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情散,弦音繞樑《光華之君》
11月
20
2020
光華之君(唐美雲歌仔戲團提供/攝影蔡馥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00次瀏覽
徐國揚(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碩士班研究生)

見所未見的場景、聞所未聞的音樂、想未及想的華舞,一場開幕戲,《光華之君》就已讓觀眾在且驚且喜的心情中,意識到這會是精心雕琢的好戲;果然,從擁花醉香的光華君到幽窗著書的藤夫人,幕幕好戲接連開展,讓看戲的人簡直忘了身之所處,深受吸引,大呼過癮。

當飾演柏木的小咪上場,清越昂揚間又雄渾盛氣的唱腔,令人大感驚喜。這齣戲,音樂是不得不先說的亮點,既新鮮、又很動聽,有繞樑三日之感。許多新創的樂曲,很能兼顧歌仔戲原有的風味及特色,又做了大膽的嘗試,單字入樂、隨心轉折,發揮地淋漓盡致。單從這點來講,就很有歌仔戲傳統「做活戲」的味道,為之眼界一開。

演員的投入,當然是一部戲成功的主要因素。最讓人難忘的首推柏木,他活力十足、盛氣瀟灑的翻身上場,一首豪氣干雲的定場詩,引人叫好。而當他與三公主戀情漸萌之際,滿心淫慾、滿口承諾,為鑄下悲劇,做了完美鋪陳,情緒的轉折起伏,分寸拿捏到位,表現十分優異。另,飾演玉梅的王金櫻,也是收放自如,恰如其分的詮釋一個看盡悲歡的老僕,為被邱夫人的冤魂附身,說出家運的未來。其竭盡努力的身形,讓紫雲在紅梅落盡死去的剎那,顯得很有力道,真是可圈可點。當然像飾演「藤夫人」的黃宇琳,冷熱兩樣情的處境和手腕,兼具活潑與深度,表現亦屬難得。

這部戲因為改編自日本平安時代的《源氏物語》,和《紅樓夢》一樣,都是貴族皇親癡情愛戀的故事。人物、情節已有其架構,故在語言的表現上,可以說是放手發揮,毫無拘滯,從演出效果來說,也確實處處讓人驚艷,結合諸多新創樂曲,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盤,配合諸多歌舞歡會的場面,確實帶給觀眾韶華盛極的感懷。

然而,愛情戲格局有限。無論如何高唐雲雨、心歡意洽,到底是男歡女愛,難有堂廡。當花落情散,除了徒留惆悵,劇情也走不下去。本劇亦未在主要人物都有崇高地位上發想,讓人物有更多的濟世報國情懷,倥傯遠望,以反襯其愛情之偉大,是其缺憾。因此當「紫雲」死去,全劇便只能在哀傷、禪空之間打轉,無法拉起結局的高度,可說是美中不足。

幸好,舞台設計很成功,變化多端又意境深遠,加上將原作者紫式部化身為藤夫人被寫進劇中,投影書法在景片上,交代這是其筆下的愛情故事,作為串場,可見效果。後段,源將軍難忍這些悲歡離合,要藤夫人停筆,和她爭論,有如一場脫口秀,略可彌補了劇情走平的遺憾。總體說來,整部戲既富有聲色之娛,也盡情表現愛情的虛幻、人性的脆弱,可說是難得好戲。甚至,若觀眾在看戲之餘,把光華君想成在全球呼風喚雨的美國,把臺灣想成是癡情的紫雲──至此,戲已不是戲,更遠寄家國之感,可笑亦可哭矣!

《光華之君》

演出|唐美雲歌仔戲團
時間|2020/11/07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將日本文學經典搬上台灣傳統戲曲舞台,可以想見當中的困難。儘管《光華之君》所營造出的生命情調已與《源氏物語》有所區別,光華君的面容也不再是那籠罩在一團光中、朦朧的光源氏,這是一種台灣讀者對日本文學的解讀、也是日本文學透過台灣傳統戲曲進行在地化的新詮釋,使《源氏物語》的詮釋空間得以更多元,是件令人可喜且讚嘆的作品。(蘇恆毅)
10月
21
2021
《光華之君》不該只是一齣度脫劇。也許,可以讓觀眾在經典的改編中領悟出自身在當代社會的迷惘;而不是在觀賞完絢爛的表演後,留下無解的空虛。(陳佩瑜)
12月
08
2020
如果歌仔戲的傳統新編企圖在經典文學中尋找路徑,或許也能期待看到歌仔戲如何通過自身的表演形式,在自我提煉中找到參與當代問題的方法。既有的道德意見已十分堅實,非既有的經驗如何從中出現,劇場可以是這樣的空間。(洪姿宇)
11月
20
2020
實際上,朱陸豪的表演完全無須依賴於布萊希特的論述,導致布萊希特在結構上的宰制或者對等性顯得十分尷尬。問題的癥結在於,贋作的真假問題所建立起的比較關係,根本無法真正回到朱陸豪或布萊希特對於形式的需要。對於布萊希特而言,面對的是納粹與冷戰秩序下美國麥卡錫主義下,世界落回了另外一種極權的狀態;而對於朱陸豪而言,則是在冷戰秩序下的台灣,如何面對為了蛋跟維他命離開家的童年、1994年歐洲巡演時傳來三軍裁撤的失業,以及1995年演《走麥城》倒楣了四年的生存問題。
5月
07
2024
《劍邪啟示錄》這些看似破除框格的形式與情節,都先被穩固地收在各自的另一種框格內,最後又被一同收進了這個六格的大佈景裡頭。於是,原本比較單線、或平緩的情節架構,在導演運用上、下兩條空間帶的操作下,能夠立體化。空間搭配情節後,產生時空的堆疊與跳接。
5月
07
2024
如同《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看見石牌上兩邊的那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贋作是假,傀儡是假,裝扮是假,演戲也是假。然而,對藝術的追求是真,對表演的執著是真,對操作的技巧是真,在舞台上的用心呈現及感情投入也是真。如今,布萊希特的身影已逝,朱陸豪的印象仍歷歷在目,儘管透過鍾馗的交集對歷史反思、對過往懷疑,西方理論與東方經驗的激盪、辯證,最終的答案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吧!
5月
06
2024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