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晝之光,夜色之深《不在場》
5月
04
2017
不在場(稻草人現代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68次瀏覽
徐瑋瑩(特約評論人)

和煦溫暖的假日黃昏,日常街景一樣繁忙卻單調。台南老爺行旅的透明旋轉門將我的肉體連同感官、意識、潛意識一起轉入七樓722、723、725客房中。

房門與牆壁俐落的白,乾淨極簡卻蒼白的很。在那一片雪花白的牆壁之後,隱藏著巨大秘密。房門開啟後,肉身進入私密之所。這處供肉身在世間旅行、漫遊的客房,雖然只有幾坪,卻充斥著不斷溢出的各種奇境夢幻、叨叨絮絮的囈語,猶如潘朵拉盒子開啟後,潛意識裡的「他者」不絕地飛躍而出。那些被理智、道德壓抑的情緒、行為,在安全隱蔽的空間中,扭曲變形且誇張地舞動著。房間經過特殊布置,擾動肉身感官系統。觸覺、視覺、聽覺在狹小的空間中更為敏銳。舞者在伸手可及之處行動、起舞。一切現象如此真實具體,卻又如此神秘陌生。感官經驗出席是為了與長期缺席的潛意識「他者」約會。「他者」,其實就是「自我」的一部分。潛意識在意識心下崗時奪門而出,透過舞作開啟魔鏡般的異域。

我的首站723房間,觀者緊鄰大床坐下,床上睡著旅人,在幽暗的光線下開啟她的夢境。被單、牆壁投影五光十色的絢爛色彩,隱約浮出飛龍圖像。旅人似乎被夢擾醒,在半夢半醒間,時而驚醒、時而睡下。床的前後牆壁出現巨大眼睛,觀眾的身影投射在牆上眼睛瞳孔中。幽暗的房間,我正在看,但也被看。不知道被誰、從哪裡看的恐懼,猶如被夢驚擾的旅人。她顫動的雙手與身體,觸摸著在場的觀眾,求救的身體訊息,讓人不得不信以為一切景象是如此之真實。直到夢中場景化為點點陰影,消散退去,旅人再度安靜睡去。倘若剛才發生的一切只是視覺幻影,包覆在我四周的影像怎會如此奇幻又令人緊張。或許,我曾是那個旅人,在生命之旅中的無數個黑夜,獨自經歷著數不清的驚嚇與恐慌。

我的次站是725房間。房間一片白,大張薄薄白紙鋪疊地板,踩上去發出嘶嘶聲響。牆邊擺了幾本封面、封底盡是白色的書,空白的封面下是密密麻麻的黑色字句。這些被關在白色盒中的字句彷彿在等待,等待書本被打開的瞬間,迫不急待爭奪飛躍而出,遊戲人間。幸運的是,這些書並未被打開;不幸的是,字句通過另一種方式進行擄人的綁架。

身穿黑色西裝的旅人,趴在桌上書寫。盡情、忘我、不間斷的書寫。她的身體被動地只能跟著她的手部書寫動作移動,猶如一隻趴在桌上的大蜥蜴。寫著寫著,從桌子寫到地板,甚至,整個人隱沒於地上白紙下。旅人的書寫沒有間斷、沒有猶豫、似乎也沒有反思,只是無法停筆的將受困身體、心裡、腦裡的一切化為文字。在密室裡書寫,沒有要與誰溝通。突然,那些文字意念聚合成一個「他」。「他」追趕擄獲旅人,扒下旅人的衣服穿戴在自己身上。旅人創造文字,反被文字吞噬。文字戰勝了創造「他」的人,而人卻只能靠文字才能確認自己的存在。人把力量渡讓給文字,文字反過來毀滅了人。在慘白狹小的房間中,在自我封閉的心靈世界,人無處可逃。

