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熱之下的落寞——余慈爺公廟聖誕酬神戲
6月
30
2023
「布袋戲團多位於較遠處道路兩側,布袋戲台車首尾相接,螢光色的戲台使道路兩旁抹上鮮艷色彩。」(林慧真攝影、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67次瀏覽

文 林慧真(2023駐站評論人)

雲嘉一帶流傳著俗語:「北港炮,新塭金」,而後余慈爺公廟信徒加上一句「後寮戲」,位於嘉義縣鹿草後寮村的余慈爺公廟每逢農曆4月23日余慈爺公壽誕,酬神戲棚沿著廟宇前道路綿延數百公尺、蔚為奇觀。據廟方統計,今年登記的謝戲戲棚,歌仔戲約近60棚、布袋戲達900棚以上。如此龐大數量多數集中於壽誕日前後開演,我分別在暖壽日(6/10)和壽誕正日(6/11)前往,見歌仔戲約30多棚、布袋戲約百來棚,劇團來自北中南兼而有之,而以南部最多。正棚為明華園星字團,其他歌仔戲團有來自嘉義的桂寶珠、拱樂社菁第六團、藝聲等,臺南則有鶯藝、麒麟子,高雄有藝文、八仙等,另有台中的瓊華和新竹的松興;布袋戲團亦以雲嘉南一帶戲班為主,如嘉義在地的長義閣、阮劇團、弘興閣等,亦有來自北港、新營、東山等地戲班齊聚一處。 


余慈爺公廟右側馬路上整排歌仔戲棚(林慧真攝影、提供)

一般下午兩點為日戲、晚上七點為夜戲,各劇團時間一到便準時開演,現場熱鬧嘈雜。數十棚歌仔戲同時演出時難以聽清楚台詞,各團麥克風聲音從四面八面傳至耳裡,聽覺失效、僅能仰賴視覺,加上未架設字幕,僅能由演員動作判斷劇情。或許正因為僅能透過視覺吸引觀眾,各棚拼戲皆使出渾身解數,這棚在噴煙火、那棚在吊鋼絲,令人目不暇給,但同時也難以專注在同一齣戲。粗略觀覽一周,夜戲多為劍俠戲或胡撇仔戲,刀光劍影、才子佳人,各式行頭璀璨奪目。 

眾聲喧嘩之下,處處都有事物分散觀眾的注意力。以余慈爺公廟為中心,廟中人群川流不息,廟後方的舞台車上跳著鋼管舞、左側有新藝芳的大型舞台,正前方和右側沿途都是歌仔戲棚「做大戲」。雖然這樣的環境並不適合專心看一齣戲,但對我而言卻彷彿進入戲後台,看著各團演員在各處穿梭來去。戲棚櫛次鱗比,戲班相互窺探,演員多數已梳大頭或勒頭、化好妝容,身著便服或水衣;戲台上戲班孩子在台上奔跑玩樂,或有演員席地而坐、靠著桌椅化妝。布袋戲團多位於較遠處道路兩側,布袋戲台車首尾相接,螢光色的戲台使道路兩旁抹上鮮艷色彩。唯一一棚大型金光戲余凱揚掌中劇團位在歌仔戲棚最左側,由於與其他戲團間隔一些距離,其聲音相對不受干擾,加以金光戲炫目的火焰、乾冰、大型骷髏戲偶等機關佈景吸引不少觀眾駐足觀看。 

日戲方面則著重於扮仙,下午兩點一到,各家戲棚皆連演出《醉八仙》等扮仙戲,《醉八仙》為仙界與人間同享瓊漿玉液,台上眾仙將酒灑至台前使觀眾雨露均霑,據說酒有消災解厄之效,各戲台前總是聚集一群群觀眾等待台上米酒撒下的時刻,而後便是灑零錢及糖果等,各團扮仙戲時間差不多,但似乎也有意稍微錯開重疊時間,觀眾群便像是水池中的魚群,哪邊開始灑酒錢便往哪邊移動,直待每一團都完成儀式才心滿意足地離開。余凱揚掌中劇團有意識地把灑錢儀式作為一種吸引觀眾的噱頭,他們不灑零錢而是百元鈔,台前同樣聚集不少試手氣的觀眾。 


