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異質空間的誕生與召喚《XXX仲夏夜之夢XXX春夢無痕跨年趴》
12月
31
2020
XXX仲夏夜之夢XXX春夢無痕跨年趴(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陳又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60次瀏覽
張敦智(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從處理莎劇的脈絡來看,台南人劇團首次搬演莎劇是2004年《莎士比亞不插電:羅密歐與茱麗葉》,於臺南市百達文教中心廣場首演。此後,同系列陸續推出《莎士比亞不插電2:哈姆雷》、《莎士比亞不插電3:馬克白》、《莎士比亞不插電4:維洛納二紳士》,在臺灣搬演莎劇的歷史中,此系列無疑是將莎劇現代化與在地化的重要代表。另外,從處理音樂劇的脈絡來看,台南人劇團歷經由臺灣大學戲劇系十週年紀念製作而誕生的《木蘭少女》,而後有《美女與野獸》、《第十二夜》,最後是本次首演於西門紅樓的《XXX仲夏夜之夢XXX春夢無痕跨年趴》(以下簡稱《仲》)。將兩個脈絡並置起來看,《仲》可說是台南人劇團處理莎劇與音樂劇兩者共同累積與整併的成果,無論從哪個角度,都可謂再創高峰。其關於空間與氛圍的調度與處理,讓整齣戲在當代社會易獲共鳴,營造立體又貼合時下脈絡的世界觀。

首先,《仲》的愛情喜劇原建立在異性戀視角的基礎上,藉四位主要角色在森林中迷路,並遭精靈奧布朗錯點鴛養譜,展現愛情的荒誕與混亂。回顧莎翁所生活的文藝復興時期,那種可盡情窺探角色內心世界情感隱私的文類「小說」尚未興起,除了戲劇演出與閒話家常,沒有什麼管道可以抒發、交流每人心中那撓癢人心的情感。《仲》的原劇本在該年代扮演了可以讓公眾一起觀賞、討論愛情的角色。原故事情節放入當代社會,雖仍具一些設計感,卻已了無新意。關於異性戀,我們已經有更多五光十色的台劇、陸劇、日劇、韓劇、美劇、小說,族繁不及備載,對異性戀愛情的刻畫更刀刀見骨、鞭辟入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份摯愛、一部知己,再請出莎翁,彼此都未免尷尬。但台南人劇團本次的改編,輕巧地將原劇本的苦主海倫娜由女性改為男性,仙王、仙后化身華麗張揚的drag king和drag queen,並把場景從森林轉換至酒吧,由此打開一個屬於同性戀瘋狂的異質空間(heterotopia)。

XXX仲夏夜之夢XXX春夢無痕跨年趴(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陳又維)

舞台設計上,表演區以三面台形式高高矗立在中央,多數觀眾站著,可以在演出間自由走動。這樣的觀演關係,令人不免想起英國莎士比亞環球劇院最便宜又最靠近演員的站票席;同時,又彷彿當代社會酒吧、夜店裡的舞台形式。遠古的劇場形式,與當代展演空間,巧妙地融為一體,看似簡單,實則揉合複雜的化學效應。它不屬當今劇場界主流的鏡框式舞台,不讓觀眾的身體處於遠離演員又放鬆的切割狀態,站立的身體每時每刻更積極地投入於演出;但它也不屬於光譜另一端,同樣受歡迎的沈浸式演出,每每必須解決如何讓表演者與觀眾在同一空間中自然交融的困境。它介於兩者之間,同時擁有兩者優點,原歷史脈絡中屬於中下階層、最便宜的觀眾席次,卻成為本次演出的看點與利器。

另一方面,這種觀演關係也召喚著當代社會身體之中關於酒吧、夜店等場所相關的身體經驗,舞台上演出著虛幻、誘人、瘋狂、無拘無束、極富娛樂性的內容,而觀眾可以在台下隨之起舞與狂歡,這樣隱性的召喚,搭配到位的服裝與演出,使得觀眾可以非常迅速融入情境,放聲鼓掌與尖叫。屬於魔法世界drag king與drag queen的「森林」(也就是本次演出的酒吧),在台上台下齊聚一心的條件下,被清晰地建立出來。《仲》那座撲朔迷離的森林不再只是一個難以描繪、抽象、疏遠的意象,在看似簡單,實則富含底蘊的空間設計下,成為每個人都能心領神會的獨特場域。這種設計更流暢而不著痕跡地將觀眾的反應也囊括在演出環節內,同時體現演員與觀眾雙方的「在場」(presence)(那不正是戲劇最珍貴的地方嗎?)。