我的末站是722房間。踏入房間即迷失在密如雨般的絲絲白色纖維垂掛裝置中。纖維垂掛如此之密,乃至近在咫尺的觀者都無法看見彼此,猶如進入迷霧森林。撥開纖維舉步維艱的前進,卻充滿捉迷藏嬉戲之快感。幾步的距離,在纖維的晃蕩撥弄中,猶如玩一場不知終點為何處的尋寶遊戲,又像深入某地的探險之旅。在一片白色晃蕩中,幾處手掌大的洞露出微黃光線。倚著洞口偷窺,牆壁的另一邊是一位黑衣神祕人,他不斷地想要控制那隻不聽使喚的手。那手卻不想被控制、不想要安靜,而想自由無顧忌的舞動。這好似一場催眠之旅,在層層剝開表面糖衣後,才得以撇見內心深處的痛苦。不斷衝撞、想要逃逸的慾望被層層封鎖在極深的私密角落。

結束房間內的表演,觀眾倚靠房間大窗,從7樓往中庭草地低望去,兩位穿著太空裝的舞者在建築物圍繞起的寬大草坪起舞,一抹殘留的淡紅雲彩劃過寶藍色的夜空,一旁鑲著皎潔的新月。剛才在狹小房間的緊張感,頓時被眼前寬廣安靜的景緻抹除。世界之廣大對照內心之深邃,宛如兩個不同世界。哪個才是真的?波濤洶湧、張牙舞爪的非理性衝動,戒備森嚴地被關在一個個狹小空間中,以便我們能生活在表象太平的日常規範中,名之為「正常」。尼采說「白晝之光,豈知夜色之深」。《不在場》引導我透過肉身感官的視、聽、觸覺,鮮明的體會到私人內心深處的幽暗深邃與綺麗魔幻。走出大廳旋轉門,感到一陣歡快,像似宣洩了壓抑多時情緒後的明朗,也像啟動了以肉身探索內在外在世界的能量。

微風徐徐的假日夜晚,日常街景一樣繁忙卻不再單調,因為每個角落都藏著魔幻神秘的故事,等待我們去挖掘、體驗。

《不在場》

演出|稻草人現代舞團
時間|2017/04/30 18:00
地點|台南老爺行旅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面前寫實肉身的舞者,以為自己是身處夢魘之中的虛幻,面對虛幻的熟睡身影,強烈認為那是期待中的安穩現實,像是莊周夢蝶般的詭異,充滿了哲思詭辯。(鄭異凡)
5月
08
2017
可是當舞者們在沒有音樂的時刻持續跳大會舞,彷彿永無止盡,究竟是什麼使這一切沒有止息?從批判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已為原民劇場建構的典型敘事,但若平行於非原民的劇場與文藝相關書寫,「冷戰」之有無便隔出了兩者的間距。實質上,包括歌舞改良、文化村,乃至林班歌等,皆存在冷戰的魅影。
4月
30
2024
另外,文化的慣習會在身體裡顯現,而身體內銘刻的姿態記憶亦是一種文化的呈顯。因而,透過詳實地田調與踏查的部落祭儀資料,經由現代舞訓練下的專業舞者的身體實踐,反而流露出某種曖昧、模糊的狀態。
4月
29
202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
在隘口,震懾行者的不僅為前方異域,亦可能為身後如絲線交織的緣分與關係。當女孩坐在面對觀眾的木椅上,舞者們相繼搬來椅子加入這奇異的家庭相片裡;當他們彼此打鬧、傳遞零食時,僅屬於緊密群體的結構與交流關係逐漸清晰。而樂團的存在被揭示,他們於藍色布幕前的身體及聲音一同成為作品本身,此世界亦產生變化。
3月
19
2024
相似於德國舞蹈家魯道夫.拉邦(Rudolph von Laban)的動作分析論;克朗淳自箜舞圖畫彙整而出的六大元素,囊括了動力流(Flow)、空間(Space)等動力質地,同時也獨立出更精細的身體外在同步與內在過渡之三度空間系統。他運用這樣的邏輯來發展身體表現,同時牆上投影浮現出猶如主機監控軟體的頁面,時刻紀錄著克朗淳的動作速度、音樂振幅與一系列的控制端數據面板。這些面板並不具有回應過去、未來的功能性,彼時的時空已隨著克朗淳逐步放大自身的身體演出,將觀者從古老的傳說漸漸擺渡到當下的恆河上頭。
3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