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要笑迎下一個黃金年代《散戲》
1月
29
2016
散戲(明華園戲劇總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45次瀏覽
陳涵茵(社會人士)

歷史不僅僅在專家學者的手中,不僅僅在典籍論文中,每一個時代裡每一個人物的每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子,那就是歷史本身。臺灣歌仔戲發展史,實際上也是每一個歌仔戲從業者滿含悲歡離合的生命記憶。洪醒夫正好紀錄了當中一個令人笑不出來的艱苦時期,一個自己安身立命所仰仗的一切都將消逝殆盡的絕望時期,沉重之巨大幾乎可以將故事之外的讀者給壓垮。洪醒夫寫〈散戲〉,是歌仔戲的民國六零年代末,而今近四十年過去,歌仔戲是否已經走過了曾經的苦難,是否已經迎向了光明的未來,從業者是否已經坦然自適,觀眾是否已經穩定凝聚?明華園此次改編的《散戲》,提出了自己的答案:一個黃金年代過去,一個黃金年代會再來。

新聞報導提及編導黃致凱說:「現實很慘大家都知道,不必再作一齣戲告訴大家。」是以本作不若原作的悲涼抑鬱,而是嘗試以幽默的態度笑看人生十有八九的不如意。原著中描述戲班演出漸趨散漫無力,本作以此為骨,賦予新的血肉,同樣真實的刻劃出了一個戲班的臺前與幕後,臺前的戲齣如何受到演員幕後情緒的影響而變得荒腔走板,無厘頭的表現產生高度的喜劇效果,臺下處處是觀眾的笑聲與拍手聲。然而這些臺前的歡笑卻是建立在臺後的痛苦上──演出之所以「神展開」,是因為演員的人生遭逢意外,是因為後臺一團混亂,臺上的人不再是秦香蓮或陳世美,而只是一個意欲私奔出逃的女子,或者一個不接受背叛的憤恨婦人。這些都是真實人生的悲劇,但以帶點搞笑的態度去面對的話,肩上所背負的似乎也就沒有下壓得那麼厲害了吧。或許也是一種救贖。如同劇中阿珠姊對於人生顛簸的一種勸慰:笑就對了。

但在笑出眼淚的同時,那些淚水裡,同樣包含了祭悼的成分吧。臺上是貴族、是大官、是風華絕代,臺下依舊要面對柴米油鹽的現實。如果實際接觸民戲的現場,接觸自後臺下來的演員們,了解演員自己的故事,這種感受必定更加強烈吧。生病同樣要上陣,在臺上摔傷也要設法讓戲繼續走完,剛與人大吵在臺上依舊卿卿我我,這種發自真實生活的無奈,在那一片嘻笑之中同樣表現了出來。

另一方面,這種「即興」表現,又是對於歌仔戲「做活戲」的模擬。演員憑「腹內」功夫對答唸唱,臺上若臨時發生狀況更需處變不驚善加排解,使演出終能到底、安然「散戲」。較為可惜的是,本作雖「模擬」了歌仔戲的活戲特色,卻也僅僅只是「模擬」而已。本作是一切皆已安排妥當、「有所本」的演出形式,並未真正交由演員各自發揮,表現出來,就成了「假裝做活戲」,有一點弔詭也有一點諷刺,對照劇中秀潔、阿珠姊似乎都對「劇本」心懷嚮往,就更加違和了。若是能夠多少保留一小段真正呈現活戲本色,或許便能沖散此一問題,而更加成功吧。薪傳歌仔戲劇團《宋宮秘史》便是於劇中安排一小段的活戲,增加趣味性、場場皆不同,又完全符合角色調性、不影響戲劇主軸發展,相得益彰,是成功的一例。

雖說沒有真正做活戲,但在一再搬演同一戲文的橋段裡,刻意安排不同的曲調呈現,卻是一大亮點。一來可避免讓觀眾感覺重複,二來也再次點出歌仔戲「活」的特性,同一戲目,每次演出時使用的曲調可能不盡相同,端看演員與樂師當下的配合情況。

旋轉舞臺於此則頗具功效,臺前、臺後本來就是一個旋轉軸的相對面,不僅可快速換場,更突顯了臺前與臺後的息息相關以及臺前的若無其事與臺後的手忙腳亂;同時又象徵了不停轉動的人生,使得臺下的觀眾具象的見證了市井小民們困在其中不得不與混沌進行搏鬥。此次的舞臺設計主要就是這個旋轉舞臺,搭配一些投影去呈現每一景,雖然仍然是有一點花俏,卻又因為沒有其他非必要的純點綴而顯得相對乾淨,十分適於這樣一齣戲劇的呈現,便可說是必要之機關了。

