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劇場與過於侷限的寫實情境《勥姆仔欲起行》
3月
15
2023
勥姆仔欲起行(夾腳拖劇團提供/攝影林育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88次瀏覽

文 白斐嵐(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戲還沒開演,就看見了劇團因現實因素,在《勥姆仔欲起行》這個作品之後,預計將無限期休團的消息,【1】內心不免覺得萬分惋惜。過去曾看過夾腳拖劇團幾個作品,印象深刻的是劇團不只是劇團,還兼推廣母語、親子教育、關注人權議題,以劇場創作身體力行在乎的事情。更難能可貴的是,劇團並未因此犧牲美學(想想許多議題先行的作品),以及劇場在這之中的角色與意義;而他們推出的親子劇場作品,連我這個成人觀眾都覺得我是目標族群。

此次夾腳拖劇團新作《勥姆仔欲起行》(但願不是終曲),2022年首演於臺中歌劇院,有著和過往很不一樣的企圖心。相較先前改編作品多以繪本故事為本,這回則將目光轉向台文文學──而且還是近年浮上檯面、越來越受關注的女性台文書寫(有別於所謂台語/台文與福佬沙文主義的連結)。改編自清文同名短篇小說,承襲原作生動又雅緻的語言,透過甫離世的婆婆魂魄,回望生前與五名媳婦的生活場景,帶出了農村女性串起的網絡與生命經驗,以及性別角色所面對的城鄉差距與時代變遷。

一小時長的演出,的確讓我不時思索這齣以親子劇場行銷定位的作品,是否真能與兒童觀眾產生有效連結?畢竟農村經驗距離(走進劇場的)都會小孩似乎有點遙遠(或者這是我自己的刻板想法),更別提勥跤老阿婆與媳婦張羅家庭大小事的鬥法,即便是我輩女子,往往也只是「曾經風聞有你」。姑且不論《勥姆仔欲起行》究竟要如何「親子劇場」,就讓我從成年女子角度,探討此劇改編文學作品的新徑與侷限。

故事從勥姆仔往生、鬼差同意讓她多逗留幾天,好能親眼見證自己生前說嘴的盛大喪禮開始。以戲偶與真人演員交替呈現肉身與靈魂,已是戲偶常見手法。然而半身偶(主要由陳佳豪操偶)得以帶入更多老者身體姿態,另外又與周羿擔任的真人演員相互呼應,的確成功塑造了時而沉浸、時而抽離的回憶場景。以布幕隔開生死兩界,並運用光影投影呈現子孫對後事的種種盤算,是另一巧妙設定,彷彿一生追尋都成虛幻,空有影卻無實體般最遙遠的距離。


勥姆仔欲起行(夾腳拖劇團提供/攝影林育全)

至於幾位媳婦的戲偶選擇,也都別有用意,如開口型手套偶的大嘴巴,用來強調大媳、二媳三姑六婆的個性,或如劇組自述提到:喪夫的三媳用紙偶突顯其身世單薄;四媳與婆婆同住,以懸絲偶暗示其受制於人;五媳是嬌生慣養的台北女生,因而化身為精緻洋娃娃。【2】而在豐富形式中亮眼點綴的,是由演員錢君銜表現的口技/擬音段落,無論鬼差登場,抑或是勥姆仔按著電視遙控器切換的各類節目,都為平鋪直敘的農村家庭生活增貼些許色彩。

然而,相較於繪本故事或許保留更多空間,供劇場語彙發揮(如夾腳拖劇團所擅長的那般),文字扎實的文學作品有時也會成為甜蜜但沉重的負擔。《勥姆仔欲起行》精準而貼切的語言掌握,是作品一大優勢,劇中也聽不見許多台語作品硬自華語翻譯的頓挫感。不過,厚實的角色、情節與事件,濃縮在短短一小時的演出中,與不斷變換的劇場形式彼此追趕,不免讓人有時覺得趕著交代事件,而稍顯干擾,甚至迷失在形式之間,少了一點情緒的醞釀、鋪陳與堆疊。在雙重壓縮下,所謂的女性角色還沒來得及好好建立認同與理解,就被化約成刻板形象(那些日常生活令人不耐的嬌貴公主、三姑六婆與充滿控制慾的女性長輩),以巧妙多變的形式豐富表象,卻不見得能真正深入生命內在。

