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從形式上來看,這場音樂節與筆者今夏參與的其他音樂節都不乏族語歌謠、部落歌手及美食、手創市集等元素,也均期盼來賓能在佳餚、樂舞與藝術的多重饗宴後滿載而歸。有意思之處在於,海海音樂市集的舞台專為老人家搭建。(施靜沂)
9月
24
2020
以部落為主體的每場音樂節,或因世代、族群及文化、人際脈絡等差異,無論活動調性、節目與演出陣容都有所不同;若一瞥「Buklavu部落展演」與「仲夏星樂-山谷音樂節」二者,便可見到當代原民樂舞的不同光譜與面貌,既涵蓋華語流行音樂、原住民傳統樂舞、傳統樂器表演及族語歌,也可見到嘻哈、電音、饒舌等元素,被大量且具巧思地編織到新一代的原創樂舞作品中。(施靜沂)
8月
18
2020
安排觀戲行程時,腦海中首先浮現如此疑問;後來發現部落音樂節的目的似非商業行銷,而更注重文化推廣,甚至有些場次不售票便可自由參與。⋯⋯或許由於搭建在部落的舞台較回歸具有生活感的唱歌、聽歌或跳舞,故與流行音樂界常透過商演塑造「偶像」、鞏固鐵粉,並拉開偶像與粉絲的模式不太一樣。然而,原住民族日和這類音樂節之間,其實存在著怎樣的關聯與對話?(施靜沂)
8月
17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