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不和諧創作・第二講 「從身體原鄉出發 ── 如何觀看原住民文化脈絡下的當代劇場創作」
10月
16
2015
TT不和諧對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23次瀏覽

創作X評論X觀察

多方交鋒・異聲共振

台灣原住民藝術發展經年,我們是否有能力建立和討論台灣原住民當代劇場史的問題?原住民編舞家在經歷當代舞蹈的訓練和洗禮之後,如何回看自身文化和身體處境?取材原民舞蹈步法或精神,他們如何從創作與自己、與觀眾對話?評論人又該從何基礎與框架去觀看、處理、詮釋相關創作和舞蹈現象?是否能從中期待一種身體美學?身體的原鄉也許在步法裡、也許在身分認同、也許在土地,也許在一個還未曾被深入討論、細膩思索的舞蹈領域。本次對講將從原住民編舞家的當代舞蹈創作,進行此主題的觀察、省思與切入,開展相關評論的可能。


日期:10/22(四),下午五點開講~晚上九點

(歡迎隨時入座、擦槍走火)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三樓排練場

(免費參加,現場備有茶水,歡迎自備環保杯)

線上報名:http://ppt.cc/6rNd6


與談名單

創作人:路之・瑪迪霖(蒂摩爾古薪舞集團長)、瓦旦・督喜(Tai身體劇場團長)

評論人:林育世(原住民當代藝術策展人、藝評人)、吳思鋒(劇評人、柳春春劇社團長)

觀察人:莊國鑫(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實驗劇場團長)

主持人:紀慧玲(表演藝術評論台台長)

主辦單位:表演藝術評論台

合辦單位:牯嶺街小劇場


「TT不和諧對講」焦點座談由表演藝術評論台策劃希冀跳脫評論單向發聲,在各抒己見、雜聲異言中,開展思辯的深與廣每季一回,由評論、觀察、創作多方對話不求一致和解,為論述和創作打開天窗說亮話活絡議題/意見交流,創造聚焦/失焦形塑和諧/不和諧的公共討論空間。


延伸閱讀:

蒂摩爾古薪舞集團

網站

http://tjimur.weebly.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jimur

評論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tag=%E8%92%82%E6%91%A9%E7%88%BE%E5%8F%A4%E8%96%AA%E8%88%9E%E9%9B%86

影像連結

原民台〈排灣古調舞思念 蒂摩爾登國家劇院〉

http://titv.ipcf.org.tw/news-10357

〈前進愛丁堡藝穗節 表演團體踩街〉

http://titv.ipcf.org.tw/news-140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weB12Fo0TU

《Kavaluan的凝視》宣傳影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A8PGfDnzDA

《umaq・烏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YCsu5wZIlU

2012《kavulungan˙會呼吸的森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cULc1tSfc

2010《勇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WcOfcMos_s

2009《舞動生命舞琉璃系列 首部曲 Kurakuraw、戀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NfhyQl_OU8

Tai身體劇場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AIBodyTheatre

評論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tag=tai%E8%BA%AB%E9%AB%94%E5%8A%87%E5%A0%B4

國議會線上誌

http://mag.ncafroc.org.tw/single.aspx?cid=556&id=558#

思鋒部落格〈瓦旦•督喜與Tai身體劇場--寫在《Tjakudaiy我愛你怎麼說 》演出之前〉

http://reader.roodo.com/oui0723/archives/26052022.html

〈在傳統與現代之中建構的「原住民劇場」〉

http://mypaper.pchome.com.tw/allen34/post/1326733374

原民台〈TAI身體劇場 舞說部落變遷衝擊〉

http://titv.ipcf.org.tw/news-9744

影像連結

http://titv.ipcf.org.tw/googleResult.jsp?search=TAI%E8%BA%AB%E9%AB%94%E5%8A%87%E5%A0%B4

https://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TAI%E8%BA%AB%E9%AB%94%E5%8A%87%E5%A0%B4

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實驗劇場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8%8E%8A%E5%9C%8B%E9%91%AB%E5%8E%9F%E4%BD%8F%E6%B0%91%E8%88%9E%E8%B9%88%E5%AF%A6%E9%A9%97%E5%8A%87%E5%A0%B4-462443587124538/

舞出去的堅持-「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實驗劇場」

https://www.flyingv.cc/story/64

講義雜誌-莊國鑫創辦原住民舞蹈實驗劇場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E0022/217438/web/

評論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9546

影像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E8%8E%8A%E5%9C%8B%E9%91%AB%E5%8E%9F%E4%BD%8F%E6%B0%91%E8%88%9E%E8%B9%88%E5%AF%A6%E9%A9%97%E5%8A%87%E5%A0%B4

布拉瑞陽舞團

評論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tag=%E5%B8%83%E6%8B%89%E7%91%9E%E6%8F%9A%E8%88%9E%E5%9C%98

冉而山劇場

評論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tag=%E5%86%89%E8%80%8C%E5%B1%B1%E5%8A%87%E5%A0%B4

《鄒先生》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9%84%92%E5%85%88%E7%94%9F-Tsou-393707830811903/

評論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tag=%E9%84%92%E5%85%88%E7%94%9F%EF%BC%8Ctsou