話說回來,女性文學以女性經驗、女性角色為主,本是無可厚非,《勥姆仔欲起行》劇中所描繪的家庭生活情境,卻讓人忍不住想問:勥姆仔的兒子到底都去哪了?讓她要把這些責任與期待,全然放在媳婦身上。這就回過頭來指向另一核心問題,文學抑或劇場,有沒有能力提供寫實女性處境之外的其他選擇?抑或是在過程中反而加深刻板?清文的原作,或許因其寫出了男性視野、男性關注之外的題材與語言,因而成為台語文學一條性別突破的路線。但剝除文字魅力的故事本身,故事情節已是當代女性難以認同、遑論建立情感連結的狀態。

我們當然可以用城鄉差距,抑或這類女性、這樣的家庭確實存在來理解,但創作畢竟並非紀錄,在生動描繪其「真實存在」之後呢?綜觀劇中角色,激起的盡是怨懟、輕蔑,那些充滿「她者」形象的人物(不管薩伊德怎麼定義,反正不會是我們,而是那些讓我們生活不好過的女性們)。我們的確不能否認這些人、這些事的存在,但如何轉化寫實,以賦予更多層次的辯證與更千迴百轉的理解,應該要是創作能夠企及之事,而非停留在照實搬演,未能直指究竟是什麼讓女性活成了這般樣態,僅能讓勥姆仔在起行時哀怨釋懷,而這套壓制女性的價值觀依然流傳。

從當代眼光來看,自然會對劇中情節與角色多有困惑。或許是我多心,但也隱約感覺《勥姆仔欲起行》在劇場轉譯的過程中,試圖以豐富形式來取代那些無法同理共感之處,藉由活靈活現的操偶,讓那些真實生活令人敬而遠之的角色,變得可親可愛許多,似乎因為成了人偶,而少了點殺傷力。只不過,畫面與聲音越突破想像空間,反越叫人困惑:在女性心聲充滿苦毒的埋怨之後,然後呢?再魔幻的劇場效果,反倒在寫實情境的緊箍咒下,自廢武功。而我在暗自感嘆之後,依然再次期待夾腳拖劇團能越戰越勇,在這條難走(甚至沒人走過)的路上堅持往前走。

註釋

1、夾腳拖劇團在Facebook粉絲專頁的暫別公告

2、參考《民視台灣學堂》2021年5月18日節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8oN33xgvAs),與夾腳拖劇團社群網站(https://www.instagram.com/p/CcX_fslPEml/)。

《勥姆仔欲起行》

演出|夾腳拖劇團
時間|2023/03/04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總結來說,相比其他討論女性、性別結構間的壓迫等主題的作品,單講婆媳關係的《勥》顯得不夠全面與宏觀。但是若連如此細微(或被認為傳統、習以為常)、私領域的問題都不願正視,再多深刻的議題,都是空談,遑論打破現狀、落實改革云云。正因為《勥》單純只說一件事,並且說得很好——文本與敘事方式動人、演員及操偶精湛的表現、編排上巧用人偶的搭配、善用舞台及物件並且用它們「說話」等,使演出得以鉤出更深刻的思考。
3月
15
2023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
在台灣,白色常與喪葬連結;而在日本,則會與婚喜時的「白無垢」相銜,以顏色翻玩幽冥與神聖的意涵,也是編劇的巧思,配以劇中穿插的台、日童謠與歌曲,形成異色童話的氛圍。特別當,洪珮瑜具有穿透力的歌聲,在劇場中,清唱〈泥娃娃〉、〈明室〉時,聲色與空靜在空間中迴盪時,衍生出一種既鬼魅又莊嚴的療癒性。
5月
02
2024
或許不該單純將各自對於「國家」未來的期許與期望轉作批評作品觀點完整性的工具,那彷彿是去瑞士餐廳抱怨起沒有粄條或cinavu(吉拿富)一般。與其質疑《大使館》中是否缺了哪些當代台灣主體、族群的觀點,影射他方創作者對觀者自身議題的嫻熟與否,甚至上綱至創作資格論的問題等等,不如說這本就是在週轉全球與在地的國際表演藝術生態中,產地—製造—IP(intellectual property)間錯綜的生產機制下,瑞士創作者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政治主體在國際政治與國/族認同間的觀察與思考。
4月
3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