演員的上下場路線也別具巧思。在三面台的條件下,多數進出場必須利用唯一不面對觀眾的上舞台側。但在四位主角關係開始顛倒錯置,也就是原劇本中闖入森林後的橋段,演員的進出場改成直接從舞台面向觀眾的三個方向上下場。於是,觀眾的身體很自然地成為酒吧中的人潮、森林中的樹木,演員在其中穿梭、尋找彼此,格外帶來真實感,比起在台上「演」找不到彼此的橋段,來得更加有說服力。這也是罕見讓觀眾自然成為一部分舞台設計的案例。大多數鏡框式演出常見為了製造臨場感而讓演員走入觀眾席,反而顯得突兀、尷尬。《仲》同樣讓演員走入觀眾群,但由於多數觀眾都是站立,演員的身影消失其間,只聞其聲,不見其影,正好達成劇情所需的效果。演員與觀眾的互動也相當自然,帶有些許即興成分,沒有過多預設立場的斧鑿痕跡。

最後,服裝設計也對空間做出明確而有力的區隔。一開始酒吧老闆與老闆娘著正式西服,但進入「森林」後,drag king和drag queen的服裝風格轉為極度狂野、放肆,將情慾元素顯著標誌出來,並跟表演風格融為一體。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精靈蒲克的服裝在魔幻中帶著邪佞,將原劇本通常被詮釋得調皮、可愛、單純、又鬼靈精怪角色,轉化為放蕩不羈又粗心大意的形象,配合酒吧這充滿情慾與幻想的空間設定,成為宛如地頭蛇般,掌握愛情生殺大權的存在。這樣別具巧思的造型設計,再搭配drag king和drag queen的狂放,畫龍點睛而隱約地暗示出了感情世界不堪與黑暗的一面。

傅柯在1986年的〈Of Other Spaces〉一文提出「異空間」(heterotopia)的概念,相對於虛構、理想的烏托邦(utopia),它真實存在於現實世界,並以孤立而具特色的方式存在,劇場就是其中一例。台南人劇團本次的《仲》鮮明地體現了此概念,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劇場的特色與價值。反過來講,與真實世界高度同質性的劇場,嚴格來講並不存在,因為現實沒有辦法被一五一十地直接轉譯至舞台。但在所有試圖創造異質空間的案例裡,《仲》因有力而完整地框定了自身範圍,並填上豐富的細節,於是幾乎成為現實某個角落的縮影。它所產生的敘事效果,就像在在有限篇幅內無法描述整棟大厦,於是轉而摹寫其中一個光房間,手法如此細緻,以至於每個看到的人,都可以自行在腦中建構出屬於自己的大廈/世界的全貌。

《XXX仲夏夜之夢XXX春夢無痕跨年趴》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20/12/26 19:45
地點|西門紅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從某個程度上來看,《XXX》找回了最古典的莎劇演出感覺,它刻意服務台下的「低級」,或者討厭高尚喜愛低級的觀眾,用時空大挪移的技巧,流行文化的親近感,阻絕觀眾的思考,讓觀眾變笨,用最實在的感官來看戲……(但唐謨)
1月
11
2021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
在台灣,白色常與喪葬連結;而在日本,則會與婚喜時的「白無垢」相銜,以顏色翻玩幽冥與神聖的意涵,也是編劇的巧思,配以劇中穿插的台、日童謠與歌曲,形成異色童話的氛圍。特別當,洪珮瑜具有穿透力的歌聲,在劇場中,清唱〈泥娃娃〉、〈明室〉時,聲色與空靜在空間中迴盪時,衍生出一種既鬼魅又莊嚴的療癒性。
5月
02
2024
或許不該單純將各自對於「國家」未來的期許與期望轉作批評作品觀點完整性的工具,那彷彿是去瑞士餐廳抱怨起沒有粄條或cinavu(吉拿富)一般。與其質疑《大使館》中是否缺了哪些當代台灣主體、族群的觀點,影射他方創作者對觀者自身議題的嫻熟與否,甚至上綱至創作資格論的問題等等,不如說這本就是在週轉全球與在地的國際表演藝術生態中,產地—製造—IP(intellectual property)間錯綜的生產機制下,瑞士創作者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政治主體在國際政治與國/族認同間的觀察與思考。
4月
3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