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生命中的挑戰《馬勒第七號》
3月
12
2019
馬勒第七號(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52次瀏覽
陳瑾瑜(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演前導聆,是由德國萊茵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暨首席編舞家馬汀・薛雷夫(Martin SCHLÄPFER)與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進行對話,馬汀・薛雷夫提到馬勒第七號終曲,因第五樂章部分被評為過份膚淺,並以上一樂章作延續。指揮家所遇到的困難是,如何在最後一個樂章裡,做出一個好的結尾?但本次演出,編舞家透過舞者肢體呈現、服裝變化以及舞者於舞台上發出的聲響,將樂曲的遺憾透過敘事的線,由舞者表達出來。

《馬勒第七號》的開場,印入眼簾是偌大的舞台、極簡的舞台設計,一位男性獨舞者緩緩步入舞台揭開了序幕。編舞家薛雷夫以整首馬勒的交響曲編舞,舞台成為整個世界的縮影,在全場八十分鐘未間斷的舞作中,舞者戲劇性的轉換,時而穿著靴子,時而穿著芭蕾硬鞋、軟鞋,或是赤足在台上,分離與緊密間,不斷重複交錯,像是將生命中的苦痛與煩惱被用力踩踏、驅盡。當舞者穿著厚重的靴子及暗色的大衣,舞動中,不論由靴子、硬鞋敲擊地面所發出的節奏,在快速聲響加上男、女舞者充滿爆發力的跳躍動作,加上令人震撼的現場演奏,筆者的情緒波動亦隨著舞者所呈現的肢體語彙以及細膩的情感詮釋,進入編舞者所編創出豐沛的悲歡愛恨情節。

編舞者所採用獨特的「多元畫面的拼貼風格」,擷取世界脈動的片段,舞作中緊湊的編排,每段故事情節張力十足,以超脫邏輯、如夢似幻的手法呈現。在第二樂章中,一男一女的舞者,演譯著充滿情欲又驚險的決鬥場面,前後形成強烈的對比,隨之而來的是兩位女舞者,一位脆弱不堪及一位極其敏感,不斷在不同面向中進行身體對話,之中出現三位粗暴的男舞者注視圍繞,結尾時一位男舞者先是充滿強烈的肢體表現,最後卻抖動著身體潰倒在地,在分段的舞作中,皆有著對比性的元素,將觀眾不斷帶入時而高張的情緒,時而抽離,當中精湛的雙人舞技巧更令筆者著實著迷。

《馬勒第七號》在終章,舞者們與黑色的坐椅共舞,編舞家以嚴肅幽默的方式,具體呈現生命中的種種挑戰,在一段所有男、女舞者們,從慢步繞行坐椅至狂奔的過程,激烈搶奪僅有的位置,舞者似乎詮釋著,勝者為傲與敗者的落寞,在激烈的競爭下,尾聲由穿著硬鞋的女性獨舞者獨自站立於坐椅上,宛如強者生存孤立疏離的現實。

馬汀・薛雷夫被譽為音樂直覺感受力強大的編舞家,將自己獨特的編舞風格注入當代的芭蕾美學,此作相當人性化且感人,舞者細膩的情感詮釋使編舞者的作品更深動人心,相信在經典的舞蹈肢體和編排手法背後,能讓台下的觀眾結合自身的經歷並引發共鳴,從作品中獲取不同的生命體認。

《馬勒第七號》

演出|德國萊茵芭蕾舞團
時間|2019/03/03 14:30
地點|衛武營歌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解構,不結構」,是編舞者為當代原住民舞蹈立下的休止符。編舞者細心梳理原住民的舞蹈身體在當代社會下的種種際遇,將其視為「符碼的」、「觀光的」、「想像的」、「可被消費的」,更是屬於那位「長官的」。走光的身體相對於被衣服縝密包裹的觀眾,就像一面鏡子,揭示所有的對號入座都是自己為自己設下的陷阱,所謂的原住民「本色」演出難道不是自身「有色」眼睛造就而成的嗎?
5月
09
2024
可是當舞者們在沒有音樂的時刻持續跳大會舞,彷彿永無止盡,究竟是什麼使這一切沒有止息?從批判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已為原民劇場建構的典型敘事,但若平行於非原民的劇場與文藝相關書寫,「冷戰」之有無便隔出了兩者的間距。實質上,包括歌舞改良、文化村,乃至林班歌等,皆存在冷戰的魅影。
4月
30
2024
另外,文化的慣習會在身體裡顯現,而身體內銘刻的姿態記憶亦是一種文化的呈顯。因而,透過詳實地田調與踏查的部落祭儀資料,經由現代舞訓練下的專業舞者的身體實踐,反而流露出某種曖昧、模糊的狀態。
4月
29
202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
在隘口,震懾行者的不僅為前方異域,亦可能為身後如絲線交織的緣分與關係。當女孩坐在面對觀眾的木椅上,舞者們相繼搬來椅子加入這奇異的家庭相片裡;當他們彼此打鬧、傳遞零食時,僅屬於緊密群體的結構與交流關係逐漸清晰。而樂團的存在被揭示,他們於藍色布幕前的身體及聲音一同成為作品本身,此世界亦產生變化。
3月
19
2024
相似於德國舞蹈家魯道夫.拉邦(Rudolph von Laban)的動作分析論;克朗淳自箜舞圖畫彙整而出的六大元素,囊括了動力流(Flow)、空間(Space)等動力質地,同時也獨立出更精細的身體外在同步與內在過渡之三度空間系統。他運用這樣的邏輯來發展身體表現,同時牆上投影浮現出猶如主機監控軟體的頁面,時刻紀錄著克朗淳的動作速度、音樂振幅與一系列的控制端數據面板。這些面板並不具有回應過去、未來的功能性,彼時的時空已隨著克朗淳逐步放大自身的身體演出,將觀者從古老的傳說漸漸擺渡到當下的恆河上頭。
3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