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盛宴後的空虛《光華之君》
12月
08
2020
光華之君(唐美雲歌仔戲團提供/攝影蔡馥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88次瀏覽
陳佩瑜(中學表演藝術教師)

改編自日本古典文學《源氏物語》的《光華之君》將背景設定於唐朝,整場表演也有如將恢宏燦爛的盛唐具象化。舞臺設計兼具華美與雅緻,旋轉舞臺有如萬花筒般,定格在每個角度都是一幅幅美不勝收的構圖。同時,服裝充分展現貴族社會的雍容華貴,下半場光華君和三公主搭配的淨白底邊漸層情侶裝,衣袂飄飄,猶似霓裳羽衣,令筆者目不轉睛;數支雙人舞搭配著艷麗奪目的服飾設計,有如不斷綻放開合的花朵般,婀娜曼妙。音樂則一如唐美雲歌仔戲團的特色,歌仔味極淡,但若以具歌仔元素的音樂劇看待,當是善盡烘托劇情之功,跌宕動人。

而原文百萬言的鉅著,要如何濃縮在歌仔戲版的一百五十分鐘內呢?編劇聰明的聚焦在中年的光華君,讓他面對年輕時多情的果報,以及最後了悟人生如夢的虛幻。但縱使如此,編劇仍需為觀眾解釋幕前史部份,因此就出現了頻繁的回憶與當下之虛實並置、夾敘夾演的狀況;可惜的是,太過依賴敘述──光華君的年少風流用打背供報告、柏木對光華君的崇拜也僅宣之於口、寵妾紫雲為求光華君喜愛而模仿紫夫人(雲姬)的隱情藉奶媽(玉梅)之口說出……,沒有畫面代入,便難以打動人。於是,上半場一直急著讓觀眾瞭解光華君的前半生,下半場又忙著彌補抒情而造成劇情停滯;最終,幾乎每個角色都以遁入空門作收──即使原著亦然如此,但劇場版壓縮了時空,令人產生一種情節重覆的倦怠感。

歌仔戲版的兩大設計重點,一是大大加重了光華君少妻三公主與柏木外遇的愛情篇幅,二是加入了藤夫人(原型為紫式部)與源將軍的愛情故事做為創作的背景框架。但理念與執行有所差距,主軸線既被削弱(如紫雲角色的邊緣化),兩條支線也顯得不完整。

以前者而言,小咪飾演的柏木,開口便震懾全場,身段架式十足,直逼光華君風采。但甫開場,已暗示柏木與三公主有染,全無鋪陳兩人畸戀之過程。故而之後無盡苦戀皆喚不起觀眾的同理心,柏木死後魂魄回轉與三公主道別的大段哭戲,理當感人,現場卻嗅不到一絲靜默哀悽的氛圍。

以後者而言,藤夫人與源將軍的愛情同樣沒有好好刻畫,源將軍每次出現都像跑龍套般,匆匆數語便無端被喝斥趕走;快到劇末,才聽到藤夫人幽幽解釋著,因為發現自己不是源將軍「唯一」的愛。所以她寧可獨居、飽嘗寂寞?所以將源將軍的錯誤都報復在筆下的光華君身上?

明明只需將源將軍與藤夫人當初的相戀稍稍用心描繪,那麼源將軍醉酒後說著:「再像從前一樣講故事給我聽好不好?」該多令人動容?藤夫人創造了光華君當作源將軍的影子,呼應著光華君創造紫雲當作繼母雲姬的影子,該是多好的對照?當曾經風流的光華君手抱著三公主與柏木私通產下之子,理應懷恨卻仍掉下惻隱之淚,是否也暗示著藤夫人潛意識中知道源將軍並非罪無可赦,想起曾經的善待與相知,只是好強的自己拉不下臉來重修舊好?如此,這段創作過程便可與作者的生命旅程有了聯繫、使藤夫人的人生有了新的體悟。而不是僅以光華君對著藤夫人說著:「原諒妳的單純天真,原諒妳的自作多情」美麗但自溺的言語,就解套了故事內外的所有因果。

佛教稱「貪嗔痴」為三毒,須用「戒定慧」來對治。慧,是對於生命以及宇宙實相的如實了知。藤夫人的痴毒,可以自己的聰慧來解。

《光華之君》不該只是一齣度脫劇。也許,可以讓觀眾在經典的改編中領悟出自身在當代社會的迷惘;而不是在觀賞完絢爛的表演後,留下無解的空虛。

《光華之君》

演出|唐美雲歌仔戲團
時間|2020/11/06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將日本文學經典搬上台灣傳統戲曲舞台,可以想見當中的困難。儘管《光華之君》所營造出的生命情調已與《源氏物語》有所區別,光華君的面容也不再是那籠罩在一團光中、朦朧的光源氏,這是一種台灣讀者對日本文學的解讀、也是日本文學透過台灣傳統戲曲進行在地化的新詮釋,使《源氏物語》的詮釋空間得以更多元,是件令人可喜且讚嘆的作品。(蘇恆毅)
10月
21
2021
如果歌仔戲的傳統新編企圖在經典文學中尋找路徑,或許也能期待看到歌仔戲如何通過自身的表演形式,在自我提煉中找到參與當代問題的方法。既有的道德意見已十分堅實,非既有的經驗如何從中出現,劇場可以是這樣的空間。(洪姿宇)
11月
20
2020
幸好,舞台設計很成功,變化多端又意境深遠,加上將原作者紫式部化身為藤夫人被寫進劇中,投影書法在景片上,交代這是其筆下的愛情故事,作為串場,可見效果。後段,源將軍難忍這些悲歡離合,要藤夫人停筆,和她爭論,有如一場脫口秀,略可彌補了劇情走平的遺憾。總體說來,整部戲既富有聲色之娛,也盡情表現愛情的虛幻、人性的脆弱,可說是難得好戲。(徐國揚)
11月
20
2020
實際上,朱陸豪的表演完全無須依賴於布萊希特的論述,導致布萊希特在結構上的宰制或者對等性顯得十分尷尬。問題的癥結在於,贋作的真假問題所建立起的比較關係,根本無法真正回到朱陸豪或布萊希特對於形式的需要。對於布萊希特而言,面對的是納粹與冷戰秩序下美國麥卡錫主義下,世界落回了另外一種極權的狀態;而對於朱陸豪而言,則是在冷戰秩序下的台灣,如何面對為了蛋跟維他命離開家的童年、1994年歐洲巡演時傳來三軍裁撤的失業,以及1995年演《走麥城》倒楣了四年的生存問題。
5月
07
2024
《劍邪啟示錄》這些看似破除框格的形式與情節,都先被穩固地收在各自的另一種框格內,最後又被一同收進了這個六格的大佈景裡頭。於是,原本比較單線、或平緩的情節架構,在導演運用上、下兩條空間帶的操作下,能夠立體化。空間搭配情節後,產生時空的堆疊與跳接。
5月
07
2024
如同《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看見石牌上兩邊的那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贋作是假,傀儡是假,裝扮是假,演戲也是假。然而,對藝術的追求是真,對表演的執著是真,對操作的技巧是真,在舞台上的用心呈現及感情投入也是真。如今,布萊希特的身影已逝,朱陸豪的印象仍歷歷在目,儘管透過鍾馗的交集對歷史反思、對過往懷疑,西方理論與東方經驗的激盪、辯證,最終的答案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吧!
5月
06
2024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