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不中獎的兩端《歡迎光臨.永康藝族》
10月
17
2011
永康藝族(世紀當代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86次瀏覽
陳品秀

永康街的巷弄裡,一條單向道裡的一樓公寓,就是世紀當代舞團的團址,也是該團舉辦「永康藝族」的演出場地。不到30坪的空間,沒有高挑的屋頂和專業劇場設備,但該團藝術總監姚淑芬卻想辦法讓這裡變成許多準藝術家們的創意發表空間。狹小的場地能做為觀賞區的空間並不多,為觀眾擺設的矮凳和折疊椅,也不過大約就30這個數字,一場六組節目演出下來,謝幕的演出人幾乎跟觀眾一樣多。

通常前往這類「公寓劇場」看演出,多半抱著買樂透的心情,「不會中」的比率占絕對多數。初出茅廬的年輕藝術家往往點子很多,但創意不見得獨到、技術也尚待磨練,情溢於詞的熱情表現方式,讓人看了害羞。但即使經常看得一晚灰頭土臉,卻依然願意冒著踩到地雷的風險勇往直前,就因為有時會意外中獎,像在舊貨市場挖到寶。當晚《永康藝族》的六個作品裡,陳維寧、田孝慈共同編舞的《兩端》,就是這樣讓人眼睛一亮的作品。

《兩端》從觀眾的背後,進入公寓大門的小庭院開始。兩件高高懸吊的大衣,裡頭躲著舞者,像兩個穿著紅色高跟鞋的無頭女,高大而怪異,但小吵小鬧的舉動讓人覺得一點也不可怕。燈光一變,倒在地上的女人狐疑地看著兩件空蕩蕩的大衣,解釋著這夢境般的開場,也暗示著軀殼內裡的空虛。

她踩著一張張的鐵椅凳,穿過觀眾走道,走進舞台。牆上投影出永康街上的另一個場地和另外兩名舞者的身影。接不通的電話、不順暢的skype影像通訊,逐漸累積著溝通困難的挫折感。一張張鐵椅被粗魯地推倒,發出刺耳的吵雜聲,舞者在鐵凳間起舞,在提琴樂音的催促下更顯困窘與哀傷。

一名觀眾接到舞者打來的電話。其他觀眾聽不到舞者跟他說了什麼,但演出末了,滿頭大汗的舞者跑進來,笑瞇瞇地遞上一杯珍奶给他,並請他給她一個擁抱。一個熱力的實體,瞬間溫暖了整個公寓劇場……

從2007年至今,《永康藝族》已邁入第五年,不同於一開始的自由創作,今年《永康藝族》是「以與永康街的食衣住行有關」為題甄選節目,並由資深劇場人劉守曜指導。相較於陳依婷的《在永康,飲料這種「東」、「西」》和陳瑩芸的《無顏的40號專賣店》,這兩齣直接將茶飲與面具入舞的作品,《兩端》只將永康街著名的珍奶茶舖做為引子,細細鋪陳現代人透過3C科技產品溝通的空虛與真實情感交流的匱乏。在空間與影像的運用上,《兩端》也比鄭顏鋒以老樹為題的作品《天空拼圖》,來得更有層次。

《永康藝族》還有兩個戲劇節目:湯京哲的《永康情懷》以永康公園為景,透過辦公室OL所見所感,帶出對永康街生活的憧憬。風格社的《永康的最後一天》批判炒地皮的建商,被迫遷移的一家人,在建商的威脅下,生命就像他們身上穿的蟑螂服一樣,遭受踐踏、飽受威脅。兩齣短劇劇情架構算完整,演出用心,可惜表現手法除了相當用心的蟑螂服之外,欠缺新意。

公寓劇場雖屬小場地、小成本的製作,但這些限制卻也是測試創意最好的出發點。倘若創作者可以針對小劇場的近距離觀看模式發展出更細膩動人的作品,或將它視為發展完整作品的基地,用心經營,公寓劇場不必然只是創意點子的誕生地(或葬身處)。期待有更多意外中獎的作品……

《歡迎光臨.永康藝族》

演出|世紀當代舞團
時間|2011/10/13 19:30
地點|世紀當代舞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解構,不結構」,是編舞者為當代原住民舞蹈立下的休止符。編舞者細心梳理原住民的舞蹈身體在當代社會下的種種際遇,將其視為「符碼的」、「觀光的」、「想像的」、「可被消費的」,更是屬於那位「長官的」。走光的身體相對於被衣服縝密包裹的觀眾,就像一面鏡子,揭示所有的對號入座都是自己為自己設下的陷阱,所謂的原住民「本色」演出難道不是自身「有色」眼睛造就而成的嗎?
5月
09
2024
可是當舞者們在沒有音樂的時刻持續跳大會舞,彷彿永無止盡,究竟是什麼使這一切沒有止息?從批判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已為原民劇場建構的典型敘事,但若平行於非原民的劇場與文藝相關書寫,「冷戰」之有無便隔出了兩者的間距。實質上,包括歌舞改良、文化村,乃至林班歌等,皆存在冷戰的魅影。
4月
30
2024
另外,文化的慣習會在身體裡顯現,而身體內銘刻的姿態記憶亦是一種文化的呈顯。因而,透過詳實地田調與踏查的部落祭儀資料,經由現代舞訓練下的專業舞者的身體實踐,反而流露出某種曖昧、模糊的狀態。
4月
29
202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
在隘口,震懾行者的不僅為前方異域,亦可能為身後如絲線交織的緣分與關係。當女孩坐在面對觀眾的木椅上,舞者們相繼搬來椅子加入這奇異的家庭相片裡;當他們彼此打鬧、傳遞零食時,僅屬於緊密群體的結構與交流關係逐漸清晰。而樂團的存在被揭示,他們於藍色布幕前的身體及聲音一同成為作品本身,此世界亦產生變化。
3月
19
2024
相似於德國舞蹈家魯道夫.拉邦(Rudolph von Laban)的動作分析論;克朗淳自箜舞圖畫彙整而出的六大元素,囊括了動力流(Flow)、空間(Space)等動力質地,同時也獨立出更精細的身體外在同步與內在過渡之三度空間系統。他運用這樣的邏輯來發展身體表現,同時牆上投影浮現出猶如主機監控軟體的頁面,時刻紀錄著克朗淳的動作速度、音樂振幅與一系列的控制端數據面板。這些面板並不具有回應過去、未來的功能性,彼時的時空已隨著克朗淳逐步放大自身的身體演出,將觀者從古老的傳說漸漸擺渡到當下的恆河上頭。
3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