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偶之間:父權家庭中的優良女性《勥姆仔欲起行》
3月
15
2023
勥姆仔欲起行(夾腳拖劇團提供/攝影林育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19次瀏覽

文 曾冠菱(專案評論人)

勥(khiàng),常以勥跤(kha)出現,此描述一個人精明能幹,一般用在形容女性,大多具貶意。為何由「强力」組成的幹練,會具有負面意涵?在夾腳拖劇團《勥姆仔欲起行》(以下簡稱《勥》)的轉化下,觀眾得以看到主角勥姆如何過分的能幹。

戲劇發生在勥姆離世的瞬間,陰差要帶著她上路之時,由於好勝心與優越感使然,所以她懇求陰差讓她待到親眼見證自己風光的後事(勝利)才離去。勥姆的優越感源自於她的五個兒子,不是當老師,就是在銀行上班;五個媳婦,在她的「教育」下,乖巧又孝順。豈料,在準備後事時,所有人的真面目都顯露出來,個個如同她生前時的「教育」,精明得不得了,算計清楚,連傳統禮俗中重要的身後事支出都計較到底,極為諷刺。

《勥》改編自清文出版於2006年的小說《虱目仔 ê 滋味》中的〈khiàng 姆—仔 beh 起行〉,這是第一本由女性以台語文學撰寫的作品,表達了許多從清文眼中看望出去之傳統婦女面對新舊價值此一衝擊的觀察。關於父權結構下的女性、台語文學,或者是演出裡隱約點到的死亡議題,有許多可以著墨之處,但受限於篇幅關係,本文將聚焦於《勥》如何透過戲劇編排,深化對女性的家庭政治此一思考。

人、偶之間的完美調和,說得更多

演出以人與偶構成。故事敘事者勥姆大多時候由演員一人長獨白呈現,夾敘夾演,勥姆的偶有時會與演員同時演出、互動,比如開場時,在角度的安排下,觀眾得以看見靈魂(偶)脫離肉體(演員)的那一瞬間;又,透過演員對偶的說話,使勥姆這個角色能自然地自我揭露,將「與自己對話」具象化。

其他角色如五個媳婦,則相反過來,大部分是由演員操偶完成。丈夫/兒子的角色,幾乎看不見蹤跡。在這場「女性的戰爭」中,偶在種類與外型上即代表不同意涵:大媳婦、二媳婦為手套偶,以大拇指與其他四指操控,嘴巴特別大的外型,象徵著總是在背後說人壞話、心懷不軌;又,從名字阿勤、阿桂可知,她們的「勤」勞是選擇性的,只攀附家庭政治中心,還有無論華語還是台語發音都似跪的阿「桂」,意味著阿諛奉承、假裝順從。

三兒子走得早,與之沒了婚姻關係的三媳婦卻仍逃不出勥姆的掌控,以紙製的偶呈現,使其弱勢、苦命(賤命)形象更為突出。由於四媳婦與婆婆同住,因此採用懸絲偶(又稱提線偶),取自被操控的魁儡此一意象。五媳婦住臺北,在丈夫(演出唯一出場的兒子)與娘家的撐腰下,她不用服侍公婆,婚紗還可以「違逆」勥姆用租借的意願,買全新的。演出選用類似芭比娃娃的偶,凸顯其光鮮亮麗、不耐操勞的形象,折射出勥姆對這個「都市來的」嫉妒與不屑。

綜上所及,媳婦多以偶呈現,婆婆勥姆則是人或者體型較大的半身偶,強調婆、媳在外型上比例懸殊,象徵著權力結構下的不平等,展現壓迫與被壓迫者的關係。然而,最後一場,當眾人因為手尾錢在爭執時,她才看清原以為「乖巧」的媳婦們其實各懷鬼胎。此時,所有媳婦都回歸到演員本身,而非是偶,似乎也說明著當掌握權力中心消失後,所有本性都顯露無遺。

