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影像走讀蘭嶼的記憶風景——陳建年《陳姓退休井圓回蘭嶼-酌收費用型線上演唱會》
7月
07
2022
陳姓退休井圓回蘭嶼-酌收費用型線上演唱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01次瀏覽

施靜沂(專案評論人)


   今年五月底,釋出新專輯《人之島》(pongso no Tao)近一年的陳建年,在 LineMusic 平台辦了一場結合蘭嶼音樂、影像的《陳姓退休井圓回蘭嶼-酌收費用型線上演唱會》。從中可見歌者延續《海洋》、《大地》、《東清村三號》專輯中,融入小孩嬉鬧、海浪聲、雨聲等生活環境音,並營造出人與自然同在的愜意美好概念。

此次演唱會的音樂影像,加入大量歌者、樂團與蘭嶼風景、耆老、島民友人,以音樂、舞蹈等互動元素,於看似平凡卻值得珍藏的畫面與「回」蘭嶼的點題中,呈現音樂職人對蘭嶼的厚愛與關懷。

在蘭嶼的風景中,復刻因音樂而相聚的美好

演唱會分為四節——四種不同的心境、連結既是陳姓井圓歌手值勤蘭嶼多年的自我對話,也是在熟悉的環境以歌聲和歌迷、蘭嶼友人博感情、重聯繫。打開連結,映入眼簾的不是戶外音樂祭常見的流行音樂大舞台或雷射燈,而是宛如音樂電影的場景——以歌手為中心的五人樂團身著日常服飾,他們手持貝斯、口琴、吉他等樂器,搭配彩色畫布,在海邊華麗率真地彈奏、歌詠,開啟蘭嶼的音樂旅程。

開場的〈序曲A KO KAY〉、〈pongso no Tao蘭嶼〉,如同對從網路踏入蘭嶼的歌迷,打了聲充滿元氣的招呼:「A kokay 歡迎朋友的到來 A yoyi 感謝有緣的情誼…… 珍惜pongso no Tao的相聚  寫下你我共同美好的回憶」;同時,也不忘以華語唱出共同愛護島嶼的提醒:「請帶著熱情友善的心感受島上風光 跑步繞行環島公路上奇景繽紛」。接著,回到歌迷耳熟能詳的〈台東心,蘭花情〉、〈朋友 你好嗎〉,在和往昔一樣和諧流暢而飽滿的歌聲中,找回與歌迷同在的節奏感,並穿插新專輯收錄的〈男子田野情歌〉(jiadanket a mehakey)等達悟歌謠,逐漸進到島民的生活世界。

〈男子田野情歌〉這首創作者為「公有財」的歌曲,曲名雖有情歌二字,內容卻非華語語境常見的思念、苦戀、悲戀、熱戀之類。在卑南族歌手唱來,流露出迥異於父系社會思維「愛拚才會贏」的男子情感敘事語境——是在整理、照顧田地之際,以詼諧輕快的曲/語調吐露命運、勞動的辛勤苦澀;在以音樂話人生的同時,也娓娓道來自憐、自嘲又任命的微妙心事:

do ma ka net ta to kad nua ka wan na men(在我們可數算的田地裡)

a la o ka o mey kua ma ha a key(是否我是個懶男子)

ji da ma no vo i dua ted na men(因此才沒有人肯前來提親)

si ra pa ta man ked ta kanavangen

他們(指女人)我也不屑往來(男子自卑自憐)

不過,接續的〈朋友 你好嗎〉及〈海洋〉等歌曲,似乎又以和大地、海洋盡情合拍的音樂,將深深苦澀沖刷殆盡,回到明亮。尤其是前者用卑南語的「Yi na ba yu ddia」(朋友 你好嗎)和所有朋友打招呼,並將真摯的關懷化作唱詞:「嘿∼ 好好保重自己 嘿∼ 等你回來相聚 多麼期待會有那一天 看到你容顏」。【1】如此言語,在爾虞我詐的「大人」世界裡真是充滿款待心意,讓聽歌的人在輕快有力的節奏中獲得正能量,也跟著敞開心胸,進而一起朝向縈繞東海岸氣息、「忘卻所有的煩憂 心情放得好輕鬆 雲兒在天上飄 鳥兒在空中飛 魚兒在水中游 悠遊自在的我  好滿足此刻的擁有」【2】的〈海洋〉。

第二節「山上的耆老」,只有一首達悟歌謠〈老人與海〉。從其獨立為一節,可見歌者珍重耆老的心意與彼此共處的回憶。相較於專輯版本在錄製的海浪與弦樂聲中近乎空靈、莊嚴地開展,並於副歌加入鼓聲、笛聲;演唱會版本則悠遠悠然許多,並因收錄歌者驅車帶工作團隊前往東清村拜訪 marang 黃杜混、在他看得到海與礁岩的工作涼亭錄音、講解歌詞內容(幼時為了生存而前往大海捕魚,遇到不好的浪、掙脫危險……)、介紹老人在祭典時很會吟唱古調等畫面,瀰漫濃濃的蘭嶼海洋氣息與簡樸生活感。這一節除了用人文的視角進到部落族人的生活脈絡,也讓歌迷朋友直接感受到,音樂、歌謠在耆老精神世界的重要位置。

