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掌・控」了戲台上的人生《掰》
12月
01
2021
掰(真快樂掌中劇團提供/攝影陳又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21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戲偶是「有體無魂」,猶如劇中的唱詞「柴頭尪仔無性命」,而操偶師的手是「有魂無體」,戲偶的生命由操偶師「掌控」。若說人生如戲,在人世間這一座舞台之上,性命與命運又是由誰「掌控」呢?真快樂掌中劇團在今年度戲曲夢工場的新作《掰》,以宋話本《碾玉觀音》為故事主軸,帶出了「人╱偶」的身影疊合,發出生命之喟歎。

故事是由入夢開始的,夢境往往暗喻著人間的轉瞬即逝。偶師在工作桌邊吃泡麵邊看劇本,與滿桌的偶頭對望著,投影幕上投影著偶師的視角,偶的視角也對映著偶師的臉。在一陣煙霧之中,文武場樂師一人持鐘、一人持響板,如同引魂者敲打著淒冷的節奏;此時偶師化成渡魂使者,欲處理一樁夫妻糾紛,他引著祂們的魂,只見偶師的空手,不見戲偶,有魂無體的夫妻跟隨著渡魂使者在陰間跋涉,直至陰間第一殿,在鏡臺前望見了陽間的種種。

至此,故事的主軸方顯――《碾玉觀音》講述郡王府欲強娶婢女秀秀為妾,秀秀不願,趁郡王府祝融之時與府中碾玉匠崔寧私奔,兩人逃至潭州生活。不巧兩人被府內奴僕撞見,於是被抓回郡王府審問,崔寧將私奔之罪推給秀秀,郡王饒其不死判處流放。在流放途中,崔寧聽見秀秀呼喚之聲,秀秀稱為郡王赦罪,便跟隨著而來。一日郡王府派奴僕找尋崔寧刻白玉觀音,忽遇秀秀大驚,並告知崔寧,秀秀已被打殺在郡王府。崔寧不信,詢問秀秀是人是鬼,只見秀秀離地飄升,兩人一同做了鬼夫妻。

在宋話本版本中,郡王並未強娶秀秀,反而賜婚崔寧與秀秀。秀秀趁亂逃走,遇崔寧之時便要他一同私奔,威脅今夜先作夫妻,崔寧只道不敢,秀秀說:「你知道不敢,我叫將起來,教壞了你。你卻如何將我到家中?我明日府裡去說!」在原先版本裡,秀秀對愛主動又堅決,甚至不惜玉石俱焚。而真快樂的版本裡,秀秀是被壓迫的角色,崔寧的卸罪之辭顯得負心,但似乎也較難解釋秀秀既恨崔寧,又何以跟隨流放、一同過上夫妻生活,直至真相被揭穿後才索命於崔寧。這對鬼夫妻一同下了地府後,彼此都有些怨懟,可惜只能藉由渡魂使者之口知道兩人心有不甘,但並不清楚兩人各自怨歎什麼。或許,劇團在短短一小時內無法顧及情節的深化,或者,目的是藉由《碾玉觀音》的故事來傳達分離與離別的意象,操偶師的雙手結合與分開,像是分別代表著秀秀與崔寧,他們經由「上帝之手」結合,卻也「手分手」的分離,至於離別後的陰間重聚,並非處理的重點,可以說創作的概念與形式優先於故事結構。


掰(真快樂掌中劇團提供/攝影陳又維)

這齣戲更強烈的意旨乃是人在世間的舞台上,猶如偶在彩樓之上的展演,生命是短暫的,如南柯一夢。多數時候,偶待在戲籠裡,等待下一齣戲的上場,而人也在虛無縹緲的異空間裡計算一世的功過,再等待下一世的新角色。戲末,生、旦、淨、末、丑等眾多角色自空中落下,經由操偶師的手,重新賦予他們生命。而誰又賦予我們生命?我們的下一世又會是什麼角色?這個設定將戲的意境加深,帶往人生哲思的境地。

如是,不難理解整齣戲都帶有喪禮祭儀的調性,文武場的鑼鼓與嗩吶淒清幽緩,陰間與引魂設定為戲劇擴展另一個隱藏的、幽冥的空間國度,訴說著那些戲台下或是謝幕的人生。同時,隱藏在戲偶之下的雙手也被揭露出來,當投影幕播映著操偶師的手部動作時,把觀眾平日不得見的、賦予戲偶靈魂的雙手清楚展現在眾人眼前,然而對觀眾而言,必須用想像去填充戲偶現今可能的姿態,現在的秀秀和崔寧正在交頸相靡或是相互擁抱?看似揭露了什麼,卻又空白了什麼,戲偶依著操偶師而生,操偶師也依著戲偶傳達悲歡離合。

