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著複調的腳步《久酒之香》
12月
22
2017
久酒之香(TAI身體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71次瀏覽
王昱程(專案評論人)

這個冬天,臺北城難得能見兩個年輕的原民當代舞團發表作品,蒂摩爾古薪舞集說要在沉醉當中保持清醒;TAI則直指小米酒的濃郁香醇,開演前,編導瓦旦‧督喜(Watan Tusi)在台前邀請觀眾慢慢品嘗手中的小米酒,他說每釀小米酒都風味獨特,而濃稠的口感就像是部落家庭關係。過去,小米酒是用來連結祖靈的介質,長輩喝酒以前總是會用手指沾一點酒指向天空再輕輕觸碰土地。於是,舞者一個個進場亦如是,他們指著天空的手指微微甩動,輕觸地板的時候,溫柔得像是在親吻,各種親吻,舞者的個性如斯開顯。

如果把《久酒之香》分為兩段,前段舞者搭著彼此的肩膀,就像是行駛的列車,腳掌舞台上踩踏發出的聲響扁扁的,濕濕的,好像最近幾年原民青年的回家路,孤獨與豁達並呈。在焦慮喧囂的夜晚,一口飲盡一小杯秘釀小米酒,讓時間就像是腳掌所踩踏出的聲響一般黏滯,節奏簡單而統一,卻踏出舞者各自生命軌跡。在舞者望向天空的眼神,與踩踏時身體的震顫的時刻,腳踏單音,他們的身體則展現複調的旋律,也許是各自帶著故事搭上這班車吧。擔任列車頭的舞者,做了手沾米酒指向天空的動作之後,就這樣沒有再把手放下來了,這段路上不斷變化的腳法節奏,時而脫軌也許是為喘口氣。散開奔跑的腳步逐漸取代有秩序的節奏,舞台上的拉門淺淺地映射著舞者的身體,舞者望向鏡中的自己,交疊著在門後的夥伴身影,拉起夥伴的手跳起來又放掉。這股力量停了又走,是不斷重新出發的力量,逐漸地我彷彿看到拍岸浪花和搖風大樹,勇敢不羈地猛烈又蹲又跳著......。

後段由幾首耳熟能詳的KTV金曲開始,也許這就是酒後狂喜高歌,舞者拿起麥克風,其他舞者開始伴舞。復古的排場,舞者們各展妖嬈,隱隱呼應著近期上映描述原住民酷兒處境的電影《阿莉芙》。曲目到了兒歌〈只要我長大〉,賣弄嬌媚的姿態轉化成鬧哄哄的遊戲,舞者興奮地搞笑著,卻彷彿跌入細碎的空洞,在不同的時機點露出疲倦的眼神,又被更用力的縱聲大笑支撐。細緻且更多變化的腳法開始加入伴奏,全身汗濕的舞者們越是疲倦踏得越用力,又或許是酒醉後起舞的樣子,隨著觀眾吆喝、鼓掌的聲音,我彷彿來到了山腳的篝火旁,歌聲抒情,人情溫暖。

也許《久酒之香》是TAI成立以來最具娛樂效果的放鬆之作,但隨著上段的回家列車一路開往耳熟能詳的歌謠之境,城裡的觀眾反而能更切身地跟上這趟旅程。過去主流華語樂壇是個幾乎由漢人把持的封閉系統,腳法加入之後,聆聽經驗隨之翻轉,而下半場的表演,由音樂設計郭宏處理的詼諧編曲伴隨著每位舞者的獨唱,在原本就已經眾聲喧嘩的腳法當中,又開啟一層和觀眾記憶交流的新意。就好比Disco版本的〈你把我灌醉〉搭配複雜的腳法,對比市面所見的詮釋,同樣是煽情醉酒此刻,卻不再能區分究竟是哪一根心弦為之撥動,又或者是整組情弦被徹徹底底刷了又刷,此刻,台上台下的互動儼然成為一場醉後的狂歡。

若是套上巴赫金(Mikhail Bakhtin)的理論,狂歡時刻台上台下,表演者和觀眾毋須分別,這個時刻是在場所有人所共享。「腳法」是TAI回到部落研究整理出的動作系統,到了第七支作品,在金曲記憶的攪和下,研究、編創、表演和觀眾詮釋相互作用,現場沸騰的氣氛,來自多聲部的意識主動參與。有點像是在KTV,獨唱者從來就不是最主要的話語擁有者,於是,《久酒》又回到原住民族文化的再現與被觀看的問題意識,當原住民族的舞蹈脫離傳統祭儀與觀光化的表演,TAI累積至今的六十多式「腳法」,遇上小米酒,原住民族的主體就開放在演出的當下,整個劇場空間裡。

《久酒之香》

演出|TAI身體劇場
時間|2017/12/03 14:30
地點|台北華山文創園區果酒禮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TAI舞者們一直以來累積著踩踏腳譜時所牽動的韻律性與精神性直接面對酒在集體層次與個人層次的意涵,讓酒的集體與個人意涵,在踩踏與律動之間有了另一重具身(embodied)的可能。
1月
16
2018
「解構,不結構」,是編舞者為當代原住民舞蹈立下的休止符。編舞者細心梳理原住民的舞蹈身體在當代社會下的種種際遇,將其視為「符碼的」、「觀光的」、「想像的」、「可被消費的」,更是屬於那位「長官的」。走光的身體相對於被衣服縝密包裹的觀眾,就像一面鏡子,揭示所有的對號入座都是自己為自己設下的陷阱,所謂的原住民「本色」演出難道不是自身「有色」眼睛造就而成的嗎?
5月
09
2024
可是當舞者們在沒有音樂的時刻持續跳大會舞,彷彿永無止盡,究竟是什麼使這一切沒有止息?從批判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已為原民劇場建構的典型敘事,但若平行於非原民的劇場與文藝相關書寫,「冷戰」之有無便隔出了兩者的間距。實質上,包括歌舞改良、文化村,乃至林班歌等,皆存在冷戰的魅影。
4月
30
2024
另外,文化的慣習會在身體裡顯現,而身體內銘刻的姿態記憶亦是一種文化的呈顯。因而,透過詳實地田調與踏查的部落祭儀資料,經由現代舞訓練下的專業舞者的身體實踐,反而流露出某種曖昧、模糊的狀態。
4月
29
202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
在隘口,震懾行者的不僅為前方異域,亦可能為身後如絲線交織的緣分與關係。當女孩坐在面對觀眾的木椅上,舞者們相繼搬來椅子加入這奇異的家庭相片裡;當他們彼此打鬧、傳遞零食時,僅屬於緊密群體的結構與交流關係逐漸清晰。而樂團的存在被揭示,他們於藍色布幕前的身體及聲音一同成為作品本身,此世界亦產生變化。
3月
1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