劇到了末尾,如同原著一般,戲班不敵時代與人心之轉變,就要散了,編導卻安排了一個有點意識流的手法,虛擬了一場想像中的完美演出,再點出只是虛幻。這在偏向線性敘事的歌仔戲中並不常見,是很巧妙的設計。一方面增加了跌宕,一方面也避免了傳統英雄式、大團圓式的突如其來、缺乏脈絡的幸福快樂,而回歸這齣劇作所本的,洪醒夫關照現世人生的現實主義。只是,這齣戲仍然選擇相信,仍然相信希望,一齣戲散了,總有另一齣戲會再登臺。

但究竟那個希望是什麼?那個未來是哪個方向?其實是很朦朧的。可以說是這齣戲缺少了關於這最深層議題的處理,也或許編導是想要保留一個填空的權利,誰都可以填上自己所想的答案。只是,劇中對於劇本、機關的期待,對於踏上所謂表演殿堂的期待,對於不管是怎樣的變革的期待,總覺得,似乎隱隱已經想要宣佈自己的答案。確實,各個劇團幾乎是一致性的埋首於劇本的推敲,亦有致力於機關變革者,或以國家戲劇院為念,或積極朝向海外,這固然是一種對於未來的追尋或道路的開創,然而,若是那個填空題上都被寫入相同的答案,恐怕是太危險了吧。所謂成功是什麼呢?厲害是什麼意思呢?為了不再被人看不起、不再被笑「俗」,所付出的是什麼呢?就像劇中呈現的吧,因為拿水旗表現大海波濤「很可笑」,所以想要以新奇的機關拚輸贏。但是,一桌二椅不就是全部了嗎?就如同不需要真正的千軍萬馬一樣。Queer被歧視的時候,並不矇混與偽裝,而能夠說,對,我就是怪胎,不然你咬我,小心被傳染。歌仔戲的發展路徑,總也該是百花齊放的。

無論如何,六零年代末以為即將散去的歌仔戲,終究是活到了現在。掙扎生存的人們,尋覓自己能夠行走的道路。而今,至少是花團錦簇。一代有一代的風景,只要還有一粒種子在,花總是會再開。

《散戲》

演出|明華園戲劇總團
時間|2016/01/23 14:30
地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全場運用舞臺劇、投影、旋轉舞臺,運用靈活。「戲中戲」的安排橋段帶出腳色中彼此的情感關係,演員在現代劇及歌仔戲之間不斷進行感情與腳色的交替變化,對於演員而言是一大挑戰。(黃絹雯)
3月
24
2016
戲中戲的部份,不管是秦香蓮還是樊梨花,這些經典劇碼與角色都是眾人屏息投入的,我感受到觀眾席間快要壓抑不住的興奮感,歌仔戲不管本再老,都讓人陶醉,不過這齣「跨界」之作將其屢屢打斷,無法暢快。(陳元棠)
3月
18
2016
現今戲曲舞臺在藝文界已經佔有一席之地。為何在介紹這項瑰寶時,卻總是先從辛酸面切入呢?若是先以茁壯成果、傳承意義為要,對於未來有意投入的青年來說,這份心意才不會被輕易動搖吧! (李光任)
3月
01
2016
如同《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看見石牌上兩邊的那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贋作是假,傀儡是假,裝扮是假,演戲也是假。然而,對藝術的追求是真,對表演的執著是真,對操作的技巧是真,在舞台上的用心呈現及感情投入也是真。如今,布萊希特的身影已逝,朱陸豪的印象仍歷歷在目,儘管透過鍾馗的交集對歷史反思、對過往懷疑,西方理論與東方經驗的激盪、辯證,最終的答案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吧!
5月
06
2024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天時地利人和搭配得恰到好處,只不過有幾處稍嫌冗長的部分可以在做剪裁,使文本更為凝煉也不讓節奏拖頓,但瑕不掩瑜,著實是令人愉悅的一本內台大戲。看似簡單的本子卻蘊含豐富的有情世界,守娘最後走向自我了嗎?我想沒有,但她確實是在經歷風浪後歸於平靜,她始終在利己與利他之間選擇後者,不稀罕華而不實的貞節牌坊,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們得尊重守娘的選擇,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尊重其他人一樣,她不是執著,不是固執,也不是不知變通,只是緩緩的吐露出深處的本我罷了。
5月
02
2024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