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字遇上舞蹈《府城夜話》
11月
18
2020
府城夜話(雞屎藤舞蹈劇場提供/攝影師Ken)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58次瀏覽
何玟珒(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學生)

《府城夜話》是雞屎藤舞蹈劇場於2019年的作品,將府城的「鬼仔古」以舞者的身體語言和(偽)VR直播主盧志杰的台語口白,共同打造了一個未來科技和舊時傳說交互的「紀錄劇場」。今年的重製加入了一些新元素和新的表演者,如三牲獻藝的臺式電音等。演出當日遇雨,大雨落在鐵皮倉庫的屋頂上,夜風自開口處吹來,為這齣有關「府城鬼仔古」的舞碼平添了幾分詭異之感,觀眾坐在舞臺兩側,與舞者的距離極近,可以輕易地觀察到舞者的表情,十分考驗舞者「演」的功力。

整齣戲共有三支舞,分別以「陳守娘」、「白馬精寶藏」和「運河奇案〉」為創作主題,在這三支舞當中,舞者各以舞蹈身體演繹了「鬼」、「動物」和「人類」的身體質感:「陳守娘」一段中,舞者以重複、拖著腳走的動作來詮釋女鬼「飄飄」的感覺;在跳「白馬精寶藏」時,舞者以手握拳偽作馬蹄,舞姿也多以躍動、擺頭的方式來演繹馬匹的活潑;至於,「運河奇案」時,舞者則演多於舞,呈現日本時代的藝旦文化。

每個舞蹈段落之中都安排了一些亮點,如:「陳守娘」段落中,女舞者在椅上抽搐、震動,呈現當時陳守娘被婆婆和小姑虐待的情況,加害者被隱匿,觀眾僅能將目光凝眸於受虐者的苦和痛,個人覺得這是個充滿隱喻的處理手法,置放於故事文本脈絡來看,壓迫陳守娘的不僅僅是有形的加害者,同時也象徵了當時無形的父權社會氛圍。在「白馬精寶藏」中的亮點是最末段,化馬匹為石像的接觸即興,少女舞者抓著花布追捕白馬,一旦被布當頭罩下,是演馬匹的舞者就要立即石化,整個演出活潑靈動,一掃前段的哀傷。而在「運河奇案」中則安排了雙人舞,舞者倆倆以頭互相抵著肩膀,慢慢轉圈,纏綿悱惻之中猶有欲說還休的悲哀。

除卻舞蹈以外,此戲另外一個看點是常民臺語達人盧志杰的臺語口白,旁白詼諧有趣,主要是闡述《府城夜話》在創作時進行的田野調查之內容,文字量非常多,甚至有超過舞蹈內容之勢,而多數時候直播主都是待在舞臺一側刻意圍出的直播間中,給觀眾看實況轉播的投影。整場直播以VR闖關遊戲的概念進行,舞碼與舞碼之間的連接是透過演員去拾起某個通關信物而成,這樣的設計個人覺得有些斷裂,好像舞碼的順序就算打亂了也沒有關係,通關遊戲本身有文本脈絡和主線劇情,但在雞屎藤舞蹈劇場所設計的(偽)VR遊戲中,觀者感受不到主要劇情且難以投入,在劇情方面也多拉出了一些與主要敘事無關的分支,分支部分可能與舞團未來的舞作規劃相關,但若都以「鬼魂」、「靈體」相連結,在敘事上有一種太過刻意的感覺。除此之外,直播主在VR鬼屋探險的影片也顯得有些冗長,反覆的驚嚇與重複的台詞帶給觀眾一種觀賞的疲態,有些昏昏欲睡,不過從舞團這樣的安排來看,仍然可以感受到團隊對臺灣文學、臺灣文史推廣的熱情。

雞屎藤舞蹈劇場近年來的舞作越來越倚重影像和話語來輔助故事,甚至是與舞蹈本身產生拉扯、相互角力,文字語言和身體語言在劇場中隱隱產生一種競逐的關係,兩者存在著某一種斷裂,看似相互補充,但其實拿掉或削弱某一部份好像也不會有很嚴重的影響。我相信,這是舞團在嘗試新事物與跨域的過渡期,期待語言和身體能在某一日「對位」,奏響相輔相成的樂章。

《府城夜話》

演出|雞屎藤舞蹈劇場
時間|2020/11/06 19:00
地點|台南永康奔放E倉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現今觀眾或許已不再需要靠鬼故事享受感官刺激(這項功能早已被其他多種娛樂形式所取代),然而故事依然在每一次的述說與扮演中轉生。以跨界合製的觀點來看,無疑藉前人累積的「鬼的文創」延續混搭精神,不再以鬼怪規訓或諷喻,而得以實現不斷翻新的當代豐富敘事可能──只不過,對於民族舞身體語彙的探問,似乎也在這樣的劇烈碰撞中暫且消解。(白斐嵐)
11月
17
2020
《府城夜話》的編創策略與展演方式超越了雞屎藤舞蹈劇場慣用的人物性格與形象模仿,而能更深入的掌握主角的精神狀態。如此入木三分的表演得力於舞蹈動作的產出是由舞者們自己摸索試驗開發,因而得以自然真切地展現。(徐瑋瑩)
1月
15
2019
「解構,不結構」,是編舞者為當代原住民舞蹈立下的休止符。編舞者細心梳理原住民的舞蹈身體在當代社會下的種種際遇,將其視為「符碼的」、「觀光的」、「想像的」、「可被消費的」,更是屬於那位「長官的」。走光的身體相對於被衣服縝密包裹的觀眾,就像一面鏡子,揭示所有的對號入座都是自己為自己設下的陷阱,所謂的原住民「本色」演出難道不是自身「有色」眼睛造就而成的嗎?
5月
09
2024
可是當舞者們在沒有音樂的時刻持續跳大會舞,彷彿永無止盡,究竟是什麼使這一切沒有止息?從批判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已為原民劇場建構的典型敘事,但若平行於非原民的劇場與文藝相關書寫,「冷戰」之有無便隔出了兩者的間距。實質上,包括歌舞改良、文化村,乃至林班歌等,皆存在冷戰的魅影。
4月
30
2024
另外,文化的慣習會在身體裡顯現,而身體內銘刻的姿態記憶亦是一種文化的呈顯。因而,透過詳實地田調與踏查的部落祭儀資料,經由現代舞訓練下的專業舞者的身體實踐,反而流露出某種曖昧、模糊的狀態。
4月
29
202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