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借鏡人生:《女人‧與她們的悲歡離合》
9月
13
2018
女高音孫湘涵、二胡陳思潓、笛子歐陽孝宜(台灣愛樂民族管絃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33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細數國樂作品之中,多以吟詠自然萬物為主,而後是人物史詩,作曲者透過音樂將人物形象化,並利用樂器之間的各種技巧,營造緊張、纏綿、熱鬧……等氛圍,作為聽眾的我們,就像中了作曲者所施的魔法,指揮家是嚮導,樂團則是新世界,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去冒險。

此次台灣愛樂民族管絃樂團以《女人‧與她們的悲歡離合》作為標題,演奏了五首風格迥異的樂曲,以樂曲闡述女性在不同時代、不同性格下的悲歡離合,既符合現代時事對女性權利的重視,也讓觀眾藉此場音樂會認識更多作曲者筆下的女性,雖是不同時代的女性,但看她們是如何影響週遭的人事物,甚至是整個歷史。

作為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其內容結構嚴謹,登場人物不只百人,主要角色有賈寶玉、林黛玉及薛寶釵等人,描繪了三人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悲劇,以及賈府、史家、薛家、王家等四大家族的興衰。根據同名電視連續劇中的音樂片段和歌曲改編而成的《紅樓夢》序曲,在前奏的部分由笙主奏,悠揚卻帶淡淡憂愁的旋律彷彿旁白緩緩道來:「女媧煉石補天之時,所煉之石剩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一切的開端,如夢境般展開,雖是序曲,卻也暗示令人唏噓的結局,在顧寶文細膩、沉著的指揮下,樂團詮釋得真摯熱切,很是動人。

整場樂曲之中筆者認為《楚頌》一曲最有意思,不若其他樂曲皆以女性為主角,此樂曲主要講述西楚霸王項羽的故事,女性角色的虞姬雖是兩人之間愛情的主角,卻也如置身事外的旁觀者,看著一切隱沒於歷史洪流中。《楚頌》有著段落分明的節奏,引子是拉開故事的序幕,慢板是描述兩人之間甜蜜的閒暇時光,緊接而來的鑼鼓喧天則是象徵戰事又起,主將項羽率軍迎戰。二胡主奏的部分,陳思潓表現的可圈可點,既展現項羽的深情,亦有奮勇殺敵的氣勢,雖在獨奏處有小差錯,但瑕不掩瑜,且在陳思潓的詮釋下,樂曲層次分明,情感轉換自如,讓人能深刻感受到項羽與虞姬兩人故事裡的悲歡離合。

古代戰亂之際,不分男女人人皆兵,愛國之心不只男性,女性不讓鬚眉者也不在少數,秦良玉、樊梨花、佘太君都是赫赫有名的巾幗英雄,而終曲的《穆桂英掛帥》則是描述古代女英雄穆桂英,其愛國行動和堅決勇敢抗敵鬥爭的英雄氣慨,樂曲以京劇音樂為基本素材,全曲共分四個部分:引子、天波府憶往事、遼兵入侵、掛帥出征。開場為笛、嗩吶主奏,後接一段鑼鼓點,整體予人一種士氣高昂的威武氣勢,而後弦樂緩緩拉奏著主題旋律,其中不時追憶過往,包含英年掛帥、大破天門等往事,直至戰事爆發,作曲者藉不和諧音程與快速音群描繪遼兵入侵的緊張感,不忍老百姓再次遭受痛苦與悲傷,穆桂英掛帥率軍出征,浩浩蕩蕩往赴疆場。

此場音樂會因應主題選自與女性有關的樂曲,筆者認為是次很好的嘗試,音樂本就發自內心,愈是與人有共鳴,就愈是能吸引觀眾,不僅讓觀眾欣賞音樂,也藉由音樂去認識人物世界裡的悲歡離合,就如標題所下《女人‧與她們的悲歡離合》,而聽完音樂會的我們,不要忘記我們也正在上演自己人生中的悲歡離合。

