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專題
影視音
人物
我要投稿
註冊
|
登入
中文
|
EN
2015 不和諧對講
12月
31
2015
2015不和諧對講
活動現場
2015不和諧對講.第一講:「田野與劇場—作為方法與實踐的初步觀察」
講座紀錄
深入了解
「田調與劇場 ── 作為方法與實踐的初步觀察」現場紀錄(上)
紀錄劇場或就田調與劇場的關係來看,田調只是創作方法,還是可以成為一種形式?假設田調可以成為真正的形式,在劇場美學的創造上是否有其迫切性?田調對於創作要談論的議題有真實的介入,還是最後會變成對議題的綁架?對於議題的真實性結構,到底深入了多少?透過田調的方式,又可以談到什麼樣的程度?(評論台編輯)
深入了解
TT不和諧創作・第二講 「從身體原鄉出發 ── 如何觀看原住民文化脈絡下的當代劇場創作」
身體的原鄉也許在步法裡、也許在身分認同、也許在土地,也許在一個還未曾被深入討論、細膩思索的舞蹈領域。本次對講將從原住民編舞家的當代舞蹈創作,進行此主題的觀察、省思與切入,開展相關評論的可能。(評論台編輯)
深入了解
TT不和諧對講・第一講「田調與劇場 ── 作為方法與實踐的初步觀察」
「TT不和諧對講」焦點座談由表演藝術評論台策劃,希冀跳脫評論單向發聲,在各抒己見、雜聲異言中,開展思辯的廣度與深度。(評論台編輯)
深入了解
「田調與劇場 ── 作為方法與實踐的初步觀察」現場紀錄(下)
紀錄劇場一個重點是回到田野調查挖掘的文獻,然後盡量地保持對文獻的忠誠,作為它對劇場表達的主要內容。換句話說,劇場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對於文件保持忠誠,幾乎是一字不更改的搬演到舞台上。(評論台編輯)
深入了解
「從身體原鄉出發 ── 如何觀看原住民文化脈絡下的當代劇場創作」現場紀錄(下)
當原住民成為台灣的一個文化標籤後,代表什麼?放到世界舞台上被觀看時,台灣原住民又代表什麼?回到我們自己內部,沒有進一步思考觀看與被觀看的位置時,即使不去考慮是在當代劇場還是原住民的脈絡,都會對於原住民有標籤化的印象。標籤化的危險與邊界到底在哪?標籤化是被理解的容易管道,但標籤化同時有被扁平化的危險。(評論台編輯)
深入了解
「從身體原鄉出發 ── 如何觀看原住民文化脈絡下的當代劇場創作」現場紀錄(上)
到底要用什麼樣的立場去看一個異文化的作品?作為一個評論者,如果對於一個原住民作者的作品背景知識不夠豐富時,到底有沒有立場去評論?如果作品中原住民主體性這麼強,有需要跟非族群的人溝通嗎?觀看對象該選擇誰?這樣的思考也回到評論者這邊來,是兩造可以彼此激盪的。(評論台編輯)
現場紀錄
活動文宣
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