從此可以看出,編創上對於人與偶的安排頗具深意,《勥》如此鋪陳,反覆呈現女性被禁錮於必須守活寡不得改嫁的價值觀、吞忍是美德、苦媳婦熬成婆等,使女性飄遊於這些狀態中,進而鞏固父權體制。

從私領域思考,往公領域起行

舞台被劃分成兩個區域,一邊是喪禮現場,另一邊則是擺滿鍋碗瓢盆,像是廚房的擺飾。舞台地板鋪滿了灰,意象上取自於回魂夜在屋內四周地板撒上香爐灰的傳統習俗,從足跡得以測知離世的家人是否有回家。演出尾聲,舞台上滿滿的腳印,意味著勥姆對後事(勝利)的執著與眷戀。

在「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下,廚房是屬於女性間的家庭政治。尤其,勥姆是整個家庭中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之主。在家庭政治中,能討論的面向廣泛,比如姑字輩的本姓女子、外姓女子的融合,以及媳婦妯娌間複雜的人際等。這些在《勥》中多被省略,僅是聚焦在以勥姆為中心,向外投射出的關係。

單純只說一件事,使觀眾能看出勥姆不只有隱含負面意涵之勥跤(kha)的那一面,還能看出相對正向之「勥」的一面,即:耐住守活寡的寂寞,全心投入於家庭,憑一己之力,辛勤工作,拉拔五個小孩長大。

因此,在結尾時,觀眾看見那個除了任性還有韌性、形象立體的勥姆時,反而會為其所遭受的一切感到心疼,生前勤儉省來的錢,還來不及享受,就化作紛爭源頭。她甚至主動向陰差提出提早起行。臨別一瞥,從天而降漫天的冥紙(錢),更顯無奈與淒涼,壓迫與被壓迫者之間的蹺蹺板產生變化,在關係或結構鬆動之時,才能加入更深層的思考。

總結來說,相比其他討論女性、性別結構裡的壓迫等主題的作品,單講婆媳關係的《勥》顯得不夠全面與宏觀。但是若連如此細微(或被認為傳統、習以為常)、私領域的問題都不願正視,再多深刻的議題,都是空談,遑論打破現狀、落實改革云云。正因為《勥》單純只說一件事,並且說得很好——文本與敘事方式動人、演員及操偶精湛的表現、編排上巧用人偶的搭配、善用舞台及物件並且用它們「說話」等,使演出得以鉤出更深刻的思考。 

《勥姆仔欲起行》

演出|夾腳拖劇團
時間|2023/3/4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次夾腳拖劇團新作《勥姆仔欲起行》,2022年首演於臺中歌劇院,有著和過往很不一樣的企圖心。相較先前改編作品多以繪本故事為本,這回則將目光轉向台文文學──而且還是近年浮上檯面、越來越受關注的女性台文書寫⋯⋯
3月
15
2023
餐桌劇場《Hmici Kari》中的主要人物Hana選擇回到部落銜接傳統的過程,正是不少現今原住民青年面臨的境遇,尤其在向部落傳統取材後,如何在錯綜複雜的後現代性(postmodernity)裡開闢新的途徑,一直是需要克服、解決的難題。
5月
20
2024
《門禁社區》給人的啟示不應是退守平庸,而是盡你所能,做到底,做到極致,並以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盡力去做。再者,小雯理應不是為了背書平庸而來的,且有許多懸而未表的課題尚未展開,雖然編導已經佈線了。這條線,纏結了性、家與國家,唯有通靈者的囈語才能打碎文謅謅的腔調,穿透體制化、保守主義者的象徵層,講出它的困局、流動與盡其可能的出路。
5月
14
2024
渡假村的監看者檢討原住民,漢人檢討原住民、不滿監看者,原住民檢討自己、檢討政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各種權力交織卻不被意識,他們形成了某種對泰雅精神最殘忍的「共識」,之於「文創劇場」這個荒謬至極的載體,之於「生活還是要過下去」,消逝的文化本質很難回來,著實發人深省。
5月
14
2024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