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論
  • 專題
  • 影視音
  • 人物
  • 我要投稿
  • 註冊 | 登入
  • 中文 | EN
勞動權益論壇劇場《請問,可以下班了嗎?》,2022。(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提供)
文化預算解凍之後
8月
21
2025

2025年5月7日,文化部114年度預算解凍,當時,相關新聞多半冠上「中央各部會首例」,不知道是為了彰顯文化之重要,抑或僅在敘述先後順序。身處第三世界,文化雖然在現代化進程中漸次擺脫了直接的控制,但是當長期的受殖經驗遭逢新自由主義的「肯定文化」,加上全球的右傾,仍然使得文化發展在物質條件與政治收縮的變化中,必須一直與諸意識形態行消耗性的抗衡,在曲扭與失速中匍匐前進。


在我看來,回顧當時受到凍結的文化預算項目,便已清楚複述此一限制,與其說選擇凍結的項目基於該計畫主旨與執行內容,倒不如說是重覆長期以來的意識形態角力,一種「惡的日常化」。讓它再度出現的,不是哪一方,而是此一結構始終沒有根本破除,它只是「復又表現了一次」。


這一期專題,在文化預算解凍之後,且讓我們平心靜氣地看看劇場生態周遭。本期刊登的文章猶如天平兩端,一篇梳理「文化ESG」的在地源流與發展概況,它指往三面向的構合: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在文化圈,也有一群人正在倡議「文化影響力」,即嘗試在績效社會中,保留一個質性文化評估的空間。縱使目前表演藝術較少案例生成,藉此多認識一點,應有助於我們對於藝術與商業社會的互動,有更多的掌握。另一篇則回到勞動處境,重探藝文工作的不穩定性,並據以藝創工會的調查、統計以及由長期運作而來的經驗與觀察,提出因應之道。


這些內容,也都使我們可藉此管窺文化治理,而至於如何讓未來的文化生態更好,仍有待更多的調查、討論及書寫。

文/吳思鋒

主編:吳思鋒


編輯協力:蔡常湧


作者(依刊登序):鄭佳姍、曾福全


圖片提供(依刊登序):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

深入了解

確認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投稿須知
All Rights Reserved by NCAF Copyright © 2022
表演藝術評論台
徵募稿件中
與所有表演藝術愛好者分享、交流您的珍貴評論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