在以歌會友、以舞交心的音樂旅程中體現人文關懷

演唱會來到後半段,則是陳姓退休井圓拜訪椰油國小師生及島上友人。此刻,蘭嶼音樂走讀的帶領者將感情投入地更深了,也與觀眾介紹:和小學生合唱的〈海的眼淚〉是與電影《只有大海知道》的導演崔永徽合作完成,由導演寫詞,歌者演唱、作曲。當顏子矞老師帶領「小飛魚文化展演」的同學們身穿傳統服飾在鳳鳴灣涼亭現身,相當投入地合唱副歌的童謠〈飛魚歌〉(Libangbang)時 ,電影中男孩與祖母真摯又充滿張力的故事,也再度浮現我們腦海。

然而下一首〈美麗心蘭嶼〉編曲雖然簡練,情緒渲染力卻更強,也把方才的微微憂傷與情意化為熱烈的溫暖、催淚。於吉他、貝斯、口風琴、鍵盤等樂器伴奏下,高、低聲部相互呼應的合唱中,情感呼之欲出,讓人倍感大、小朋友「手牽手心連心」的美好剎那。這既是族語歌詞唱出了力量,也是在涼亭的半開放空間(這種如此貼近自然及島民生活情境的所在),體現以音樂傳承文化的旅程:

akmey asa so nakem misido sidong手牽手大家不分彼此

banngu raian nanawo no ka mam rarakean

傳統智慧 祖先傳承 我們要好好遵守

ika sawod do apiya pong so ta 風雨過後的蘭嶼 會更加美麗

ika sawod do apiya pong so ta 風雨過後的蘭嶼 會更加美麗【3】


來到最後一節「男性朋友與女性朋友之歌」,拜會紅頭、漁人部落友人的旅途中,歌者與滿棒(董美妹)帶來的〈女性朋友之歌〉縈繞友情歡聚之美。在滿棒宏亮優美的歌聲中再現的,是島民把「願你平安健康、一切都好」的心意譜成歌謠的浪漫;歌詞的內容與心境,也頗與演唱會首節,收尾的〈想你一切都好〉相應,顯見歌者在與蘭嶼友人音樂交流的路上,應獲得不少美好的啟發與感受。

天色向晚,演唱會也在微醺中邁向尾聲。筆者感到,最後幾首歌大大解放了歌者、島民心中強烈奔放的情感。之中,〈蘭嶼情歌〉縈繞愛情的甜蜜、慵懶與溫馨;歌者與蘭嶼勇士的勇士之歌〈manawey之歌〉,則關乎男子們對海洋長年累積的情感與追尋。演唱前,歌者也特別向歌迷展示雨滴打在海上,從海中往上看去既奇幻又神秘的藍、紫色畫面。於此沉浸海洋與自我的旅程中,勇士之歌在身著傳統背心的勇士以振奮人心的「加油、激勵」【4】歡呼聲中展開;主旋律則於輕快有力的節奏、族語唱詞中,如划獨木舟般整齊開展,嶄露男子氣概與力道。查詢中譯得知,此曲除了對海洋的歌頌、對天父的感謝,島嶼永續及文化傳統的守護更是全曲主軸;【5】以此回扣演唱會首節的〈pongso no Tao蘭嶼〉,井圓邀請旅人共同愛護島嶼則會發現,類似意境以族語唱來,似乎更具說服力也更令人驚艷。顯然,當我們藉由中文、族語並置的歌曲進入蘭嶼的人文情境,下一步則可藉由全族語的歡呼與歌曲,更深切地體驗達悟族文化的輪廓與美麗!

在歌者及勇士以卑南族傳統歌謠〈Hen Hen Hen〉謝幕之際,筆者再度從演唱會的整體安排,感受到陳姓退休井圓在「擴大為民服務」的音樂旅程中,對文化傳統的守護之心。其加入華語、達悟語、卑南語的音樂,也再現台灣族群文化的多元面貌。最後,主辦方或也嘗試解構坊間對(商業)演唱會的想像——似乎,這不應只是售票與娛樂、眾人一同感受美好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愉悅地歌唱、共舞中,融入對周遭人們、環境的關懷,使之形成餘韻繞樑的美好聯繫。在此,筆者也想起大學參加以服務漁村為旨的漁村服務社,多年來的招生影片都是一支黑松沙士形象廣告【6】——頭戴大草帽的社員們於歌者〈大地情懷〉的歌聲中,揮灑青春、熱情於澎湖七美島。以此對照當今的線上演唱會則會發現,這麼多年來,井圓歌手對島嶼人文的服務與關懷之心,並沒有隨著年歲增長、時序變遷而消逝!

