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中的舞蹈猜謎遊戲《為你跳支舞,好嗎?》
4月
12
2017
為你跳支舞,好嗎?(高雄市文化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17次瀏覽
徐瑋瑩(特約評論人)

高雄春天藝術節邀請英國柯倢舞團(Janis Claxton Dance)藝術總監柯倢帶來英國籍安德琳‧歐蕾瑞(Adrienne O’Leary)、西班牙籍阿爾伯特‧葛夏(Albert Garcia)與臺灣年輕舞者林憶圻、古殿強,於高美館開演六場(駁二特區二場)五十分鐘的免費演出。以愛為主題的雙人舞迴旋於高美館偌大空間中,讓舞蹈藝術不再高坐於劇院舞台,而免費開放給聞名而來或不經意巧遇的觀眾,也拉近舞蹈藝術與大眾的距離,增加舞蹈藝術公共性的可能。《為你跳支舞,好嗎?》以大眾易接受且貼近日常生活的主題「愛」為基調,透過舞蹈呈現愛、情過程的焦慮、歡愉,與藕斷絲連的細膩情感。

《為你跳支舞,好嗎?》,英文題名為”Fragments of Dance”。就舞蹈內容而言,顯然英文比中文貼切。這是一支以愛為主軸的舞蹈,分段的小品呈現差異性的雙人關係,因此英文標題貼切的點出舞蹈意旨。極為吸引人的中文標題《為你跳支舞,好嗎?》,則隱含有舞蹈與觀眾互動的可能,但這並非是此演出的核心關懷。舞蹈沒有向觀眾發問,也沒有與觀眾交流(即使是眼神的交會也沒有),各舞蹈片段的設計自成一格。除了閃避被舞者踩到的危險外,觀眾在每個小品段落被設計為靜態的觀賞者。有趣的是,編舞者雖然沒有將觀眾設計成舞蹈的一部分,然而演出時觀眾參與其中的反應卻為演出帶來無預期的效應。

演出以雙人舞為主軸,分幾個段落進行,男女、女女、男男的雙人舞,加上台灣與外國舞者的互搭互換形成主要的舞蹈結構。雖然各段的音樂與舞蹈展演空間有異,但是動作質感與編排並無太大的落差;雙人舞以接觸即興的托舉、互拉互推,或相互依靠、分離為主。各段舞蹈在雷同的動作色調中求細節與情感傳達的差異。老實說,習慣看劇場舞蹈藝術的我很難將目光聚焦在進行中的舞蹈上,因為周邊有太多令人分心或干擾的元素。再者,是對節目單上宣稱打造屬於展演場地獨一無二的作品之期待有些許的失落。

在台灣,目前表演藝術的舞台已從劇場、演藝廳向日常生活場所分化,只要經過人為設計表演,任何場所都能是潛在的舞台。台灣的舞團已經舞過在地的公共、私密空間至少有:商業展覽館、廟宇、舊鐵道倉庫、家具產業博物館、游泳池、電影院、美術館、台南樹屋、衛武營老榕樹下、自家住宅、旅館房間。編舞家選擇特定空間創作為了是打造屬於此空間量身訂做的作品。然而,《為你跳支舞,好嗎?》的設計並不見這樣的企圖。

舞蹈展演始於高美館入口處的長條椅,接著進入一樓大廳,再到《萬曆萬象—多元.開放.創意的晚明文化》特展展覽室,再移位到大廳前與後側,再到大廳二樓走道,接著下到一樓大廳結束。大部分的舞蹈片段發生於一樓大廳的寬敞開放空間。大廳中的大樓梯、牆壁、展覽室入口的和室座椅、大廳後側的柱子與圍繞四周的椅子等潛在舞蹈空間,都非展演之處。舞作的編排聚焦於舞者與舞者間的互動與張力,然而舞者與周邊環境的關係並不明顯,也罕有與環境或觀眾互動,特別是在《萬曆萬象》晚明文化展覽室的雙人舞,更顯出中西、古今文化的衝撞。可推想舞蹈創作過程並非針對高美館的環境編創,而是可隨機在不同空間進行的表演。然而,即便演出與宣傳不完全吻合,演出過程中還是有來自觀眾無預警的行動所造成的驚喜與意外,而這些偶發事件增添了舞作的趣味性,也使這次的演出別具意義。

