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人生閱歷後的自在演出《不可言說的真實》
9月
09
2014
不可言說的真實(臺北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45次瀏覽
莫嵐蘭(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光復廳彷彿凍齡般停佇在它最美好的年代,西班牙回教式建築風格華麗依舊,過去政府接待外國賓客的高級宴會廳,成為今日藝文展演的場域。”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歌聲在場中迴盪,工作人員和表演者的復古裝扮,搭配約翰‧藍儂的〈Give Peace a Chance〉,現場似乎沾染了導演李安《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 電影所描寫的時代氛圍。

1960年代是個浪漫不羈、叛逆解放且極富創造力的時代。嬉皮、搖滾、歐普藝術(Optical Art)盛行,蘇珊.桑塔格(Susan Santag)以《反詮釋》(1966年)一書站上國際舞台。此時期也是舞蹈家古名伸、梅卓燕、聲音表演家梁小衛和鋼琴家黎國媛成長的年代。她們彼此不僅相識多年,在各自領域都有不錯的發展,卻從未同臺演出。藝術總監耿一偉把她們聚在一起,更媒合六年級後段班的張育嘉擔任導演。四位港臺女性藝術家與導演,從閱讀蘇珊.桑塔格1964-1980年間的日記《正如身體駕御意識》和過往著作反芻自身,擷取心有所感的字句設為段落主題,揉合彼此的創作觀點與對生命狀態的感受。段落依序為〈看〉、〈反戰份子〉、〈依賴〉、〈疏離〉、〈矛盾〉、〈身體〉、〈痛苦〉、〈旁觀他人〉、〈愛情與迷戀〉、〈死亡〉、〈重生〉、〈閱讀〉、〈影像與我〉。

〈看〉四名表演者分立光復廳二樓迴廊一隅,以自信獨立的姿態由上而下,「看」著觀眾魚貫進入大廳的左右兩側,隨著音樂切換,〈反戰份子〉讓階梯頓時成為伸展台,四人猶如名模一般在〈Power to the People〉的旋律下,展示身體、恣意舞動。舞畢,原先由二樓垂掛鋪地的白布隨之撤去,徒留覆蓋於白布之下的野餐籃,思緒瞬間閃過古名伸過往編創的作品。〈依賴〉古名伸、梅卓燕運用接觸即興技巧,以大量支撐扶持與掙扎抵抗的動作演繹。〈疏離〉是心與身的漠然,在黎國媛的鋼琴聲中,古名伸坐在木質書桌前,面無表情反覆翻轉手腕,不斷將寫好的紙張揉成球狀擲入紙簍,最後又將廢棄的紙張拾起攤開,兩段舞蹈讓人看見珍貴友誼與生活中的無奈,不禁濕了眼眶。〈矛盾〉中黎國媛與梁小衛的聲音即興,默契十足,「你跟你媽媽有甚麼兩樣?吸飽了別人的能量就走了。……行李是包袱嗎?睡不著,我失眠。」梁小衛壓迫聲帶掐著喉頭的聲音微微顫顫,懾人力量幾乎快要窒息。〈身體〉運用梅卓燕研讀「黃帝內經」多年心得,將經絡穴位按摩的手法融入舞蹈,組編成提升自體療癒能力的「新時代女性國民健康操」。這段舞蹈與去年古舞團發表於YouTube造成轟動的「全民反核健康操」有異曲同工之妙。〈閱讀〉看見四位女性幾乎都戴上(老花)眼鏡,以中文、英文、粵語、法文朗讀蘇珊.桑塔格書中文字,陌生化語言語境造成的疏離,讓「閱讀」成為一種障礙,似乎與歲月造成的身體機能障礙呼應,但特別的是在老花眼鏡出現前,表演中感受不到「機能退化」的歲月刻痕,她們以簡單的方式幽了自己一默,讓人看見的是閱歷過後的坦然與自在。

何謂「不可言說」? 對此,東西方宗教與哲學多指向較為直觀、潛意識、神秘等非邏輯性的思維。那麼這場《不可言說的真實》背後隱藏的真實到底是什麼? 我想,在接力烹調的湯品裊裊升起的蒸氣中,在食物飄散的香氣中,在選擇將一起喝湯的生活畫面如照片般如實定格時;以及在布幕上放映我們之前看不見的烹調畫面,以及觀眾席選擇的位置,讓人觀看到某些角度,同時也失去某些角度。這些可見/不可見,可說/不可說,都早已在你我心中。

當一個可以隨意改變先天形貌的時代來臨,「美魔女」取代「風韻猶存」成為時尚代名詞,坊間整型醫療診所林立,凍結青春外貌已不成問題時,女人到了知命年紀應該是甚麼模樣? 《不可言說的真實》以美國知名才女蘇珊.桑塔格的日記為媒介,讓人看見四位相交多年的女性藝術家,彼此情好日密的友誼,並以坦然的態度面對經過歲月洗鍊後的人生,在這個充斥微整型的時代更顯珍貴。

《不可言說的真實》

演出|找我劇場
時間|2014/08/21 19: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光復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即興表演的精髓概念「知與未知間」無語言的訊息拋接,在這兩個片段的身體得到實踐,也是破解桑塔格日記所提將事物「對象化」而產生如〈看〉、〈痛苦〉、〈旁觀他人〉各段中,看與被看間對立的焦慮與疏離。(樊香君)
9月
15
2014
《不可言說的真實》面對作家複雜的生命與思想,卻回到最根本每一創作演出者的自身,舞蹈、人聲,琴鍵觸技時身體的韻律,或蒸騰變貌的煙霧,反而自然而然地切近了關於時間與存有的命題。(李時雍)
8月
26
2014
可是當舞者們在沒有音樂的時刻持續跳大會舞,彷彿永無止盡,究竟是什麼使這一切沒有止息?從批判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已為原民劇場建構的典型敘事,但若平行於非原民的劇場與文藝相關書寫,「冷戰」之有無便隔出了兩者的間距。實質上,包括歌舞改良、文化村,乃至林班歌等,皆存在冷戰的魅影。
4月
30
2024
另外,文化的慣習會在身體裡顯現,而身體內銘刻的姿態記憶亦是一種文化的呈顯。因而,透過詳實地田調與踏查的部落祭儀資料,經由現代舞訓練下的專業舞者的身體實踐,反而流露出某種曖昧、模糊的狀態。
4月
29
202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
在隘口,震懾行者的不僅為前方異域,亦可能為身後如絲線交織的緣分與關係。當女孩坐在面對觀眾的木椅上,舞者們相繼搬來椅子加入這奇異的家庭相片裡;當他們彼此打鬧、傳遞零食時,僅屬於緊密群體的結構與交流關係逐漸清晰。而樂團的存在被揭示,他們於藍色布幕前的身體及聲音一同成為作品本身,此世界亦產生變化。
3月
1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