註釋:

  1. 節錄自〈朋友 你好嗎〉的歌詞。
  2. 節錄自〈海洋〉的歌詞。
  3. 官方MV: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26jZAt5QRo
  4. 內容如下:「tab ~ manganak ko 加油!(集氣 / 集力 / 士氣力量)孩子們
    tab ~ manga kaakey 加油!(集氣 / 集力 / 士氣力量)朋友(男性)們
    iteytoyon tamo iciatatao ta (喊話)我們在此相互鼓勵祝福」
  5. 內容如下:「O~~~~manganak ku 歐!孩子們
    O~~~~manga kaakey 歐!朋友(男性)們
    panginaraan do iwawalam no tao 依循著達悟族傳統習俗
    pa ka nakemen o ciring no inapo 請記得祖先說過的話
    apzatan o pia pongso no Tao 守護美麗-人之島」
  6. 連結如下: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1051454898292185

《陳姓退休井圓回蘭嶼-酌收費用型線上演唱會》

演出|陳建年、蘭嶼居民
時間|05/28 15:00 —06/01 23:59​
地點|LINE MUSIC LIVE 錄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特里福諾夫回溯「建築」的過程與材料中,筆者亦深感其演奏缺乏(我更願意理解為不願透露)具備一定個人私密性的情感層面。特里福諾夫固然具備宏觀的詮釋視野、細緻精確的觸鍵,仿若欣賞唱片那樣的無瑕,但我更願意相信那些引人共感的幽微情緒,儘管那未必完美,總能勾人心弦。
5月
15
2024
應該說,臺灣作為沒有古樂學院或科系的非西方國度,也作為吸收外來西方音樂文化的它方,我們的角色本就是、也應是廣納不同風格及特色的演奏家,進而彰顯展現其中的多元性。並且,這個多元性本身,正是古樂在臺灣的絕佳利器。至於在每個演奏會的當下,這種多重學脈的複合、專業與學習中的並置,藝術性和古樂發展的價值要如何取捨,則是演出方自己要衡量的責任。
5月
15
2024
在打開耳朵聆聽、試探的過程中,激發出能與夥伴相融的音色,便是邁向合作的一步。舒曼《詩人之戀,作品48》藉由男中音趙方豪清晰的咬字及語氣,巧妙地運用情感,將音樂帶入高漲的情緒,為這個角色賦予了靈魂。他與程伊萱兩人對音樂的理解是相同的,鋼琴家通過樂器所產生的不同聲響和觸鍵力度,呈現了主角在十六首小曲中面對真愛、從狂喜到冷漠甚至失去愛的過程。
5月
14
2024
作品應具備明確的聲音發展元素,亦即讓音樂設計脈絡是具一致性,而本場演出是由多組短篇樂段串連而成,許多段落未能適當的設計「聽覺終止」,樂段收在漸弱的電子聲響,接著幾秒鐘的空白後,再由器樂開啟另一種「樂句文法」,敘事邏輯相當凌亂、既突兀也不連貫
5月
09
2024
魏靖儀以俐落而精準的換弓技巧,果敢地模仿鋼琴觸鍵,將自己融入了鋼琴的音色之中。儘管在旋律進行中製造出了極其微妙的音色變化,但在拉奏長音時,由於鋼琴底下的和聲早已轉變,即便是同一顆音符,配上了不同的和弦堆疊,排列出不同組合的泛音列,也會展現出不同的色彩,就像海浪拍打岸邊時,每次產生的泡沫和光線都不盡相同。因此,當鋼琴和聲在流動時,若小提琴的長音也能跟上這波流動的水面,必然能夠呈現出更加豐富的音樂景象。
5月
06
2024
《這不是 音樂 會》利用聲響與視覺的交錯,加深了觀眾對於音樂的想像,也藉由超現實的畫作與動態影像結合,捕捉藝術家內心真實的想法。或許,這真的不是一場音樂會,而是戲謔地、哲學地提點我們在座的各位:莫忘初衷?
5月
03
2024
究竟一場音樂演出需要何種劇場介入?這到底是趨勢還是必要?今年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不約而同在四月的第二個周末,同時推出了兩檔音樂、聲音結合劇場的作品,分別是ㄧ公聲藝術《共振計畫:拍頻》與春麵樂隊《後現代登高指南》——沒有明確的戲劇情節、舞台元素與劇場語彙,卻讓人看見音樂與聲音如何「提問」與「建立關係」,而這恰好也是當今戲劇構作(dramaturgy)的核心實踐。
5月
02
2024
單就《空城故事(第一篇)》與《亞穩態》、《晶影(二)》的創作手法,使筆者感受作曲家盧長劍的特別之處——如果多數作曲家的創作如同畫家一般,以音符做為顏料,將繆思在畫布上從無到有地呈現、發展,最後產出的畫面讓觀眾感知,以進入創作者想表達的世界;那盧長劍則更像是一位攝影藝術家,以音符代替相紙與藥水,選用一個特定的視角取景,呈現一個實際的場景或是已存在的現象。
4月
22
2024
所以,我們該如何評價他現今的演奏詮釋?筆者私以為,歷時性地看,從他十餘年前以大賽出道至今,他其實恰好形成了漸進式的變化:從一個圓融和諧、路徑一致的俄國學派鋼琴家,成為面向廣大聽眾、挖掘自身吸引力的「明星獨奏家」。
4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