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之間,誰稱英雄?《英雄武松》
8月
23
2019
英雄武松(當代傳奇劇場提供/攝影歐陽珊,本圖為台北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01次瀏覽
黃立筠(社會人士)

屏東青春藝術節是屏東縣政府專為青少年打造的藝術饗宴。《英雄武松》作為節目之一,在表演形式上大大突破傳統戲曲框架,混融多元元素,包括:京劇唱念、西方默劇和搖滾音樂,讓這齣打著青年劇場名號的《英雄武松》,為京劇注入新的生命與活力,譜寫青春熱血新樂章。

《英雄武松》以武松為核心人物,串聯起武大郎、潘金蓮與西門慶等《水滸傳》人物。本劇取名為《英雄武松》,原以為會是一齣翻轉過往武松所呈現的角色特性,而另外挖掘出武松的其他英雄本色,但本劇從「打虎英雄」到「武松弒嫂」的文本上,其實並沒有其他新的詮釋觀點,這不免讓人有些疑惑「英雄」與武松的關聯為何?在景陽崗打死民眾聞之喪膽的老虎是英雄,但面對潘金蓮殺死自己的親哥武大郎時,武松卻對潘金蓮手下留情,究竟「英雄」一詞該做何解?這部分在劇名的定位上仍有疑慮之處。

本劇佈景道具雖為傳統一桌二椅,但隨著時間的轉移,卻能呈現出新的意象化空間。當酒醉的武松在景陽岡與猛虎相遇,桌椅即幻化為險峻山嶺、巨石碎路,並且成為雙方攻防的武器,結合戲曲表演和武術,展現飛躍、翻身等俐落的身段。到了潘金蓮與西門慶茶館調情場面時,一桌二椅墊高成為樓臺,並改以默劇呈現。演員完全不說話,僅靠一根長竹竿的擾動與身體的擺動,達到曖昧情素的流轉。此段默劇的設定用意,可能是希望拿掉京白與唱腔之後,讓觀眾能更專注在戲曲身段與道具運用的巧思,並且使觀眾對劇情發展產生共鳴,但有些可惜的是鋪陳稍嫌太久,在對白使用的配置上可以再多斟酌。畢竟青春藝術節主打青少年族群,如何將青少年的目光專注在舞臺上,也是一大考驗。

劇情由慢轉緊,武松、武大郎與潘金蓮相逢,再將劇情推向高峰。尤其為了顯現武大郎身材短小卻身手靈活的特性,演員必須蹲著演,並且傍著桌椅來回翻滾秀功夫,場面熱鬧活潑,但同時也伴隨潘金蓮面對武松英俊瀟灑的模樣而激發起的暗暗情愫。武大郎喜悅外溢、潘金蓮情意內藏,對比兩廂不知情的武松,只是顯露單純與大哥重逢的喜悅來看,整體戲劇氛圍是既滑稽又弔詭,呈現一種微妙的危險平衡。

後段武松斥喝嫂嫂潘金蓮對他的逾舉行為,以及潘金蓮毒殺武大郎後,武松面對毫無反擊能力的潘金蓮卻無法狠下心來,而選擇放她一馬,究竟武松心裡考量的是什麼?而潘金蓮最後為何選擇自殺?劇情的交代與收尾稍嫌太快,以致於戲尚未結束,但謝幕音樂卻急著收尾。若能在戲末對武松和潘金蓮的選擇加以琢磨,或許能對青少年觀眾有些省思,讓一場演出不只有娛樂,而是能夠在觀眾的內心掀起漣漪。

整齣戲雖然有可待調整之處,但整體而言,節奏俐落明快並結合多種表演藝術的特色,不僅讓觀眾大飽眼福,也能讓未接觸過傳統戲曲的觀眾,欣賞到戲曲的趣味與美好。

《英雄武松》

演出|興傳奇青年劇場
時間|2019/08/10 19:30
地點|屏東藝術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觀眾是善變的,年輕的觀眾在建構自己的觀戲品味時永遠都在追尋不同的東西,期待意料之外、情理之內的劇情發展,直到找到自己的舒適圈才會有轉化為資深觀眾的可能。(何玟珒)
11月
07
2019
整體而言,《英雄武松》的舞臺美學、概念思考大抵從搖滾京劇《水滸108》三部曲而來,包含華麗誇張的衣服、五彩繽紛的臉譜、熟悉的開場主題曲;除此之外,亦融入傳統的演出片段,並加入搖滾、嘻哈等元素,在鑼鼓點外,演員必須適應不同節奏的唱、唸、作、表,都為觀眾們提供了一種當代戲曲的可能樣貌。(林立雄)
5月
03
2019
實際上,朱陸豪的表演完全無須依賴於布萊希特的論述,導致布萊希特在結構上的宰制或者對等性顯得十分尷尬。問題的癥結在於,贋作的真假問題所建立起的比較關係,根本無法真正回到朱陸豪或布萊希特對於形式的需要。對於布萊希特而言,面對的是納粹與冷戰秩序下美國麥卡錫主義下,世界落回了另外一種極權的狀態;而對於朱陸豪而言,則是在冷戰秩序下的台灣,如何面對為了蛋跟維他命離開家的童年、1994年歐洲巡演時傳來三軍裁撤的失業,以及1995年演《走麥城》倒楣了四年的生存問題。
5月
07
2024
《劍邪啟示錄》這些看似破除框格的形式與情節,都先被穩固地收在各自的另一種框格內,最後又被一同收進了這個六格的大佈景裡頭。於是,原本比較單線、或平緩的情節架構,在導演運用上、下兩條空間帶的操作下,能夠立體化。空間搭配情節後,產生時空的堆疊與跳接。
5月
07
2024
如同《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看見石牌上兩邊的那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贋作是假,傀儡是假,裝扮是假,演戲也是假。然而,對藝術的追求是真,對表演的執著是真,對操作的技巧是真,在舞台上的用心呈現及感情投入也是真。如今,布萊希特的身影已逝,朱陸豪的印象仍歷歷在目,儘管透過鍾馗的交集對歷史反思、對過往懷疑,西方理論與東方經驗的激盪、辯證,最終的答案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吧!
5月
06
2024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
天時地利人和搭配得恰到好處,只不過有幾處稍嫌冗長的部分可以在做剪裁,使文本更為凝煉也不讓節奏拖頓,但瑕不掩瑜,著實是令人愉悅的一本內台大戲。看似簡單的本子卻蘊含豐富的有情世界,守娘最後走向自我了嗎?我想沒有,但她確實是在經歷風浪後歸於平靜,她始終在利己與利他之間選擇後者,不稀罕華而不實的貞節牌坊,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們得尊重守娘的選擇,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尊重其他人一樣,她不是執著,不是固執,也不是不知變通,只是緩緩的吐露出深處的本我罷了。
5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