上,舞者們相繼搬來椅子加入這奇異的家庭相片裡;當他們彼此打鬧、傳遞零食時,僅屬於緊密群體的結構與交流關係逐漸清晰。而樂團的存在被揭示,他們於藍色布幕前的身體及聲音一同成為作品本身,此世界亦產生變化。
3月
1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