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兄弟之舞《BON 4 BON》
11月
19
2018
Bon 4 Bon(長弓舞蹈劇場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68次瀏覽
馬沁心(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生)

《BON 4 BON》是長弓舞蹈劇場的張家四兄弟首度同台演出,與以色列籍編舞家Eyal Dadon合作編創此舞蹈作品;音樂則是由Bon Iver樂團所創作。此作結合四兄弟的故事,以豐富的肢體語彙搭配歌曲音樂,舞出四兄弟各自存在在記憶中的故事。

節目還沒開始之前,準備走進劇場的我,就已經聽到有位舞者側躺在地,說著自己兒時學舞的經歷,那是舞者張堅貴,他接著聊起了家庭、舞蹈劇場、四兄弟的童年時光,以及他們最喜愛吃芒果等日常瑣事,聽著他說故事,令人期待起四兄弟會在這個夜晚舞出怎樣的火花。

演出以年紀最小的舞者張鶴千作為起始,他轉圈移動至麥克風前,唱出舞作歌曲〈Blackbird〉中的一句歌詞 All Your Life,而他的哥哥們圍著他,開始擺出不同的姿勢,彈性自如的肢體,藉由重複的動作、重複的音樂與歌詞,為此舞作打開了開關。接著四兄弟各自對著貼滿芒果乾的麥克風,再次說此兒時的芒果故事,例如:當芒果冰入冰箱中,總會莫名不見;或者談論著他們趁晚上爸媽不在時,偷看電視的日子。在說故事的過程中,時有突如其來的停頓,像是演奏音樂時的休止符,抓住觀眾目光。四兄弟也很有默契地變換著舞蹈動作,動作既柔軟又兼具力道,有趣的是,每次講到芒果時,四兄弟會將雙手高舉,做出ㄧ個圓圈,讓芒果化作符號性的動作,也在觀者心中產生意義,更容易記憶。

在舞作中,包括獨舞、雙人舞、三人舞,以及四人舞,兄弟們各自展現不同的舞蹈姿勢,來呈現他們對家庭的種種體悟,像是家庭中的爭吵與比較,他們透過肢體的互相拉扯、抬舉,以及落下,更有時他們互相脫離、有時卻緊密,也象徵著在社會群體中、在家人之間的疏遠或親密。舞作最後,四兄弟們撒著芒果乾,其中舞者張堅志被芒果乾攻擊,接著他快速拍打著身上的芒果乾,持續著身體前後左右的動作,最後,趴躺在地上,此時,舞者張鶴千拿著麥克風說起自己與哥哥們的年齡差距,同時將芒果乾與板凳,一個個往張堅志的身上堆放,說道:「我記得,他們三個,我們四個。」,藉由共同喜愛的食物、在這樣的動作中,找回童年中彼此的模樣。

張家四兄弟的整段舞作,帶著親切感。從真實的日常生活取材,因此能令觀者看見四兄弟的羈絆與絕佳的默契。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四兄弟穿著不同顏色的上衣與襪子,不同顏色象徵四兄弟是家庭中、社會中的不同個體,有著不同特質,而隨著音樂脫下身上衣物的他們,如同退去自己的枷鎖,撿起與自己原本顏色不同的衣物套上,使人體會到四兄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在一個家庭中,互相包容、信任,以及成長。舞作中曾跳著不同舞步的他們,舞出他們各自追夢的記憶,但不變的是對家的歸屬感,也只有這四兄弟的默契,才能舞出這美好的《BON 4 BON》。

《BON 4 BON》

演出|長弓舞蹈劇場
時間|2018/10/27 19:30
地點|基隆文化中心島嶼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解構,不結構」,是編舞者為當代原住民舞蹈立下的休止符。編舞者細心梳理原住民的舞蹈身體在當代社會下的種種際遇,將其視為「符碼的」、「觀光的」、「想像的」、「可被消費的」,更是屬於那位「長官的」。走光的身體相對於被衣服縝密包裹的觀眾,就像一面鏡子,揭示所有的對號入座都是自己為自己設下的陷阱,所謂的原住民「本色」演出難道不是自身「有色」眼睛造就而成的嗎?
5月
09
2024
可是當舞者們在沒有音樂的時刻持續跳大會舞,彷彿永無止盡,究竟是什麼使這一切沒有止息?從批判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已為原民劇場建構的典型敘事,但若平行於非原民的劇場與文藝相關書寫,「冷戰」之有無便隔出了兩者的間距。實質上,包括歌舞改良、文化村,乃至林班歌等,皆存在冷戰的魅影。
4月
30
2024
另外,文化的慣習會在身體裡顯現,而身體內銘刻的姿態記憶亦是一種文化的呈顯。因而,透過詳實地田調與踏查的部落祭儀資料,經由現代舞訓練下的專業舞者的身體實踐,反而流露出某種曖昧、模糊的狀態。
4月
29
202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
在隘口,震懾行者的不僅為前方異域,亦可能為身後如絲線交織的緣分與關係。當女孩坐在面對觀眾的木椅上,舞者們相繼搬來椅子加入這奇異的家庭相片裡;當他們彼此打鬧、傳遞零食時,僅屬於緊密群體的結構與交流關係逐漸清晰。而樂團的存在被揭示,他們於藍色布幕前的身體及聲音一同成為作品本身,此世界亦產生變化。
3月
19
2024
相似於德國舞蹈家魯道夫.拉邦(Rudolph von Laban)的動作分析論;克朗淳自箜舞圖畫彙整而出的六大元素,囊括了動力流(Flow)、空間(Space)等動力質地,同時也獨立出更精細的身體外在同步與內在過渡之三度空間系統。他運用這樣的邏輯來發展身體表現,同時牆上投影浮現出猶如主機監控軟體的頁面,時刻紀錄著克朗淳的動作速度、音樂振幅與一系列的控制端數據面板。這些面板並不具有回應過去、未來的功能性,彼時的時空已隨著克朗淳逐步放大自身的身體演出,將觀者從古老的傳說漸漸擺渡到當下的恆河上頭。
3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