金山高中《鄒先生》-在皇民化的刀口下,我們留到最後。

http://blog.udn.com/jabbar66/24264219

原舞者

評論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tag=%E5%8E%9F%E8%88%9E%E8%80%85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追求不一樣」是歷史上開設替代空間很典型的動機。然而,從數年來藝文體制大量吸納了替代空間、實驗劇場等美學與成果經驗下,不可否認地說,現今成立「不一樣的空間」也是青年創作者面對「如何接軌體制生存?」的類似選擇。因此「不再是我所熟悉」所變化的不見得是城市,也是時代青年自身。而「替代」在此亦是對自我匱乏的補充,如同跨領域是對領域單一化的補充。
11月
27
2024
在東亞的表演藝術生態中,製作人或策展人社群網絡有一個實質上的重要性,那就是:在各國經濟結構、文化政策、補助系統到機構場館往往體質與架構迥異的情況下,跨國計畫常無法──例如,像西歐那樣──純粹透過組織面來推動。無論是評估計畫可行性,還是要克服合作過程的潛在風險與障礙,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信任都是極為重要的基礎。因此,「在亞洲內部理解亞洲」也包括認識彼此的能與不能。
11月
20
2024
本文將主要聚焦於策展人鄧富權任期前三年,在由公立劇院、機構主導的城市藝術節之「策展」可能形塑什麼?又究竟「策了什麼」?而「策展」又如何「製作」節目作為討論主軸,並嘗試推想我們可能期待或需要什麼樣的城市藝術節。由於我在上述期間曾多次以不同身份參與藝術節,請將本文視為介於藝術節觀眾、參與藝術家(團隊)、觀察者等多重身份交叉田野的書寫。
11月
15
2024
《熊下山》及《Hmici Kari》為阿改及山東野合作的部落走讀結合餐桌劇場的系列展演活動。阿改協助調度部落文史及人際關係的資源,如商借場地、遊客接駁 ……,我們則專注於劇本撰寫、排演、劇場技術與設計。在基礎條件的限制下,即使盼望搭配華麗的燈光或絢爛的配樂,現實中卻得層層考量,比如是否要借電還是自備發電機,、某段音量過於龐大,會不會干擾到鄰居或讓小狗咆嘯等。看似簡單的行政工作,需要耗損相當的溝通工程,人際關係的稠密程度比蜂蜜還黏,比樟樹燒出的煙霧還猛烈,團隊成員總得細細梳理,說話再說話、確認再確認。
8月
23
2024
筆者有幸參與的2023年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藝術策展「淺山行路人」,範圍橫跨五縣市,光移動就是場挑戰,「走入地方」是所有參與藝術家與策展團隊開始的起手式,這其中也不斷叩問「地方」如何被界定與其所連帶衍生的認同、族群、邊界等諸多問題。在籌備過程中拜訪各地「地方引路人」成為一個關鍵,透過多次實際走訪、聆聽、討論與溝通,許多作品在這個與地方來回互動的過程中而發展至最終樣態,甚至因應場域而重新發展。
8月
21
2024
對於徵件或委託創作來說,通常會有明確的目的與任務,而該任務也很可能與政府政策相關,例如利用非典型空間(通常帶著要活絡某些場域的任務)、AI、永續發展、社區參與等。一個不變的條件是,作品必須與當地相關,可能是全新作品或對現有作品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可以了解這些規章的想法,因為就主辦方而言,肯定是希望作品與當地觀眾對話、塑造地方特色、吸引人流,並且讓首演發生在當地的獨家性。這似乎造就了「作品快速拼貼術」與「作品快速置換術」的技巧。
8月
14
2024
戲劇節與地方的關係略為稀薄,每年僅止於展期,前後沒有額外的經費舉辦其他地方活動或田調。又,由於地方民眾的參與度不高(光是居民不見得需要藝術就足以形成困境;加上更有效傳播資訊的網絡媒介不見得適合多為非網路住民的魚池),這導致策展上對於觀眾組成的認知模糊:既希望服務地方,又期待能吸引城市觀眾,促使以筆者為首的策展團隊萌生轉型的念頭。
8月
14
2024
換句話說,人與地方的互動經驗,會使人對地方產生情感,進而做出超乎理性的判斷。否則我們很難解釋,黃錦章從布袋戲團團長到文化工作者的身分轉變,以及那種持續為自身生活場域策動事件的動力;從張敬業身上,也能看到同樣的情感動力模式,令他在見到鹿港於鄰近工業及商業觀光夾擊時,自發性地舉辦文化活動,尋找外於過去的聚眾可能。
8月
09
2024
將物質文化的地方人文與民間精神活動列入藝術史,多傾於將它們當作擴充藝術史的材料。而如果以地方性為主體,「地方性的藝術」在階級品味擴張之外,則需要政治美學化與藝術政治化的行動介入,才能打破其固化的形態。在史觀區分上,歷史唯心主義傾於「菁英史觀」,認為「重大理念、人物、事件」才能製造出流動的歷史感,否認民眾在歷史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歷史唯物主義則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主張「人是環境的產物」,群眾才是創造歷史的力量。 此藝術史觀的源起分歧,決定了「地方性」與「藝術性」的發展脈絡。在當代文化生產語境裡,「菁英史觀」介入「民間環境」的同時,則又顛覆又模糊這兩個意識形態,在異化中擴張了地方文化的再生產。
8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