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內在的真實《哎~撒撒》
1月
02
2020
哎~撒撒(蒂摩爾古薪舞集提供/攝影Chen Chang Chin)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04次瀏覽
黃珮綺(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在學生)

蒂摩爾古薪舞集2019年的全新製作《哎~撒撒》以原住民生活中特有的語助詞作為發想,探討生命中平凡又深刻的主題-愛。

編舞家巴魯.瑪迪霖同時也擔任本次服裝、影像及舞台設計,並在演後座談中分享:出現在舞台上的原住民部落中的元素如鐵皮、竹編籃、空酒瓶、植株、舊型電視,甚至是蓋在電視機上的花布,以及掛在牆上的蓑衣等,幾乎都是從編舞家所在的部落直運搬上舞台,呈現出部落真實的樣貌。透過播放長老親自錄製的廣播及部落的新聞影像,引領觀眾情緒,彷彿真的來到了原住民部落,氣氛也因長老的幽默而變得輕鬆,邀請觀眾在演出過程中跟著舞者一起大笑、大哭及歌唱。

編舞者運用先前舞者錄製的四段影片,透過影像與現場舞蹈交替的方式轉換四種不同的情緒段落。影片中酸甜的蘋果、被刀大力剁成塊的生肉、催淚的洋蔥,及最後交疊在一起的大小蘋果,分別代表愛情中的喜、怒、哀、樂四種情緒,每個段落皆有一位舞者豎起雙手食指代表著一對戀人,隨著每段不同的音樂情緒,透過身體質地、動作、及表情的變化,表達出不同愛情階段的狀態。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哀」的段落,影片中舞者一層層剝開洋蔥,流下眼淚卻又淚中帶笑,影片結束後發現舞台上已降下四盞橘色的小光球,高低不一地停留在倒地的四名舞者上方,隨著燈泡一次次的暗亮,舞者在地上轉換著不同姿勢並在燈泡亮起時呈現出靜止的畫面,隨後舞者起舞,四盞燈的微光因著角度將舞者影子放大映在舞台後方的牆上,巨大、模糊的黑影與舞者一同晃動,雜亂又不真實的存在使舞者顯得更加渺小孤單。當情緒堆疊到一定厚度時,一名身穿紅衣的男舞者開始獨自吟唱一首悲戚的歌謠,他的全情投入及滿溢的情感,讓觀眾隨著他悲傷而欲淚,直到現在他充滿真情的歌聲依然縈繞在耳邊揮之不去。

從演出當中可以發現巴魯.瑪迪霖的舞者並不害怕發出聲響,反而被要求依著自身的情緒及習慣發出聲音,在舞台上盡情釋放自己的情緒及精力。他們所追求的並非動作意義上的美,而是由內在情緒自然產生的狀態,舞者們盡情瀟灑自信,此時,觀眾是否覺得好看,彷彿不再是最重要的事,他們專注地將自己內在的情感、情緒狀態及想說的話傳遞給現場的每一個人,顛覆了以往我對於「美」的認知——真實的模樣就是最打動人心的美。這樣的極度真實,不禁讓人產生想上台與舞者們一同釋放、狂歡的念頭。舞者們在舞台上的完全地享受是最令人動容的亮點,也是蒂摩爾古薪舞集獨特的魅力。大量的戲劇互動、舞蹈及影像穿插,使用的法國音樂也與動作間的呼吸完美結合,是一部輕鬆開心、同時又令人深刻的作品。

《哎~撒撒》

演出|蒂摩爾古薪舞集
時間|2019/11/29 19:30
地點|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Ai~ sa sa不依賴尋找原住民或部落的定義,卻又不假裝無視於種種現代、性別、西方與規範,亦不是僅在諧擬中創造替身,而是主動地掌握發言動作、選擇場景,將這個自由的身體,延伸至任何觀視之下⋯⋯(汪俊彥)
8月
31
2021
本屆的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以線上轉型為策略,推出了四檔線上演出,蒂摩爾古薪舞集的《哎~撒撒》為其中一檔,⋯⋯欲觀察與討論的標的在於:「影像媒介」是以何種方式介入並參與作品,對作品的增添與削減又在哪一個部分。(陳佳伶)
8月
25
2021
「解構,不結構」,是編舞者為當代原住民舞蹈立下的休止符。編舞者細心梳理原住民的舞蹈身體在當代社會下的種種際遇,將其視為「符碼的」、「觀光的」、「想像的」、「可被消費的」,更是屬於那位「長官的」。走光的身體相對於被衣服縝密包裹的觀眾,就像一面鏡子,揭示所有的對號入座都是自己為自己設下的陷阱,所謂的原住民「本色」演出難道不是自身「有色」眼睛造就而成的嗎?
5月
09
2024
可是當舞者們在沒有音樂的時刻持續跳大會舞,彷彿永無止盡,究竟是什麼使這一切沒有止息?從批判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已為原民劇場建構的典型敘事,但若平行於非原民的劇場與文藝相關書寫,「冷戰」之有無便隔出了兩者的間距。實質上,包括歌舞改良、文化村,乃至林班歌等,皆存在冷戰的魅影。
4月
30
2024
另外,文化的慣習會在身體裡顯現,而身體內銘刻的姿態記憶亦是一種文化的呈顯。因而,透過詳實地田調與踏查的部落祭儀資料,經由現代舞訓練下的專業舞者的身體實踐,反而流露出某種曖昧、模糊的狀態。
4月
29
202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