至於節目冊提及的「藉由演師與布袋戲的相互視角,重新建構主從的關係」並未十分明確,整場戲仍是以操偶師的視角為主,偶爾在投影幕上可見戲偶望著的操偶師的視角,但相當少數,且尚未能牽引更深的探索,觀眾仍不知戲偶是如何看待自身或看待操偶師等等,反而藉由空手操偶的動作,更加深兩者相依、不可或缺的關係。較為可惜的是,操偶師的臉上裝有即時鏡頭,帶領觀眾以他的視角看戲偶,如此形成「觀眾-偶師-偶」層遞的觀看視角,但當日觀看時,螢幕上的訊號時時延遲或定格,無法如實傳達劇團的設定效果。彩樓的反轉、將戲台後側轉向觀眾、偶師的即時鏡頭以及螢幕上的手部動作,皆可見劇團欲揭示平日觀眾「不可見」的部份,但不可見的又豈止是隱藏的幽冥空間,不可見的人心更令人迷糊,劇中秀秀究竟有沒有真的恨過崔寧?崔寧愛過秀秀嗎?心理空間也許是另一個可深化或揭露的隱藏國度。

「人生如戲」或許是老調重彈,但《掰》卻將人與偶的身影疊合得淒然,它以幽冥國度反寫人世間的悲歡,偶的人生由操偶師掌控,那麼人的人生是否也有上帝之手來掌控?戲台與陽間,戲籠與陰間,誰又牽引著我們的靈魂?短短一小時的戲,卻猶如望鄉臺照見人生。

《掰》

演出|真快樂掌中劇團
時間|2021/11/14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或許,所有藝術形式最終都得面對消亡的恐懼。形式與內涵,就像是肉體與靈魂。⋯⋯這股執念成為牽引著戲師化身道士、招魂重演過往回憶的原初動能。重點實不在鬼,而是肉體沉睡後魂魄依然不願消散的意念。以此觀點再看一次《掰》在形式上的實驗,⋯⋯那雙啟動一切的「手」,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為著戲偶服務,而在畫面上被揭露,成為特寫的表演元素。(白斐嵐)
12月
01
2021
此劇以「掰」為名,是有意經由「雙手分開」的意象,討論演師的雙手與戲偶的關係。但在演出上,並未因此理念而喪失故事性,而是透過〈碾玉觀音〉的故事,再建立出劇中的另一架構,⋯⋯從而使《掰》在討論「人與偶」的關係的同時,也處理「愛侶關係」。(蘇恆毅)
12月
01
2021
儘管此次的改編無論在劇情安排或舞台表演上都並非盡善盡美。但是,豐富的劇情轉折、舞台畫面的充分運用與燈光的配合,讓初次觀看戲曲的觀眾更容易接受。當家小生孫翠鳳則承擔了戲曲的傳統表演形式,讓老戲迷們有充分的觀戲享受。整場表演下來觀眾的掌聲、歡呼聲和叫好聲從未間斷,足見此戲在娛樂性方面的傑出表現、觀眾對於此戲的接受程度也很高。
5月
15
2024
實際上,朱陸豪的表演完全無須依賴於布萊希特的論述,導致布萊希特在結構上的宰制或者對等性顯得十分尷尬。問題的癥結在於,贋作的真假問題所建立起的比較關係,根本無法真正回到朱陸豪或布萊希特對於形式的需要。對於布萊希特而言,面對的是納粹與冷戰秩序下美國麥卡錫主義下,世界落回了另外一種極權的狀態;而對於朱陸豪而言,則是在冷戰秩序下的台灣,如何面對為了蛋跟維他命離開家的童年、1994年歐洲巡演時傳來三軍裁撤的失業,以及1995年演《走麥城》倒楣了四年的生存問題。
5月
07
2024
《劍邪啟示錄》這些看似破除框格的形式與情節,都先被穩固地收在各自的另一種框格內,最後又被一同收進了這個六格的大佈景裡頭。於是,原本比較單線、或平緩的情節架構,在導演運用上、下兩條空間帶的操作下,能夠立體化。空間搭配情節後,產生時空的堆疊與跳接。
5月
07
2024
如同《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看見石牌上兩邊的那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贋作是假,傀儡是假,裝扮是假,演戲也是假。然而,對藝術的追求是真,對表演的執著是真,對操作的技巧是真,在舞台上的用心呈現及感情投入也是真。如今,布萊希特的身影已逝,朱陸豪的印象仍歷歷在目,儘管透過鍾馗的交集對歷史反思、對過往懷疑,西方理論與東方經驗的激盪、辯證,最終的答案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吧!
5月
06
2024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