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重生《偉大》
1月
06
2015
偉大(TC管弦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43次瀏覽
陳信祥(業餘愛樂人)

傳說中,天鵝於死前會唱出一生中最為淒美的鳴叫,如泣如訴的音律迴盪四周,格外淒涼,天鵝用盡最後氣力唱出自己的輓歌,將身影和歌聲長存人們心中;相傳,不死鳥每五百年,會引火自焚,於火海中舞動身影、唱出動人旋律,藉此獲得重生。兩隻命運不同鳥,唯一共同點就是於人生舞台上將自己發揮淋漓盡致,目的無它,就只為了將最美的身影和歌聲,烙印在世人的記憶裡。

Taiwan Connection(簡稱TC)由前亞都麗緻大飯店總裁嚴長壽先生及小提琴家胡乃元共同發起,每年年底號召一群擁有共同理想的音樂人,齊聚一堂排練、演出,TC樂團也從最初小編制室內樂、到弦樂團,最終擴大編制至管弦樂團,他們踏遍台灣每個角落,將音樂烏托邦的理念傳達給聽眾。

上半場曲目柴可夫斯基《弦樂小夜曲》,為TC弦樂團2007年初試啼聲的作品,此設計代表TC樂團將回到最初的地方,感謝所有人無私奉獻。氣勢磅礡的序奏,撼動你我的聽覺,TC弦樂團所發出的音色,和諧、圓潤,他們沒有「新」樂團的剛硬,卻有「古」樂團的純香,且每一顆音符充滿能量及活力,這個團齡雖只有十一年,不過音質早已超越多數國外百年樂團的資質,相信今晚的聲響絕對能打破多數樂迷對於「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迷思。筆者十分佩服TC的演奏情境,樂曲至第三樂章,舞台被樂音渲染成灰色、陰暗的場景,小提琴宛如女高音唱出細緻的歌聲,聲調時而抑、時而揚,慢慢地走向低潮漩渦中,一圈一圈帶向黑色底端,直到最終音符觸底反彈,慢慢地爬升,直到細緻的音樂尾端於空氣中化開,樂曲猶如天鵝在生命盡頭唱出屬於他自己的「天鵝之歌」。

其實長期關注TC的樂迷會發現,他們的音樂如從高山落下的水滴,積少成多順勢流下,樂句毫不停歇,一句接著一句,匯集成河、流向大海,原因或許就是不設立指揮,讓每一位團員都能發表自主意見,透過溝通、協調,甚至爭論,最後理出一條協調的道路;加上團員們對於自己的演奏段落熟稔之外,更清楚其它樂器的段落,如此一來樂句與樂句的銜接毫無縫隙,樂曲不僅不會有支離破碎的窘境,情緒也從序奏持續累積至最終樂段,團員間也因為呼吸、動作一致,使音樂能夠集中直直地投射進筆者的心境中,讓筆者忍於多時的炙熱的掌聲和情緒,瞬間在最終樂章爆發。下半場舒伯特《偉大》,木管群表現可圈可點,音色純、柔,融合度高,第三樂章的舞曲風全然主導樂曲流動方向,導向終點;而第四樂章,團員們像發了瘋似地,用盡全身氣力往前衝,團員動作雖大但卻不浮誇,音符雖快但清晰,樂曲彷彿著火似地,燃燒整個音樂廳,宛如不死鳥般,讓樂音伴隨著烈焰舞動著,如此精彩,讓筆者捨不得錯過任何一分一刻。

TC音樂總監胡乃元,於第十一年音樂節起跑時投下一顆「無限期停演」震撼彈,看到此消息心中對TC無限的惋惜,大環境對於藝文市場的不友善,讓所有藝文人士咬牙苦撐,再多的熱情也有被磨平的一天,期望TC重新思考未來再出發,讓今晚的音樂會是「重生的不死鳥」,而不是「天鵝之歌」。

