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母親的陰翳力量《代戰》
8月
17
2015
代戰(國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84次瀏覽
紀慧玲(2015年駐站評論人)

戲曲是中國文化的藝術表現之一,其內涵與中國漢儒文化講求中道、和融哲學相去不遠,也與漢文化男性中心論、小個人而大天下情懷一脈相承。稍稍尋思歷來菊壇諸名伶,也率以男人拔得頭籌居多,晚近戲曲雖不乏女角崛起,但主流脈絡仍以生行居首。生旦淨末丑各有分工,南腔北調各有所屬,所謂正工、應工,不論男扮女、女扮男,唱京劇唱越劇,總歸得有個行當/劇種歸屬,也是文化概念裡二元論涇渭分明,不容跨越與僭入,以求其中心穩固一統。

以此來看,《代戰》揭示的客家戲班「京歌客」三下鍋,以及主角李菄峻生旦通吃,就有點不知如何定位。

李菄峻是台灣戲曲學院京劇科畢業的優異人才,在校期間(原名李文勳)從十歲到十八歲,一直是師長眼底、心裡正欉好苗,他也的確不負重望,六年前自立門戶成立客家劇團後,拚搏著彷彿用不盡的精力,在廟會野台、電視戲曲、文化場、劇場,大展身手,一方面整理老戲或創作新戲,再方面也從俗搬演野台口味的胡撇仔;客家班應觀眾請主要求,有時需演歌仔戲或京劇,他來者不拒,應付自如;更令觀眾嘖嘖稱奇的是,他生旦淨末丑樣樣皆通,小生瀟灑倜儻,旦角嫵媚俐落,老生唱做穩實,偶一插科打諢也有模有樣。短短六年,成為粉絲級偶像,阿姨輩粉絲尤其多,暱稱其「王子」,愛之追之,如慕如綣。

客家班「京歌客」三下鍋,自有其生存脈絡,古路戲與胡撇仔「左右開弓」也是生存本領。在國光劇團策畫的「小劇場大夢想」系列推出的《代戰》,《紅鬃烈馬》一拆為三,〈三打石平貴〉唱歌仔戲,扮小生,〈武家坡〉唱京戲,扮老生,〈銀空山〉唱客家戲,扮刀馬旦,李菄峻忽男忽女,忽長睫毛艷紅朱唇忽掛髯忽上水鑽,妖嬈多變,令人目不轉睛。雖說為展現主角戲曲本領,「炫技」與「應工」一線之隔,但此變異多端,對照戲中無法全齣用客語交談,主要語言卻是閩南語,年輕角色則一律操持國語,客語在語言上退位,如同「京歌客」混台,反映的是客家人涵融、吸納的強韌本領,但另一面,同時映現了客家班流動不居的邊界特質。就主流觀點來看,這是與戲曲主脈絡相違的,但就邊界性格反中心式的突圍策略,抹除邊界,或說,將界線往前移動或往後創造,創新新的定義與內涵,這種讓觀者陌生化的刺擊力量,加上李菄峻性別模糊的扮裝呈現,一時之間,中心被搖晃,固著的主流觀念不免感受一陣動搖。

《代戰》的敘事,從母親出發,自傳體的故事通俗感人,李菄峻與母情感情深厚,或說,對母親眷戀崇拜,藏有濃厚情欉。《代戰》遙念母親,實則隱喻了戲曲傳承血脈,(客家)戲曲/母親互為鏡像,經由舞台呈現,一股強韌、深入肌里的陰性糅勁,形象化的貼附於客家班以及主人翁李菄峻與母親的情感連繫上。

