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的末日寓言《0920002012》
12月
12
2011
0920002012(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43次瀏覽
林乃文

很搶眼的大弧形會議桌盤踞劇場中央,靠牆有影印機和茶水間,白板上寫著20042005200620072008,可以擦掉重寫也可以畫臨時布景。六名演員連續兩小時不下場好像一場無止無盡的企劃提案會議,「世界末日來的時候,誰會陪在你身邊?」可能會成為2012以後測量人類寂寞程度的一個標準。

今年是民國一百年,從今年起七年級生將逐一走入三十世代,再晚熟也都將接手世界的中樞神經。恐怖大王沒有來,然而殘留給他們的又是甚麼樣的世界?很抱歉,文化藝術哲學政治都不能為時代找出新定義,或許是在網路上無限次顯身的史帝芬賈伯斯,從牛皮紙袋拿出的新法寶一次又一次風靡全球,「I-」才是本世紀真實的傳奇。科技可以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嗎?不知道,讓我們先上google查查看。

手機讓文明人變成聲控娃娃,聲控娃娃戴著麥克風在小劇場講話。聲控娃娃靠手機打開或關閉社會關係,和世界通信,向上帝求救……。小小的手掌上記載著所有生命歷程——當然不是掌紋,而是手機裡的所有短訊紀錄,請讓我們對著彼此的手機瀏覽人生。愛情還在不在心裡,用新世代的語言是:「還背得起初戀情人的手機號碼嗎?」;還在不在乎彼此,代換成一個及時的生日蛋糕;「衣冠禽獸」不是句罵人的話,而是戴動物面具盛裝出席的狂歡趴踢。2012是世界末日的代碼,但萬一2012過去而世界還沒有滅亡的話,怎麼辦?

帶著對世界不肯定一定變得更好的心情而奮鬥,是上一輩無法理解的宿命。同一個劇場曾經上演過革命、解嚴、莎士比亞、米蒂亞、麥可傑克森、後現代主義和後結構主義……,但這都不是七年級生的記憶,他們的記憶從Nokia3310到i-phone手機型號、101跨年煙火倒數計時、詐騙電話、85度C蛋糕、SARS、卡恩大屠殺、從流星花園開始的台製偶像劇……,你可以說這是流行不是經典,但資訊泛濫得滿坑滿谷,難道都不是創作題材?資訊滿載得你有時不知道該想甚麼才好,甚至不知道該怎樣感覺才酷。那麼劇場呢?今晚的劇場像一面鏡子,演員和觀眾一樣年輕,彼此照見不怎麼偉大卻理解得了的愛情故事,不耍酷炫而是誠懇地面對。

作為2011兩廳院新點子劇展的第一部作品,可喜的是不再命題作文,也不要劇場新銳催吐自己消化不了的感情或議題,寧可是創作者使用自己熟悉的題材和形式,捐輸實實在在的感情。除了慢動作非寫實部分,略為暴露新世代演員普遍缺乏肢體功夫的弱點;空間調度、整體演技、劇情流暢到技術,每一個環節都頗精準到位。2012世界末日的寓言在這裡不僅是一場輕佻的話題消費,而像稜鏡般檢視到目前為止的年輕人,電子通訊時代的溝通模式,以及電子通訊時代的救贖方式。

《0920002012》

演出|四把椅子劇團
時間|2011/12/09 19: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部作品實在太容易讓人聯想到兩部電影了,分別是《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以及《駭客任務》(Matrix),前者是角色設定上的,而後者則是很明顯地將慢動作手法搬到戲劇舞台上用在某些橋段。(李宜鴻)
12月
16
2011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
在台灣,白色常與喪葬連結;而在日本,則會與婚喜時的「白無垢」相銜,以顏色翻玩幽冥與神聖的意涵,也是編劇的巧思,配以劇中穿插的台、日童謠與歌曲,形成異色童話的氛圍。特別當,洪珮瑜具有穿透力的歌聲,在劇場中,清唱〈泥娃娃〉、〈明室〉時,聲色與空靜在空間中迴盪時,衍生出一種既鬼魅又莊嚴的療癒性。
5月
02
2024
或許不該單純將各自對於「國家」未來的期許與期望轉作批評作品觀點完整性的工具,那彷彿是去瑞士餐廳抱怨起沒有粄條或cinavu(吉拿富)一般。與其質疑《大使館》中是否缺了哪些當代台灣主體、族群的觀點,影射他方創作者對觀者自身議題的嫻熟與否,甚至上綱至創作資格論的問題等等,不如說這本就是在週轉全球與在地的國際表演藝術生態中,產地—製造—IP(intellectual property)間錯綜的生產機制下,瑞士創作者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政治主體在國際政治與國/族認同間的觀察與思考。
4月
30
2024
里米尼紀錄劇團的創作,一向以挑戰劇場設定成規,拓展劇場邊界,純熟運用科技著稱,《這不是個大使館》不僅展現劇團既有特色,更是一個讓人驚奇的精緻手工之作:精巧的紙版模型,簡單的機械裝置,古趣物件(舊式投影機),充滿質樸感的影像,表演者與舞台技術人員,自在地在台上穿梭流動,將演出技術執行貼切地融入戲劇動作的推展,整場演出維持流暢的節奏,而無滯礙,不僅體現劇場的集體創作精神,也隱隱然呼應作品的主題性。
4月
30
2024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