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影像─空間敘事《在你之內1.0》
9月
17
2013
856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08次瀏覽
李時雍(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環境劇場,原文翻譯自Environmental Theater,經過一九六0年代理查‧謝喜納(Richard Schechner)對於打破傳統劇院鏡框式舞台,嘗試各種演出╱觀看空間形式的理論建立,尤其借自造型藝術概念針對特定場域(Site-specific)所進行的創作或演出,至今蔚為表演團體在有限條件下的他種可能。但對於甫創團的菲林癲視環境劇場而言,「環境」一詞,除了意指他們從今年八月起「Follow me in」計劃於台北、台東、嘉義十餘處戶外空間演出舞作段落和在場即興,除了是參與第六屆藝穗節而選擇藏身於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內,以聲音主題策劃的咖啡廳/展演場所的複合空間「噪咖」演出之外;另一個意涵,或許更是在其所謂的「菲林癲視」,Film&Dance,不同的「媒介環境」之間。

《在你之內1.0》的前身〈在你之內〉便是一齣兩分鐘左右的影像作品。團長暨編舞者黃彥文與男舞者在芬蘭樂團Scarlet Youth〈Breaking The Patterns〉主唱vocal和疊加的吉他音牆裡,近景自抱擁而分離,鏡頭切換全景,是一片綠色芒花的草原,遠處霧中風車的扇葉緩緩轉動著。日系如岩井俊二的影像風格,大草原、手搖鏡頭、電幻青春,或愛的綑綁的抒情主題,及至此次概念影片,狼狗暮色中,鳥瞰鏡頭(bird's-eye view)拍攝下樓頂天台的孤身舞者們。

謝喜納指出環境劇場的原則之一,「整個空間都是表演的一部分」。黃彥文於「噪咖」延續創作的《在你之內1.0》,從兩個舞者增加至三女二男,觀眾演出前進場,可見她手捧著玻璃缸,坐在入口盡頭的吧台上;另外一個角落,男舞者劉俊德置身一架舊鋼琴前。引起我目光注意的,卻是緊臨女子角色,吧台一側懸掛著一支不知是原屬於咖啡廳,或刻意佈置的懸垂木偶,每一關節為線吊起,整場逕自安靜地旋轉著。從Scarlet Youth,到《在你之內1.0》開場劉俊德琴前彈奏著Mogwai〈Get To France〉(劉原是音樂作曲跨界至舞蹈),其後Balmorhea、Shlmorhea、The xx……藉由shoegaze、post-rock等音樂類型的選用,已能形塑出這系列作品的影像風格──令人想起World's End Girlfriend那一支〈Les Enfants du Paradis〉舞蹈影片──巧合是,當男舞者從琴前穿越席地觀眾走至前方表演空間時,手亦在身上彈奏著。對空彈琴的男子,男女背靠著背慢緩的行走,舞者們盡皆著黑色服裝,在進場時建立著各自的象徵角色。

黃彥文擅長編排的雙人關係,成為貫穿作品、反覆演繹的動作主題,抱擁、繾綣、分離,一段獨舞像懸垂木偶般自肘、自腕被擺置移動吊起(又如北野武《Dolls》);並藉由物件如水杯、木椅,舞台後側一張橫置的長桌,舞者邱鈺雯、邱子琪等手擲小小的巴黎鐵塔模型、小屋、飛機,擺成一個微縮的世界;遙遠相對長桌另一側的情人。《在你之內1.0》在中段所有人爭逐於後,以致翻倒長桌,一側傾斜幾乎垂直翻起,桌緣閃爍起淡冷白光,微型世界的物件紛紛墜落於地,突如進入後半段的衝突氛圍。然而除此調性的明顯轉折外,動作、關係等元素,並未得以在「劇場版」更進一步地對於「人的內心本質」、「透過直接且不過度修飾的身體本能表態」(節目冊)展開更多層次。

縱使《在你之內1.0》中並未見到令人預期的影像成分(如舞團介紹「以電影和舞蹈兩種創作觀點去發掘劇場作品不同思維」),對於現場環境的利用也相對回到鏡框式空間等,或引起觀眾疑問;但時常拉出的兩組雙人、與餘下一舞者在表演空間前後的形式,另一方面構成了恰如影像鏡位的前後編排。從《Overload》中的動畫影像,已可見編舞者對於視覺影像於當代空間中的興趣;至此對於菲林癲視,是否可能超越Site-specific實體場域的創作╱表演形式,而轉至特定媒介Media-specific的空間想像,並在其中,重新思考「整個media都是表演的一部分」的另一種身體本能表態,另一種空間—影像敘事,這或許同時是愛情關係、亦是環境關係,自「在你之內」到「在你之外」所敞開場域的更多可能。

《在你之內1.0》

演出|菲林癲視環境劇場
時間|2013/09/08 20:00
地點|噪咖 Noise Kitchen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場製作經由舞者精萃的詮釋,及編舞者既古典又創新的思維想法實踐於表演場域,創造出精巧、怪奇又迷人的殿閣。兩首舞作帶領觀眾歷經時空與維度的轉變,服裝的設計使視覺畫面鮮明、設計感十足,為舞作特色更顯加分。「精怪閣」觸發了觀者想像不斷延續,並持續品嚐其中的餘韻。
5月
15
2024
伊凡的編舞為觀眾帶來不愉悅的刺激,失去自我的身體並不優雅,抽象的舞蹈亦難以被人理解。伊凡又是否借《火鳥》與《春之祭》之名,行叛逆之道?不過無論如何,伊凡這次的編舞或許正是他自己所帶出的「自我」,從觀眾中解放。《火鳥・春之祭》正是異端,正是獻祭者本身,觀眾被迫選擇成為跟蹤者,或是背叛者其中一方。在這暴力的亂世,你又會如何選擇?
5月
15
2024
「解構,不結構」,是編舞者為當代原住民舞蹈立下的休止符。編舞者細心梳理原住民的舞蹈身體在當代社會下的種種際遇,將其視為「符碼的」、「觀光的」、「想像的」、「可被消費的」,更是屬於那位「長官的」。走光的身體相對於被衣服縝密包裹的觀眾,就像一面鏡子,揭示所有的對號入座都是自己為自己設下的陷阱,所謂的原住民「本色」演出難道不是自身「有色」眼睛造就而成的嗎?
5月
09
2024
可是當舞者們在沒有音樂的時刻持續跳大會舞,彷彿永無止盡,究竟是什麼使這一切沒有止息?從批判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已為原民劇場建構的典型敘事,但若平行於非原民的劇場與文藝相關書寫,「冷戰」之有無便隔出了兩者的間距。實質上,包括歌舞改良、文化村,乃至林班歌等,皆存在冷戰的魅影。
4月
30
2024
另外,文化的慣習會在身體裡顯現,而身體內銘刻的姿態記憶亦是一種文化的呈顯。因而,透過詳實地田調與踏查的部落祭儀資料,經由現代舞訓練下的專業舞者的身體實踐,反而流露出某種曖昧、模糊的狀態。
4月
29
202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