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與現實之間——關於《我要乖乖的活著》的表現與指涉
6月
15
2015
我要乖乖的活著(烏犬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63次瀏覽
鍾喬(特約評論人)

隨著資本社會對於人的細緻化入侵,我們似乎愈來愈被綁在一種生存的無力感中。這無力感,很難說它如何具體地在人的生活中,產生如何的吞噬;然而,這吞噬卻又具體地存在著。比較重要的,在虛擬世界與消費社會的交雜下,陳映真於1980年代在對比理想主義價值觀的危機傾向時,所提出來的類如資本社會「牲畜化」的批判與自我批判,變得很難是當代人在閱讀或觀賞劇作時,能夠加以去理解或親近的狀態。也因此,批判的指涉變得繁複且心裡化了!好像很多話要說,又不願或者也不能說得很清楚……這是當代認真看待小劇場的工作者,經常出現的表現困局。不能說好與壞,因為這是當代情境的內外困境。我從這個角度去觀賞了烏犬劇場的新作《我要乖乖的活著》。

首先,這是一個難以理解的作品嗎?當然,從劇場的故事鋪陳或結構而言,它絕對不具太大的普遍性。因此,會有難懂這個感受出現,也是正常的反應。只是這樣的反應,卻也導引我們去探索一部七十分鐘的劇碼,能夠涵蓋多少思想的問題。這就會涉及到劇場可以容納多少思想,又或更具體地說,如何恰當的表現創作者的思想。這個重點,其實才是《我要乖乖的活著》提供我們相關劇場如何反思人的處境的關鍵。導演彭子玲說:「我們這世代有深植在體內的乖,但又心懷對抗那乖……」,很顯然,這乖與不乖是承載整部戲的思想重點;但,背後卻又有諸多意圖,想去述說對於當代資本或體制規範的反抗。因此,深度當然是沒問題的;表現這深度的方式,便當真會有憂鬱似的繁複或重複交疊。倒是,這其實有其「憂鬱症候群」的真實性,就看觀眾如何取得進入這真實性的門徑了!

演員的表現是稱職的。這多少因為,在這部戲中,其實與其說她/他們有具體的腳色,倒不如說,三個人都只是體制下被吞噬而思反抗或出走的符號。這在表演上,除非有內在化的理解作為身體的支撐,否則,很容易便會垮得一蹋糊塗。導演與演員的工作方法,因此採行了較多不能不說是抽象的身體意象。然則,因為是全身體開放式的表演手法,我們反而見到她/他們在符號腳色上的特質。那種細微的差異卻是很巨大的分別,這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由於,僅僅以乖與不乖便希望撐出編劇對於他們生存世代的荒謬感,寓言的運用成為指涉現實的重點。排排坐的一張張舊桌椅,出現了一位跳出腳色之外,來說寓言故事的人。這寓言其實不難,但編劇用了非常繁複的書寫,去撐起一則相關老鼠如何在一個村莊中,彼此吞噬或被吞噬,既擁擠又空虛的寓言。這在表現上,首先可以從劇本的時間性,採取的是寓言與現實並行的思維出發;形成了導演在場面調度上,也以這樣並置的時間感來處理空間的狀況。這樣的處理手法,整體上說來,會在後現代拼貼的理解上,被觀眾所接收,卻也是劇場在時空表現上一種過度相信藝術性手法的缺陷。

布萊希特是善於運用寓言來指涉現實的劇作家。但,通常他的寓言簡潔有力而不繁複,卻能道盡社會階級傾軋或制度對人吞噬的重點。當然,這都因為他意圖以一種雅俗都能共賞的切入點,讓觀眾在走進他所形構作品的劇場中,獲致一種被他的作品給推出來後的反思。這樣的劇場表現,雖行之經年,並成了左翼戲劇的經典規範,就內容與形式的辯證而言,卻仍然是非常值得參照的。

《我要乖乖的活著》

演出|烏犬劇場
時間|2015/06/05 19: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兩齣戲當中,各個角色透過自嘲、自省的自我剖白攤開生命政治的個體立面之時,他們或有現實全面緊堵因而「哪裡都不能去」的無力感,但逃避如果是一種創造,他們找到的另翼逃逸路徑,可能就是秘道,可能就是地下道。(吳思鋒)
7月
13
2015
 
好好的活著如同是一種禁錮,也是一種對宿命的折服。呈現出來的,著實無法讓觀眾產生共感,把角色的生命跟觀眾的經驗,切割的體無完膚,何來有探討普遍憂鬱的可能性可言? (陳逸璋)
6月
11
2015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