《偉大》

演出|TC管弦樂團
時間|2014/12/03 19:30
地點|台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應具備明確的聲音發展元素,亦即讓音樂設計脈絡是具一致性,而本場演出是由多組短篇樂段串連而成,許多段落未能適當的設計「聽覺終止」,樂段收在漸弱的電子聲響,接著幾秒鐘的空白後,再由器樂開啟另一種「樂句文法」,敘事邏輯相當凌亂、既突兀也不連貫
5月
09
2024
魏靖儀以俐落而精準的換弓技巧,果敢地模仿鋼琴觸鍵,將自己融入了鋼琴的音色之中。儘管在旋律進行中製造出了極其微妙的音色變化,但在拉奏長音時,由於鋼琴底下的和聲早已轉變,即便是同一顆音符,配上了不同的和弦堆疊,排列出不同組合的泛音列,也會展現出不同的色彩,就像海浪拍打岸邊時,每次產生的泡沫和光線都不盡相同。因此,當鋼琴和聲在流動時,若小提琴的長音也能跟上這波流動的水面,必然能夠呈現出更加豐富的音樂景象。
5月
06
2024
《這不是 音樂 會》利用聲響與視覺的交錯,加深了觀眾對於音樂的想像,也藉由超現實的畫作與動態影像結合,捕捉藝術家內心真實的想法。或許,這真的不是一場音樂會,而是戲謔地、哲學地提點我們在座的各位:莫忘初衷?
5月
03
2024
究竟一場音樂演出需要何種劇場介入?這到底是趨勢還是必要?今年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不約而同在四月的第二個周末,同時推出了兩檔音樂、聲音結合劇場的作品,分別是ㄧ公聲藝術《共振計畫:拍頻》與春麵樂隊《後現代登高指南》——沒有明確的戲劇情節、舞台元素與劇場語彙,卻讓人看見音樂與聲音如何「提問」與「建立關係」,而這恰好也是當今戲劇構作(dramaturgy)的核心實踐。
5月
02
2024
單就《空城故事(第一篇)》與《亞穩態》、《晶影(二)》的創作手法,使筆者感受作曲家盧長劍的特別之處——如果多數作曲家的創作如同畫家一般,以音符做為顏料,將繆思在畫布上從無到有地呈現、發展,最後產出的畫面讓觀眾感知,以進入創作者想表達的世界;那盧長劍則更像是一位攝影藝術家,以音符代替相紙與藥水,選用一個特定的視角取景,呈現一個實際的場景或是已存在的現象。
4月
22
2024
所以,我們該如何評價他現今的演奏詮釋?筆者私以為,歷時性地看,從他十餘年前以大賽出道至今,他其實恰好形成了漸進式的變化:從一個圓融和諧、路徑一致的俄國學派鋼琴家,成為面向廣大聽眾、挖掘自身吸引力的「明星獨奏家」。
4月
22
2024
演奏者精心設計了樂曲的開頭,結尾自然也不會遜色;飛快的思緒在〈快速舞蹈〉( “Sebes” )層層堆砌,達到終點時,所有人的急促呼吸終於得到了舒緩,果斷而清晰的結尾彷彿軟木塞自香檳瓶噴飛的瞬間,清新、輕盈的氣息隨之呼出,像是三人同時舉杯相碰:「成功了!」
4月
18
2024
這個新的感知形式,從被動接收到主動組裝的變化,其實也是數位藝術的主要特徵之一。數位媒介向來有利於重複、剪貼、混音等行為(技術上或比喻上皆然),讓音樂作品變成了短暫(transitory)且循環(circulatory)的存在,形成一種不斷變動的感知經驗。有些學者也稱此為「機械複製」(mechanical reproduction)到「數位再製」(digital re-production)時代的藝術演進,是數位技術之於欣賞者/參與者的賦權。
4月
12
2024
雖然缺乏視覺與肢體「實質的互動」,憑著聲音的方向、特質給予訊號的方式並非所有人能馬上理解。但妥善規劃層次分佈,凸顯夥伴作為主體的演奏技巧,不受他人影響成為團隊中穩定的存在,正是鋼琴家仔細聆聽音樂本身,以及信賴合作者所做的抉擇。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