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抑或掌握?《鎖麟囊》
9月
17
2013
鎖麟囊(北京京劇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02次瀏覽
吳岳霖(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

北京京劇院此次來台演出,以「傳承之旅」作為號召(或說是主軸),由十位各流派的名角掛頭牌,亦有不少青年演員登台亮相,開啟傳統京劇如何走進現代,以實際演出將京劇藝術承接到新一代。而程派的經典喜劇《鎖麟囊》,由遲小秋這位程派青衣傳人掛牌演出。此次登台的《鎖麟囊》,基本上是北京京劇院於2011年時,在廈門人民大會堂所演出時的版本。作為程派經典劇目的《鎖麟囊》,近年來的演出都未對其情節有太大的變動,不管是張火丁、李海燕等程派傳人,或者是國光劇團的魏海敏,都僅更動部分唸白、唱段,就算對於情節有所調動,也多著墨於其順序,而未有對內涵有太大的改變。

在不改變情節內涵的情況之下,此版的《鎖麟囊》所做的刪減,其實讓整場戲的結構更顯明快。在不知是製作單位與劇場行政的溝通不良,抑或是整個上半場的戲被加快,上半場的結束時間足足快了半小時。不過,這樣的安排雖說造成部分觀眾的不悅,但傳統戲曲總被批評的拖沓,卻在此版的《鎖麟囊》不復見。從薛湘靈準備出嫁,到兩位女子在春秋亭避雨所種下的遠因,都展現出明確且輕快的情節推動。當部分唸白與唱段被刪減的當下,作為主角的薛湘靈(遲小秋飾)是唯獨不會被犧牲的,於是,《鎖麟囊》得以將焦點完全集中在遲小秋身上,體現程派青衣的唱工與作工。因此,此版的《鎖麟囊》更加凸顯傳統戲曲裡的「演員劇場」或是「人保戲」,縱使《鎖麟囊》在劇本方面有一定的水準與情節性,不至於讓人索然無味,這也是《鎖麟囊》做為程派最常被演出的劇目的可能原因;但遲小秋唱得如何、水袖甩得如何,才是《鎖麟囊》的注目之處。不管是熟悉此劇目的老戲迷,或是新戲迷(或許對於年輕的觀眾而言,這樣的劇情還是略顯迂腐),到底怎麼欣賞遲小秋所體現的京劇藝術,可能遠比《鎖麟囊》這部戲本身還重要許多。於是,不改動情節,其實是因為重點可能不在於劇情。

就此次《鎖麟囊》的呈現結果而言,遲小秋在上半場的演出雖有嗓音較為淤悶的現象,但漸入佳境,截然不失其該有的水準,特以其身段的優美令人折服。另一方面,飾演趙守貞的魯彤雖非名角,但在〈春秋亭〉一折裡的唱段,卻掌握得宜,對照遲小秋亦未被壓制,堪稱此次《鎖麟囊》特要嘉許之處。不過,此次的《鎖麟囊》所做的突破,在於傳統戲曲所特有的檢場的移除,具備檢場功能者變為戲裡的角色,例如薛家或盧家的家僕等。這樣的安排並無不可,這也是傳統戲曲進入現代劇場後,對於寫實或是寫意的一種取捨,同時也在失去某些元素或安排的同時,加以掌握觀眾理解京劇的另一種方式。只是,本次演出卻出現多次調度上的失誤,包含道具從幕裡露出的大意外,著實替其擔憂。或許,對於傳統京劇如何保留與改造,在失去與掌握間都必須再做思量。

不過,以完整性來看,不得不說其所失去的部分,都在遲小秋所掌握的唱作中找到聚焦,而不失《鎖麟囊》的經典性與精采度。於是,不管戲怎麼改,怎麼走進現代,弔詭的是,最終被關注、感動人的仍舊是「演員」,怎麼體現傳統戲曲的美,怎麼發揮深扎在他們身體裡的藝術本體。或許,這才是傳統戲曲進入現代後,不管失去什麼,或者得到什麼,都必須掌握的部分。

《鎖麟囊》

演出|北京京劇院
時間|2013/09/02 19:0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遲小秋版本的《鎖麟囊》在其他的角色上刪改唱念,如薛良在〈選奩〉部分,少去了原本的唸白與散版唱段,而是梅香直接唸白,讓整齣戲在演出上能夠凸顯程派的唱腔特色,將整部戲的戲劇節奏緊湊。(林立雄)
9月
13
2013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