《女人‧與她們的悲歡離合》

演出|台灣愛樂民族管絃樂團
時間|2018/08/11 19:30
地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特里福諾夫回溯「建築」的過程與材料中,筆者亦深感其演奏缺乏(我更願意理解為不願透露)具備一定個人私密性的情感層面。特里福諾夫固然具備宏觀的詮釋視野、細緻精確的觸鍵,仿若欣賞唱片那樣的無瑕,但我更願意相信那些引人共感的幽微情緒,儘管那未必完美,總能勾人心弦。
5月
15
2024
應該說,臺灣作為沒有古樂學院或科系的非西方國度,也作為吸收外來西方音樂文化的它方,我們的角色本就是、也應是廣納不同風格及特色的演奏家,進而彰顯展現其中的多元性。並且,這個多元性本身,正是古樂在臺灣的絕佳利器。至於在每個演奏會的當下,這種多重學脈的複合、專業與學習中的並置,藝術性和古樂發展的價值要如何取捨,則是演出方自己要衡量的責任。
5月
15
2024
在打開耳朵聆聽、試探的過程中,激發出能與夥伴相融的音色,便是邁向合作的一步。舒曼《詩人之戀,作品48》藉由男中音趙方豪清晰的咬字及語氣,巧妙地運用情感,將音樂帶入高漲的情緒,為這個角色賦予了靈魂。他與程伊萱兩人對音樂的理解是相同的,鋼琴家通過樂器所產生的不同聲響和觸鍵力度,呈現了主角在十六首小曲中面對真愛、從狂喜到冷漠甚至失去愛的過程。
5月
14
2024
作品應具備明確的聲音發展元素,亦即讓音樂設計脈絡是具一致性,而本場演出是由多組短篇樂段串連而成,許多段落未能適當的設計「聽覺終止」,樂段收在漸弱的電子聲響,接著幾秒鐘的空白後,再由器樂開啟另一種「樂句文法」,敘事邏輯相當凌亂、既突兀也不連貫
5月
09
2024
魏靖儀以俐落而精準的換弓技巧,果敢地模仿鋼琴觸鍵,將自己融入了鋼琴的音色之中。儘管在旋律進行中製造出了極其微妙的音色變化,但在拉奏長音時,由於鋼琴底下的和聲早已轉變,即便是同一顆音符,配上了不同的和弦堆疊,排列出不同組合的泛音列,也會展現出不同的色彩,就像海浪拍打岸邊時,每次產生的泡沫和光線都不盡相同。因此,當鋼琴和聲在流動時,若小提琴的長音也能跟上這波流動的水面,必然能夠呈現出更加豐富的音樂景象。
5月
06
2024
《這不是 音樂 會》利用聲響與視覺的交錯,加深了觀眾對於音樂的想像,也藉由超現實的畫作與動態影像結合,捕捉藝術家內心真實的想法。或許,這真的不是一場音樂會,而是戲謔地、哲學地提點我們在座的各位:莫忘初衷?
5月
03
2024
究竟一場音樂演出需要何種劇場介入?這到底是趨勢還是必要?今年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不約而同在四月的第二個周末,同時推出了兩檔音樂、聲音結合劇場的作品,分別是ㄧ公聲藝術《共振計畫:拍頻》與春麵樂隊《後現代登高指南》——沒有明確的戲劇情節、舞台元素與劇場語彙,卻讓人看見音樂與聲音如何「提問」與「建立關係」,而這恰好也是當今戲劇構作(dramaturgy)的核心實踐。
5月
02
2024
單就《空城故事(第一篇)》與《亞穩態》、《晶影(二)》的創作手法,使筆者感受作曲家盧長劍的特別之處——如果多數作曲家的創作如同畫家一般,以音符做為顏料,將繆思在畫布上從無到有地呈現、發展,最後產出的畫面讓觀眾感知,以進入創作者想表達的世界;那盧長劍則更像是一位攝影藝術家,以音符代替相紙與藥水,選用一個特定的視角取景,呈現一個實際的場景或是已存在的現象。
4月
22
2024
所以,我們該如何評價他現今的演奏詮釋?筆者私以為,歷時性地看,從他十餘年前以大賽出道至今,他其實恰好形成了漸進式的變化:從一個圓融和諧、路徑一致的俄國學派鋼琴家,成為面向廣大聽眾、挖掘自身吸引力的「明星獨奏家」。
4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