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空間,時間《靜/止》
10月
26
2017
靜/止(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30次瀏覽
吳政翰(特約評論人)

日本現代舞團蠢蛋一族(Dumb Type)藝術總監同時也是跨域藝術家的高谷史郎(Shiro Takatani)的新作《靜/止》(ST/LL),以「時間」作為核心概念,連帶地運用、討論「空間」,透過導演的簡約調度、作曲家阪本龍一等人的低限音樂,重複裡帶有微變,變化中又見規律,交合成一幅幅風格強烈且餘韻無窮的畫面,也幻化成同一主題而不同變奏的聲景,在將劇場、世界、宇宙回歸到最根本構成的同時,隱隱開啟了虛像與實相之間的對話。

一開始,一張長桌,置於舞台中央,周圍放著幾張透明壓克力椅,桌上擺著幾個透明玻璃杯,後方一席白潔的背幕,地上一層淺淺的水面,整體純淨、空靈而靜謐,彷彿來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境地。半晌,一架微型攝影機,自空中緩緩垂直降下,又緩緩水平空拍桌上的湯匙、布巾、杯子、刀叉等物件,並在背幕上漸漸顯影。一方面,不僅舞台上有了不同角度得以觀看這些器皿,物體本身及其顯像也彼此成了鏡像對照,而且在這成堆成列的素色物件裡,偶現幾顆蘋果,這突來的鮮紅,賦予了視覺上超現實的風格;另一方面,這些靜止的器皿,在攝影機的浮掠之下,在動與不動之間,彷彿成了輿圖之間高低起伏的山水。這些形形色色的物體,各自在空間上佔據了地位。在這一切彷彿暫時凝止的同時,節拍器不停作響,幾位身著黑裝的男女悄悄上場,踩踏於地上的水面,每一拍、每一滴、每一點都在計數著時間,留下線性時間的刻痕,又即刻淡去。

線性時間的線索,只是一個起點,但並未侷限於此。爾後,時間產生形變,在每一場景、每一畫面甚至每一框架中,自成一局。整場下來,動作劃開的當下,展現了空間的寬度;聲響敲下的瞬間,點出了時間的長度。在一切不斷地交疊、重複又充滿變奏的空間調度之下,時間以不同的形狀和速度現身,生成了不同的樣貌和軌跡。

時而動作與時間同步,舞者們不論坐在對面或同排,猶如鏡像般,舉手投足互相對映,交疊出有趣的音樂性;時而出現兩種速度並行,影像內容快速,舞者動作緩慢,一快一慢相對之際,使得感知上快的更快、慢的更慢;時而人及其剪影刻意(或不刻意)不同步,造成秒差,瞬間像是湊巧失誤,像是平行時空,也像彼此延續,產生了究竟是人跟影、影跟人還是人跟人的有趣辯證;時而時間存在於一個同心暈開的水波,在不斷向外擴散的同時,又像是原地移動,從未改變。

時而時間和空間像是暫時停止,但在這停止的瞬間,可能進入了另一種狀態,並從其中獲得了解放。例如,當三位舞者各自躺在不同桌上,緩緩動作,此時此景投射至背幕上,乍看之下的胡亂蠕動,往影像看去卻像是行走、奔跑,且充滿競速。漸漸地,影像裡出現了凹折的線條,疊合著不停動作的舞者肢體,像在夢境中浮游,亦像在異次元空間中飛翔。然而,回到劇場現實中來看,三人卻仍在桌上,從未移動,像是被禁錮在各自的定位上。

時而時空混雜,前些時分出現過的雜音,如刀叉、碗盤、碎步、踩水等聲響,再現於當下,這些迴盪的聲音勾起了回憶、喚起了畫面,交合了過去與現在兩種時區;時而時間和空間進入了原始狀態,景觀無色中性,黑白分明,不論是同時出現還是前後接續,在一切靜止之際,空間成空,時間也成空,光明黑暗,仍有對比,仍有相對,反覆運行,陰陽流轉,潮聲來去,週而復始,自體循環,回歸自然時間。

甚至,某一刻,一個類似小丑的人樣走出,一人多角,一下粗聲,一下細聲,一下歡快,一下肅穆,不僅在整個劇場空間之中,特顯巨大時空與渺小個人之間的對比,頗有存在主義的色彩,而且更在某瞬間,這小丑般的人物向空中撒起了漫天的冥紙,彷彿同時哀悼著時間的消亡,也歡慶著存在的虛無。

劇場是時間和空間交集的藝術。高谷史郎所創造出來的世界裡,靜止,是時間的也是空間的:靜,是聲音的缺無,是時間的暫留,卻因此加強了空間存在的份量;止,是形象的不動,是空間的定位,卻因此彰顯了時間流轉的痕跡。這些多重面向都成功地藉由聲響來體現,一點一滴,一步一轉,一分一秒,慢慢地,漸漸地,勾勒出時空的原樣及其變形。

《靜/止》

演出|高谷史郎
時間|2017/10/14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每一景像的轉換皆將虛實相互映照並置,彷彿不斷在提問:是否能夠穿越事物的本質看見萬物之間的關係。(鄭宜芳)
11月
08
2017
高谷史郎藉由反轉日常的度量,巧妙地控制了觀眾的時間之感。我們能夠指認絕大多數的物件和感受,舞台上的一切有點熟悉有點陌生,可以說是奇景,但也並不那麼讓人驚訝。(王昱程)
11月
03
2017
可是當舞者們在沒有音樂的時刻持續跳大會舞,彷彿永無止盡,究竟是什麼使這一切沒有止息?從批判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已為原民劇場建構的典型敘事,但若平行於非原民的劇場與文藝相關書寫,「冷戰」之有無便隔出了兩者的間距。實質上,包括歌舞改良、文化村,乃至林班歌等,皆存在冷戰的魅影。
4月
30
2024
另外,文化的慣習會在身體裡顯現,而身體內銘刻的姿態記憶亦是一種文化的呈顯。因而,透過詳實地田調與踏查的部落祭儀資料,經由現代舞訓練下的專業舞者的身體實踐,反而流露出某種曖昧、模糊的狀態。
4月
29
202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
在隘口,震懾行者的不僅為前方異域,亦可能為身後如絲線交織的緣分與關係。當女孩坐在面對觀眾的木椅上,舞者們相繼搬來椅子加入這奇異的家庭相片裡;當他們彼此打鬧、傳遞零食時,僅屬於緊密群體的結構與交流關係逐漸清晰。而樂團的存在被揭示,他們於藍色布幕前的身體及聲音一同成為作品本身,此世界亦產生變化。
3月
1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