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女人的茶園心事《擺渡・戲夢》
12月
31
2021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14次瀏覽
楊閩威(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桃花過渡》在客家三腳採茶戲「十大齣」中的定位十分特殊,因為故事的主線已不在「張三郎賣茶」的情節上,而是轉換到妻子搭船尋夫的艱辛路程。《擺渡‧戲夢》進一步擴寫了內容,不再聚焦於洪桃花與船翁的「相褒」對唱,只保留「船」其中隱喻的「擺渡」之義,表現女人對愛情、婚姻的理想、慾望,與不確定感。

觀眾入場時,三個閨密像夢一般,在舞臺上似笑非笑的環顧全場,她們笑的是愛情的純真可愛,苦的卻是婚姻中的種種困境,她們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就像一艘等待開動的船隻,和一個等待擺渡的船客。全劇就在喝下孟婆湯中開始划行……

本劇三大女主角分別由洪桃花、潘金蓮、孟姜女擔任,孟姜女代表了初戀的萌芽,潘金蓮則是慾望的化身,洪桃花的形象除了統合前兩者外,更凸顯了「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鼓勵丈夫張三郎出外賣茶,卻苦苦等三郎回家)的心理狀態。這三個女性在茶園中各有各的心事,我們可以將其看作三個不同的副線,亦可認為這是洪桃花的獨白,孟姜女與潘金蓮都是她心中的投射作用。

由上觀之,《擺渡戲夢》創作形式沿用了三腳採茶戲中的「串戲」:即每段故事可獨立演出,亦可將所有故事串連演出,最終呈現的是「合」、「分」、「合」。時序上的安排也緊依靠【十二月採茶】的唱詞,羅香林曾說:「客家男女,雅好歌唱,偶過岡頭,樵夫薪婦,耕子牧童,唱和之聲,洋洋盈耳雖其歌詞多屬男女相悅之句,然其婉曲取喻,哀感玩豔,有足多者。」自古流傳的客家山歌,確實都以男女情歌為主。春、夏、秋、冬四季代表茶園的時間表外,更表現出初戀的萌芽、熱戀的火燒、情感的蕭瑟,與愛情的堅貞不移,簡單卻又不簡單的描繪女性從純真、熱情,到日益成熟的堅強自主。群舞演員之間的互動也強調男女之戀的特點。

在表演的形式上,《擺渡戲夢》與多數的客家戲曲一樣,洪桃花、潘金蓮、孟姜女依舊還是「三腳採茶戲」的角色編制,孟姜女保留了傳統戲曲的「苦旦」形象,潘金蓮加入了現代音樂劇的大膽與露骨,洪桃花除了客家九腔十八調的婉轉外,後設與相互觀照的狀態讓她從一個傳統客家女性脫胎換骨,逐漸成長為一個獨立、有思想的女性,不過角色的重點已不在外在的形象與表演元素,內在的心理裂變才是本劇真正的要旨。

不過可惜的是,在潘金蓮的橋段中,為了要呈現其慾求不滿的形象,特地編排了與眾多猛男的肚兜熱舞,筆者認為或許是要讓全劇更符合現今社會的「進步觀」?其實這樣的加油添醋大可不必,反倒是破壞客家戲的原有特色了。但從景勝戲劇團的角度來看,這種「破壞」與「重構」才是他們所需要的。

在講究精緻大排場的「臺灣戲曲藝術節」和各式大型文化活動中,傳統客家大戲多由資源充沛、音樂設計、編導嚴謹的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獨領風騷,但實驗性質高的新戲曲卻是難以駕馭,所以我們很難看到更為多元發展的客家戲曲,不過「戲曲夢工場」的「小劇場」形式卻能夠吸引小型的客家戲班用有限的資源與人力,在「黑盒子」中製作出一齣齣非典型的作品,是相當可喜的。

《擺渡.戲夢》

演出|景勝戲劇團
時間|2021/12/05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細觀整個作品,無論是原「桃花過渡」中的桃花女是欲渡者的身分,或是在本劇中,洪桃花自身亦陷於迷津中。兩種桃花都須有人引渡,又如何能扮演擺渡者的角色,乘載自身與他人的生命重量?
1月
06
2022
實際上,朱陸豪的表演完全無須依賴於布萊希特的論述,導致布萊希特在結構上的宰制或者對等性顯得十分尷尬。問題的癥結在於,贋作的真假問題所建立起的比較關係,根本無法真正回到朱陸豪或布萊希特對於形式的需要。對於布萊希特而言,面對的是納粹與冷戰秩序下美國麥卡錫主義下,世界落回了另外一種極權的狀態;而對於朱陸豪而言,則是在冷戰秩序下的台灣,如何面對為了蛋跟維他命離開家的童年、1994年歐洲巡演時傳來三軍裁撤的失業,以及1995年演《走麥城》倒楣了四年的生存問題。
5月
07
2024
《劍邪啟示錄》這些看似破除框格的形式與情節,都先被穩固地收在各自的另一種框格內,最後又被一同收進了這個六格的大佈景裡頭。於是,原本比較單線、或平緩的情節架構,在導演運用上、下兩條空間帶的操作下,能夠立體化。空間搭配情節後,產生時空的堆疊與跳接。
5月
07
2024
如同《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看見石牌上兩邊的那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贋作是假,傀儡是假,裝扮是假,演戲也是假。然而,對藝術的追求是真,對表演的執著是真,對操作的技巧是真,在舞台上的用心呈現及感情投入也是真。如今,布萊希特的身影已逝,朱陸豪的印象仍歷歷在目,儘管透過鍾馗的交集對歷史反思、對過往懷疑,西方理論與東方經驗的激盪、辯證,最終的答案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吧!
5月
06
2024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
天時地利人和搭配得恰到好處,只不過有幾處稍嫌冗長的部分可以在做剪裁,使文本更為凝煉也不讓節奏拖頓,但瑕不掩瑜,著實是令人愉悅的一本內台大戲。看似簡單的本子卻蘊含豐富的有情世界,守娘最後走向自我了嗎?我想沒有,但她確實是在經歷風浪後歸於平靜,她始終在利己與利他之間選擇後者,不稀罕華而不實的貞節牌坊,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們得尊重守娘的選擇,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尊重其他人一樣,她不是執著,不是固執,也不是不知變通,只是緩緩的吐露出深處的本我罷了。
5月
02
2024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