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可居之地受到不定時的踐踏與威脅,更毫無隱私與自主可言,構成危脆且令人不安的躁動情緒,在《修鎖》背後的確潛藏令人深刻的政治隱喻和九七回歸之後的情感結構。(簡韋樵)
9月
19
2022
而每一座城市,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座標或行政區域,往往就是在妳我的日常生活中,產生實質的個人記憶、人際關係等,這個空間才會真正成為屬於某人的「地方」。(楊美英)
9月
14
2022
酷兒本是逆反政治與生命激情,始終叛逃與革命。凡此種種亦使表演者與觀眾隨著如斯的酷兒敘事,永恆地趨近且擺盪於疑問之間,或能於滿眼破碎與荒謬中瞥見新路。(江峰)
9月
12
2022
我們必須身處實境,也得踩入虛幻的鏡中之界,來回地進出。作品不僅是創作者單方的展示或調度,也不斷召喚觀眾一起加入,成為在異托邦思索的行路人。(梁家綺)
9月
12
2022
創作觸角既然關注在個人情感的宣洩上,筆者在觀看的過程中也確實不用太傷腦筋,不需要潛入「黃騰生的大海」之中尋找訊息,只需要靜靜地觀看潮起潮落,看浪淘沙,看海面上映來的倒影。(簡麟懿)
9月
07
2022
高旻辰的飛舞、蔡佩如的編織以及陳忠仁使用身體擰轉的動能來旋轉的動作等等,這些似乎都能看出布拉瑞揚與表演者們都還在試圖尋找最適合的織料來呈現這部作品⋯⋯(簡麟懿)
9月
05
2022
對於這場戲劇培力計劃期末成果而言,完成了劇場藝術行動的這群年輕孩子們,在舞台上執行自我展演/扮演他人的時刻,或許開始感覺到對自我身心表達能力的成長與信心,要多過於作為一個演員的角色表演意識。(楊美英)
9月
01
2022
面對身為人的議題,人生不同階段的生命課題/作業,以及人身處當下的境遇,兩齣戲皆以極為誠懇、生活化卻不通俗的台詞和喜劇手法呈現,讓觀者在開心歡笑間,瞬間被擊中內心柔軟的地方。(鄭宜芳)
8月
31
2022
多元的樂器表現達到點題效果,也讓這場音樂會不只是緬懷與回顧,更在舉重若輕展演沉厚音樂內涵與人生歷練之際,實踐音樂的傳承。(施靜沂)
8月
31
2022
而魏海敏作為臺灣梅派的代表演員,傳承梅派戲,對她而言是致敬,是個人修為養成,是文化的傳承。對於繼起的新秀來說,她也已是大師典範:從傳統走向跨界,卻仍不忘初心地鑽研傳統藝術。(蘇恆毅)
8月
31
2022
舞者或許不只在演繹十九世紀下半葉徜徉海上、前往南方國度的琉球人,或也在詮釋,從座落山間、看不到海的北排灣蒂摩爾部落,前往靠海的南排灣牡丹社學習傳統文化、歌謠之際,充滿不確定性與來回思索的心路旅程。(施靜沂)
8月
29
2022
從極弱放大音量、使音樂鑽入聽眾耳朵的片段也相當精緻,樂團的長音將獨奏家襯托得很美。而在如此襯托之下,獨奏家的力度變化即可用自然且不刻意的方式,表現得相當清楚。(徐韻豐)
8月
26
2022
似乎,唯有扮演女兒的馮程程,滯留在暴風雨那魔法尚未失效的世界,她想用石頭填平海,或許,特別是那片讓中國警方截獲十二位意欲渡台港人的海。(洪郁媗)
8月
26
2022
在筆者此次的體驗當中,或許我們可以將瓦旦的藝術行為視作一種記憶與感知的投射,《火》的生產是瓦旦作為一位歷史系出身的藝術家,訪古、觀察且實驗推論的一部藝術行動。(簡麟懿)
8月
25
2022
參與「酬神祭」,正像走入一趟神之旅,過程不只有神隨行,也見證到了魚池戲劇節這五年來的累積與非凡。(楊智翔)
8月
23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