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一場身分認同風波的《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
11月
30
2021
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國光劇團提供/攝影陳伯瑋)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97次瀏覽
林嘉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這是一場追尋自我、探究身分的歷程,無論是對於《費特兒》、京劇,抑或是觀眾來說。

在極速「全球化」的當代,「跨國」、「跨文化」,乃至於「跨域」成為藝術論述(甚或是日常生活)中,無法閃避的課題。然而,跨界融合這檔事,並非僅是當代產物。以京劇來說,於十九世紀便吸取徽劇、漢劇等劇種素材,時至二十世紀後期的台灣,更有國樂團與文武場合作、引入導演一職、聘請專業劇場工作者設計舞台等作法。從人種觀點來看,除了美國民族大融爐的說法之外,在台灣,尚有分子人類學家林媽利教授於2010年《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以血型、基因的科學證據揭開臺灣各族群身世之謎》中所提出的「近85%的台灣人帶有原住民的血緣」一說。多元素材與血脈的融合,早在幾世紀前便已發生,全球化效應不過是加速如此進程,促動人類重新檢視過往對於「單一」與「純粹」的堅持,增強對於「多元」與「共融」的渴望。

然而,若離開純粹血統的思維,遠離領域疆界的明確性,我們又該如何定義自身?2021年《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的創作,從戲劇文本、服裝舞台設計、身段舞蹈、聲腔音樂的使用等面向,都展現出國光團隊在全球化與藝術科技日益交合的環境間,對於京劇本質及與多元媒材互動間的身分定位課題進行思考。

此劇以西方古典文學題材《費特兒》作為出發點,將時空背景易位為東方上古時代,以闡述王后與繼子間的情慾糾葛。然而,劇間安插《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一書的出現與東方王后當下正經歷對庶子的愛戀,卻彼此互證——此番於過往有違倫常的男女之情,是跨東西跨地域,在地球眾多角落間都可能發生的全球化愛戀課題。呼應這跨東西的脈絡,舞台佈景設計緊扣著京劇「一桌二椅」的核心概念,在開場一景中將之巧妙地變形為「以西方宮廷王之椅,東方木板長凳,與一茶几」相組而成的一桌二椅型態,使東西融合卻又不失本質精神的作法表現地徹底流暢。服裝設計與舞台動作亦是將各方元素整合到味。以侍女扮相來說,誇張的「泡芙」袖與該角的丑角角色有著東西交扣的展現,而肢體動作則顯現出以傳統身段為主軸,並細緻地與當代舞蹈有相融編排。

此次的音樂編排,有入樂的新編聲腔,亦有如電影配樂般的電子聲響,雖說各片段都有令人驚奇的瞬間,但拼盤式的結構卻與本劇其他表現層面的流暢元素整合顯得不相一致。偶戲的使用也有其俏皮可愛的效果,操偶師裝扮上的那層面紗更是細膩地展現偶劇的部分傳統。然而就整體來說,偶劇元素的匯入似乎不具有深刻的說服力,而使得此元素的存在顯得有些突兀。跨域的完美交融建構於本質的反思。在去蕪存菁後,使本質以抽象的概念存在,並在東西與新舊的形式符號與結構間,重組具體的形式,如此而得流暢融合。

最後,《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帶領京劇觀眾重新思考:在如此的新創作品中,自身在「預期」與「驚奇」間所能接受的比例為何?在這番一氣呵成的戲劇形式中,那傳統觀看習慣即時回應的掌聲與呼喊「好!」,此時又該置於何處?跟著《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台上台下的人們與各式劇種與樂種皆踏上一場自我探尋的旅程。

《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21/11/13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體來說,此劇在拼接不同種類藝術的界線時,找到了很不錯的包裝形式,使所跨之界在文本中有了深化的意義,相互碰撞終成一片瀲灩漣漪。(葉霑)
11月
23
2021
但是正因為這種將夢中情境帶入現實中的強行解讀(就是一切來自腦補),讓現代觀眾(譬如我)有種看到恐怖情人的驚悚感,而無法對於女主角費特兒的癡情苦戀感到同情,只有頭皮發麻的感覺。(吳依屏)
11月
19
2021
原本的一體兩面,可以通過觀眾看到同一個演員的視覺呈現,直觀而快速的將兩個角色所抱持的觀點,結合到王后一人身上,更能表現出她的掙扎。當兩者被拆分後,尤其是侍女完全採用了丑角的表演方式,反而產生了兩個角色的背離,完全將王后人生中政治的、母族的一面抽離出來,將王后拍死在了情慾的框架中。這樣的王后表現出了極其扁平化的人物性格——可以說,王后完全沉溺在自己的性幻想中。(王逸如)
11月
19
2021
然而,如開頭所述,本劇要說一個簡單的故事,因而本劇在情欲母題、性別書寫上是否缺少可辯證的空間?反而更著重於其雙重性的表現形式。當然,我也很欣賞劇作家減去多餘頭緒,並未將故事蔓生至氏族消解或終得報償云云,尤其喜愛那意味深長的結尾。(謝雲陞)
11月
19
2021
實際上,朱陸豪的表演完全無須依賴於布萊希特的論述,導致布萊希特在結構上的宰制或者對等性顯得十分尷尬。問題的癥結在於,贋作的真假問題所建立起的比較關係,根本無法真正回到朱陸豪或布萊希特對於形式的需要。對於布萊希特而言,面對的是納粹與冷戰秩序下美國麥卡錫主義下,世界落回了另外一種極權的狀態;而對於朱陸豪而言,則是在冷戰秩序下的台灣,如何面對為了蛋跟維他命離開家的童年、1994年歐洲巡演時傳來三軍裁撤的失業,以及1995年演《走麥城》倒楣了四年的生存問題。
5月
07
2024
《劍邪啟示錄》這些看似破除框格的形式與情節,都先被穩固地收在各自的另一種框格內,最後又被一同收進了這個六格的大佈景裡頭。於是,原本比較單線、或平緩的情節架構,在導演運用上、下兩條空間帶的操作下,能夠立體化。空間搭配情節後,產生時空的堆疊與跳接。
5月
07
2024
如同《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看見石牌上兩邊的那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贋作是假,傀儡是假,裝扮是假,演戲也是假。然而,對藝術的追求是真,對表演的執著是真,對操作的技巧是真,在舞台上的用心呈現及感情投入也是真。如今,布萊希特的身影已逝,朱陸豪的印象仍歷歷在目,儘管透過鍾馗的交集對歷史反思、對過往懷疑,西方理論與東方經驗的激盪、辯證,最終的答案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吧!
5月
06
2024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