余凱揚掌中劇團(林慧真攝影、提供)

在這樣的場合裡,人群是流動的,人來人往看著不同戲班的扮演,同樣的扮仙戲便看出了各團資源的落差,無論是戲服、佈景與妝髮的精緻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差異;有些戲班的資源不足還包含人力,演小生小旦戲的演員看起來垂垂老矣,代表戲班中並沒有青壯年傳承,僅剩年邁演員苦撐。而布袋戲班也人力極力精簡,口白使用錄音播放,只要一、二人便能操偶演戲。 

對資源豐沛的大團來說,也許一年上百場的民戲足以撐起整個劇團人力物力,但對於中小型的戲班來說,人力的斷層相當嚴重。無論是歌仔戲班或布袋戲班,幾乎都倚賴民戲存活,文化場或政府單位的補助僅為杯水車薪,可以說戲班與廟宇為共生狀態,以往人民的生活圈幾乎圍繞著廟宇發展,隨著社會的除魅化,廟宇不再是生活中心,加以各式娛樂產業的發展分散觀眾的目光,駐足於台前看戲的觀眾越來越少;傳藝中心舉辦的「傳統藝術開枝散葉-民間劇場重塑計畫」便是希望透過文化資源補助找回廟口看戲的人群,但是沒有能力申請各式補助的劇團,或許也只能漸漸在歷史洪流中退去。 

一場鬧熱的拼台、各劇團演出當家好戲,余慈爺公廟的百戲祝壽看似鬧熱,實則透出了戲班經營的隱憂,流動的人群穿梭在各戲班前與演員四目交接,卻甚少在台前駐足停留,有些人為震耳欲聾的聲音摀起了耳朵。以往拼台是技藝的一較高下,現在觀眾寥寥可數只是各盡本分罷了。 

《余慈爺公廟聖誕酬神戲》

演出|余慈爺公廟
時間|2023/06/10-06/11
地點|嘉義縣鹿草鄉後寮村61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劍邪啟示錄》這些看似破除框格的形式與情節,都先被穩固地收在各自的另一種框格內,最後又被一同收進了這個六格的大佈景裡頭。於是,原本比較單線、或平緩的情節架構,在導演運用上、下兩條空間帶的操作下,能夠立體化。空間搭配情節後,產生時空的堆疊與跳接。
5月
07
2024
實際上,朱陸豪的表演完全無須依賴於布萊希特的論述,導致布萊希特在結構上的宰制或者對等性顯得十分尷尬。問題的癥結在於,贋作的真假問題所建立起的比較關係,根本無法真正回到朱陸豪或布萊希特對於形式的需要。對於布萊希特而言,面對的是納粹與冷戰秩序下美國麥卡錫主義下,世界落回了另外一種極權的狀態;而對於朱陸豪而言,則是在冷戰秩序下的台灣,如何面對為了蛋跟維他命離開家的童年、1994年歐洲巡演時傳來三軍裁撤的失業,以及1995年演《走麥城》倒楣了四年的生存問題。
5月
07
2024
如同《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看見石牌上兩邊的那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贋作是假,傀儡是假,裝扮是假,演戲也是假。然而,對藝術的追求是真,對表演的執著是真,對操作的技巧是真,在舞台上的用心呈現及感情投入也是真。如今,布萊希特的身影已逝,朱陸豪的印象仍歷歷在目,儘管透過鍾馗的交集對歷史反思、對過往懷疑,西方理論與東方經驗的激盪、辯證,最終的答案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吧!
5月
06
2024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
天時地利人和搭配得恰到好處,只不過有幾處稍嫌冗長的部分可以在做剪裁,使文本更為凝煉也不讓節奏拖頓,但瑕不掩瑜,著實是令人愉悅的一本內台大戲。看似簡單的本子卻蘊含豐富的有情世界,守娘最後走向自我了嗎?我想沒有,但她確實是在經歷風浪後歸於平靜,她始終在利己與利他之間選擇後者,不稀罕華而不實的貞節牌坊,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們得尊重守娘的選擇,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尊重其他人一樣,她不是執著,不是固執,也不是不知變通,只是緩緩的吐露出深處的本我罷了。
5月
02
2024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