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明與無能的觀看《睇.女》
5月
08
2023
睇.女(曉劇場提供/攝影蔡之凡)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03次瀏覽

文 陳佳伶(專案評論人)

《睇.女》(Bird-Watching)是艋舺國際舞蹈節,國際交流單元中一檔二十五分鐘的演出,由香港女性編舞家所創作。劇場門甫開啟,觀眾魚貫入場,從遊走的視線中,可瞥見燈光未明的舞台中央,佇立著一尊雕塑,在舞台頂端曳下漏斗狀的遮罩物,此血紅物件的尖端處攫取住人形裸像的頭部,我們忖度著該以什麼距離面對它,在遠端目光下,可遙想映照出古典人體雕像的理想典型,充滿均質勻稱與穠纖合度的飽滿輪廓線,唯一缺憾的就是這座人型不包含掌握心智的頭顱,獨留裸露的軀幹供人凝望。

節目開演眼前更為明朗,人形忽而動作了起來,清晰地覺察到這是活生生的肉體,不是無機質的雕塑,更不是由人工智慧所操作的機器,這具裸身袒露的極為徹底,未有絲毫地衣物遮蔽,全然坦蕩地回到身體的原生狀態,膚色、毛髮、外顯器官等全都一覽無遺,以手部為主的動作持續著,張牙舞爪即是在形容此刻狀態,這具無頭人張揚著他奇異的手勢,雖看不見口部如果有的話應也是血盆大口,沒有腦袋的身體是否更不受控制,或是它生成了屬於塊狀形體的自我意志,而我們不自知,有時它也自我獸化,呈現四足跪姿或四足朝天,似動物一般露出性器或說是排泄器官,這一切令人心生抗拒,不想和這似人非物太靠近,所幸它的運動受到赤紅頂篷的牽制,無法大幅跨越位移。


睇.女(曉劇場提供/攝影蔡之凡)

究竟是何種原因,讓這個人人皆有的身體,形成如此歧異化的聯想,只是因為缺乏頭部的統整?還是有著面容消失的焦慮?這個身體去除了我們最為熟悉臉孔,我們總是和鏡中的那張臉對視後,處於視線交錯處才能全盤地檢視自己的身體,否則就只能片面地鳥瞰局部,頭顱被拼貼般地移置他處後,個人的視神經就像是接錯的電話線,狂響個不停,於是啟動了時空的超現實旋鈕,異世界的一切都想來佔領這個空缺,漸次地超逸出日常的想像,表情的喪失更讓情況加劇,不但少了一則身體的線索,肉體自身也宛如竊取人類基因的外星人一樣,發展出自己的臉孔,抖動的胸部、扭曲的身形都像是在訕笑著我,我與這個台上的身體是絕對的陌異,無有交集。

演出末段回歸較為身體二元的想像,出現陽具的意象,及性別關係中親暱共享的時刻,但性別政治的處境在作品中已被鬆動,這個身體不僅只於對陰性或陽性身體的流俗定義,它飽含更多中性或是特異的概念,從原生流變出對自我的異化,轉化裸體即是性感,或是裸身即構成情慾的觀點,也隱含身體的自我看待與他人認定觀念不一的問題,這個作品在渴望被看與拒絕觀看中遊走,提供了莫衷一是的想法,那就是每個人身體或許都有逃離社會建構,使之成為獨一無二個體的能力。

《睇.女》

演出|黃碧琪
時間|2023/04/22 15:30
地點|萬座曉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周書毅的作品總是在觀察常人所忽視的城市邊緣與殘影,也因此我們能從中正視這些飄逸在空氣中的棉絮與灰燼。與其說他作為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駐地藝術家,積極嘗試地以高雄為中心對外發信,並發表《波麗露在高雄》與《我》等作品,不如說他是在捕捉抹去地理中心後的人與(他)人與記憶,試圖拋出鮮有的對話空間與聲音,如詩人般抽象,但卻也如荷馬般務實地移動與傳唱。
5月
16
2024
伊凡的編舞為觀眾帶來不愉悅的刺激,失去自我的身體並不優雅,抽象的舞蹈亦難以被人理解。伊凡又是否借《火鳥》與《春之祭》之名,行叛逆之道?不過無論如何,伊凡這次的編舞或許正是他自己所帶出的「自我」,從觀眾中解放。《火鳥・春之祭》正是異端,正是獻祭者本身,觀眾被迫選擇成為跟蹤者,或是背叛者其中一方。在這暴力的亂世,你又會如何選擇?
5月
15
2024
整場製作經由舞者精萃的詮釋,及編舞者既古典又創新的思維想法實踐於表演場域,創造出精巧、怪奇又迷人的殿閣。兩首舞作帶領觀眾歷經時空與維度的轉變,服裝的設計使視覺畫面鮮明、設計感十足,為舞作特色更顯加分。「精怪閣」觸發了觀者想像不斷延續,並持續品嚐其中的餘韻。
5月
15
2024
「解構,不結構」,是編舞者為當代原住民舞蹈立下的休止符。編舞者細心梳理原住民的舞蹈身體在當代社會下的種種際遇,將其視為「符碼的」、「觀光的」、「想像的」、「可被消費的」,更是屬於那位「長官的」。走光的身體相對於被衣服縝密包裹的觀眾,就像一面鏡子,揭示所有的對號入座都是自己為自己設下的陷阱,所謂的原住民「本色」演出難道不是自身「有色」眼睛造就而成的嗎?
5月
09
2024
可是當舞者們在沒有音樂的時刻持續跳大會舞,彷彿永無止盡,究竟是什麼使這一切沒有止息?從批判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已為原民劇場建構的典型敘事,但若平行於非原民的劇場與文藝相關書寫,「冷戰」之有無便隔出了兩者的間距。實質上,包括歌舞改良、文化村,乃至林班歌等,皆存在冷戰的魅影。
4月
30
2024
另外,文化的慣習會在身體裡顯現,而身體內銘刻的姿態記憶亦是一種文化的呈顯。因而,透過詳實地田調與踏查的部落祭儀資料,經由現代舞訓練下的專業舞者的身體實踐,反而流露出某種曖昧、模糊的狀態。
4月
29
202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