有別於進演藝廳(身體)得以安靜穩定坐在觀眾席觀賞舞台上發生的一切,《為你跳支舞,好嗎?》則要觀眾隨著舞者移動於場景與場景間,而這個移動過程,往往來的又快又急。快、急,在於觀賞者總不願落於人後,希望搶到觀看下一場表演的好位置,於是大家快步蜂擁的移動,此過程讓擠身於人群中的我內心感到焦急,也容易在過程中被踩被撞。雖然場景變換過程不乏觀眾移動時的擁擠與大夥情緒上的急躁,其中卻有猜謎遊戲的趣味,因為觀者不知道下一段落的演出發生於何處,於是跟隨著手提式音箱希望找到有音樂就有舞蹈的場景。偏偏編舞者柯倢對觀眾開了個玩笑,手提式音箱不只一個,於是當一大群觀眾隨著舞者與音箱步入展覽室內,演出卻在大廳二樓的走道上發生。這對於急著看到演出的觀眾可能覺得被擺了一道心裡不舒服,但是就整體作品的設計卻有令人玩味之處:一邊是一群跟著音箱消失於展覽室的觀眾,一邊是在二樓展開的舞蹈展演。觀眾繞了一圈終於發現演出就在眼前,好似一場捉迷藏遊戲。

公共空間中免費演出的舞蹈,少了劇場神奇的魔幻效果,拉近了觀眾近距離觀賞舞者舞動的機會,使得舞蹈藝術不再是遙遠、難以親近的活動。當一群觀眾聽到音樂擠身觀看舞蹈之時,或小女孩拉著身旁的妹妹模仿舞者起舞之際,舞蹈的推廣教育效能要比海報宣傳或課堂上的講演更真實與具說服力。我由衷希望這樣平易近人的舞蹈藝術能時常發生在生活四周,讓藝術不再只是高坐殿堂,而是生活中的一處驚喜與感動。

《為你跳支舞,好嗎?》

演出|英國柯倢舞團
時間|2017/04/01 14:00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大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周書毅的作品總是在觀察常人所忽視的城市邊緣與殘影,也因此我們能從中正視這些飄逸在空氣中的棉絮與灰燼。與其說他作為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駐地藝術家,積極嘗試地以高雄為中心對外發信,並發表《波麗露在高雄》與《我》等作品,不如說他是在捕捉抹去地理中心後的人與(他)人與記憶,試圖拋出鮮有的對話空間與聲音,如詩人般抽象,但卻也如荷馬般務實地移動與傳唱。
5月
16
2024
整場製作經由舞者精萃的詮釋,及編舞者既古典又創新的思維想法實踐於表演場域,創造出精巧、怪奇又迷人的殿閣。兩首舞作帶領觀眾歷經時空與維度的轉變,服裝的設計使視覺畫面鮮明、設計感十足,為舞作特色更顯加分。「精怪閣」觸發了觀者想像不斷延續,並持續品嚐其中的餘韻。
5月
15
2024
伊凡的編舞為觀眾帶來不愉悅的刺激,失去自我的身體並不優雅,抽象的舞蹈亦難以被人理解。伊凡又是否借《火鳥》與《春之祭》之名,行叛逆之道?不過無論如何,伊凡這次的編舞或許正是他自己所帶出的「自我」,從觀眾中解放。《火鳥・春之祭》正是異端,正是獻祭者本身,觀眾被迫選擇成為跟蹤者,或是背叛者其中一方。在這暴力的亂世,你又會如何選擇?
5月
15
2024
「解構,不結構」,是編舞者為當代原住民舞蹈立下的休止符。編舞者細心梳理原住民的舞蹈身體在當代社會下的種種際遇,將其視為「符碼的」、「觀光的」、「想像的」、「可被消費的」,更是屬於那位「長官的」。走光的身體相對於被衣服縝密包裹的觀眾,就像一面鏡子,揭示所有的對號入座都是自己為自己設下的陷阱,所謂的原住民「本色」演出難道不是自身「有色」眼睛造就而成的嗎?
5月
09
2024
可是當舞者們在沒有音樂的時刻持續跳大會舞,彷彿永無止盡,究竟是什麼使這一切沒有止息?從批判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已為原民劇場建構的典型敘事,但若平行於非原民的劇場與文藝相關書寫,「冷戰」之有無便隔出了兩者的間距。實質上,包括歌舞改良、文化村,乃至林班歌等,皆存在冷戰的魅影。
4月
30
2024
另外,文化的慣習會在身體裡顯現,而身體內銘刻的姿態記憶亦是一種文化的呈顯。因而,透過詳實地田調與踏查的部落祭儀資料,經由現代舞訓練下的專業舞者的身體實踐,反而流露出某種曖昧、模糊的狀態。
4月
29
202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