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裂與迷思:京劇《狐仙》穿越三世兩段情
4月
07
2023
狐仙(國光劇團提供/攝影賴慧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74次瀏覽

文 王秋今(清華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

京劇《狐仙》的女狐晶晶(黃宇琳飾)重生穿越不同時代,彷彿中國仙俠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般歷經三世,而《狐仙》不顧一切「跨越所有疆界去愛你」的敘述模式,卻留下了三世兩段情的疑惑。

第一世女狐晶晶與樵夫(王逸蛟飾)相戀,因人妖有別而不見容於世,被道士(謝冠生飾)和鄉民圍攻,收妖過程如同《白蛇傳》的白素貞般屈服於道法無邊,女狐晶晶眼見樵夫身死,悲憤誓言再也不為女子。第二世女狐轉世為男狐公子(盛鑑飾)與封三娘(凌嘉臨飾)相識,陷入想愛又不敢愛的糾葛,狐仙深怕重蹈前世的覆轍,以人妖殊途而選擇了逃避感情與封印記憶。第三世女狐(黃宇琳飾)成為西域女子,收養走失的小女孩也娜(凌嘉臨飾),在幻境中兩人突破記憶的封鎖,得知真相是西域女子前世為男狐,也娜前世為封三娘,演變成狐與人的女女戀,許下了長相廝守。

然而,在纏綿悱惻的人妖戀框架下,狐仙故事出現了斷裂與迷思。京劇《狐仙》大量化用古典小說元素,「封三娘」名字應源自《聊齋誌異》中〈封三娘與范十一娘〉,敘述狐狸修煉成的人間女子封三娘,與祭酒之女范十一娘在水月寺相遇,二人同床共枕,耳鬢廝磨的親密情感。而收妖道士跟《白蛇傳》的法海一樣,以佛法為名,道貌岸然的撲殺異類,不分是非善惡,實則以善為惡,醜態畢現。還有「青石山下的縹緲村」和「不周山」的典故,呼應《紅樓夢》青梗峰上的一塊石頭,來自水神共工怒撞不周山,女媧補天所遺之石。這些古典小說元素片片斷斷地出現在不同場景,宛如後現代主義的拼貼,將《狐仙》的故事分解成四分五裂。

另外,按照狐仙角色設定為「跨越所有疆界去愛你」的深情邏輯,狐仙第一世深愛樵夫,為何第二世和第三世卻情有獨鍾封三娘呢?若依劇情脈絡,樵夫應該轉世為封三娘,才不會有狐仙三世情緣卻出現兩段不同對象的感情。而令人百思不解的迷思是,若是記憶可以解除封印,狐仙既然可以想起封三娘,為何沒有憶起刻骨銘心的樵夫呢?選擇性失憶會讓人質疑狐仙的深情人設,因此,編劇應該要注意到狐仙「從一而終」的愛情。還有,第一世狐仙因為樵夫之死而許下誓言不為女子,可是,在第三世的狐仙竟又成為西域女子,豈不是前後矛盾?

雖然京劇《狐仙》有著敘事的斷裂與迷思,但是扮演狐仙的男女主角盛鑑與黃宇琳,詮釋出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表現可圈可點。值得一提的是非常接地氣的甘草人物,像是愛上封三娘的英哥(陳清河飾)演技生動自然,觀眾掌聲不斷;收妖道士(謝冠生飾)妙語如珠加上詼諧身段,令人捧腹大笑;最吸睛的還是七妖怪的特技表演,贏得滿堂喝彩。國光劇團在京劇新編創作不遺餘力,《狐仙》整體表現當然瑕不掩瑜,期許未來的人妖相戀敘事,能更有古典愛情的說服力。

《狐仙》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23/03/26 14: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大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影視電玩已有大量人與非人之戀的作品,但在傳統戲曲中仍有待開拓,《狐仙》自〈封三娘〉(《聊齋誌異》)萃取出封三娘與狐仙的DNA,再植入日本漫畫魔木子《除妖怪譚》(《うらめしや》)的「消執念」基因,培養成一部人與精怪之戀,開拓新材,與2000年後諸部新編京劇相較,確為獨特。
4月
18
2023
此劇原題為《狐仙故事》、在2009年時進行首演,當時即以「奇幻京劇」作為宣傳賣點,挖掘《聊齋誌異》中的精怪。但時至2021年,時空的變換、審美價值也隨之轉換,同樣的宣傳方式恐難起效用,因此賣點轉換成「京劇×科技×影像」,在實際演出上,也與2009年時大有不同。(蘇恆毅)
5月
10
2021
國光劇團旗艦製作的《狐仙》,科技影像與傳統戲曲創作相輔,著實為彼此增添不少風采。透過狐仙與三世的人物關係轉折、情感交錯,各種未能圓滿、缺憾的過往,表達成全與放下的主題,在敘事上跳脫傳統京劇的線性描述⋯⋯(劉亭汝)
5月
10
2021
《劍邪啟示錄》這些看似破除框格的形式與情節,都先被穩固地收在各自的另一種框格內,最後又被一同收進了這個六格的大佈景裡頭。於是,原本比較單線、或平緩的情節架構,在導演運用上、下兩條空間帶的操作下,能夠立體化。空間搭配情節後,產生時空的堆疊與跳接。
5月
07
2024
實際上,朱陸豪的表演完全無須依賴於布萊希特的論述,導致布萊希特在結構上的宰制或者對等性顯得十分尷尬。問題的癥結在於,贋作的真假問題所建立起的比較關係,根本無法真正回到朱陸豪或布萊希特對於形式的需要。對於布萊希特而言,面對的是納粹與冷戰秩序下美國麥卡錫主義下,世界落回了另外一種極權的狀態;而對於朱陸豪而言,則是在冷戰秩序下的台灣,如何面對為了蛋跟維他命離開家的童年、1994年歐洲巡演時傳來三軍裁撤的失業,以及1995年演《走麥城》倒楣了四年的生存問題。
5月
07
2024
如同《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看見石牌上兩邊的那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贋作是假,傀儡是假,裝扮是假,演戲也是假。然而,對藝術的追求是真,對表演的執著是真,對操作的技巧是真,在舞台上的用心呈現及感情投入也是真。如今,布萊希特的身影已逝,朱陸豪的印象仍歷歷在目,儘管透過鍾馗的交集對歷史反思、對過往懷疑,西方理論與東方經驗的激盪、辯證,最終的答案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吧!
5月
06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