《代戰》初登場,即是一位背著娃娃的婦女,攜著皮箱,兀自周轉。隨著姑婆叫喊「阿春仔」,阿春仔卻頭也不回消翳於劇場,再次現身已是劇末,與姑婆、李菄峻扮作的代戰公主,三人並列。這個母親角色與形象,於劇中人李菄峻而言,太強的依戀,讓人聯想起戀母情欉。《代戰》戲中,母親一方面形象溫婉,緘默無語,被強調為含辛茹苦、單親撫子,車站送別兒子摀嘴忍悲的被憶起畫面,以及猝不及防的遽逝,都形塑了女性(作為母親)悲抑的一面。然而,正是母親生前既扮演小生,又扮演小旦,如同李菄峻接受訪問所說,「我媽媽最擅長演那種刁蠻潑辣的女中豪傑」【1】,真實的阿春仔性格如何無從得知,但在李菄峻心目中,母親形象與女中豪傑卻是連結的,李菄峻將母親女性本質的柔弱動情形象,反轉為帶陽剛銳氣的舞台名角與劇中人代戰女,並將自己男女同體化。當李菄峻於台上彷彿為母親重生,甚且再創新的表演高峰,對照客家班糅和各劇種,化缺點為強項的反轉力量,以及李菄峻的客家戲班的確吸攏了新的一群觀眾群來看,在我們固定認知的戲曲體系裡,因偶像而創造的,一種新的跨越是否正被產生?我思索的是,當中心成為企不可及及穩固的階級狀態,處於邊緣位置的,以其不被中心規訓、統一的新語言,闢伐生路,此種力量,一如來自母性的,潮濕子宮的陰鬱/繁殖欲望,自底部升起,無論如何要闖出陰道見光明的生命欲望,如此罕見與曖昧,卻又生機盎然。

綜觀《代戰》的演出,戲曲演員轉換寫實情境與表演語彙,仍顯僵硬不自然;敘事轉場過於單調,戲中戲與劇情並無互為文本,皆是可見缺憾。若將《代戰》視為「作品」,以去脈絡的藝術成就高低來看,以傷感挑弄觀眾情緒、以炫技召喚觀眾掌聲這類批評,也不無道理。但從另一層面來看,《代戰》所呈顯的劇種狀態及(主角)演員特質,打破戲曲的傳統慣律,或說,進一步再複雜化了戲曲的「扮演性」,當一切本來就都是扮演──尤其是反串美學──與反真,除了正正經經扮演、反串之餘,如果能更從容地優遊於表演世界,其實也就是表演的本質。(當然,四不像的東抄西挪又另當別論了)

註釋

1、邢本寧〈以生命入戲,為觀眾而活─專訪《文和傳奇劇團》藝術總監李菄峻,BIOS網誌,

http://www.biosmonthly.com/contactd.php?id=6316,查閱日期2015/08/17

《代戰》

演出|文和傳奇戲劇團
時間|2015/08/15 19:30
地點|國光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另一種角度切入此段劇情演繹,山大王的代戰女雖是為了記憶裡美好卻早逝的母親而扮演,舞台上的代戰女卻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而戰,不無傳承技藝(記憶),開創未來新局之意。(王妍方)
8月
18
2015
進了黑盒子,那些草根、鄉土的動人,著實缺乏更有機的互動以及調和。矛盾地在錯置的空間裡,進行錯誤的表演方式,以及採取錯解的觀賞態度。因此,演出缺失,或許壓根不在劇團本身,而是在如此前提、策略的失準之下。 (吳岳霖)
8月
18
2015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
天時地利人和搭配得恰到好處,只不過有幾處稍嫌冗長的部分可以在做剪裁,使文本更為凝煉也不讓節奏拖頓,但瑕不掩瑜,著實是令人愉悅的一本內台大戲。看似簡單的本子卻蘊含豐富的有情世界,守娘最後走向自我了嗎?我想沒有,但她確實是在經歷風浪後歸於平靜,她始終在利己與利他之間選擇後者,不稀罕華而不實的貞節牌坊,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們得尊重守娘的選擇,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尊重其他人一樣,她不是執著,不是固執,也不是不知變通,只是緩緩的吐露出深處的本我罷了。
5月
02
2024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