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深具儀式性與感受性的結尾,凸顯這場演出目的並非停留在重建空間的歷史脈絡。更要緊的是,藉著觀眾與角色同在甚或觸發同理心的過程,引出所處空間背後蘊含的種種性歷史、性意識、性議題、性主張及性的未來,待在角色自開的房間裡,一起和自己開房間,省思各式各樣交織在身體與性之間的多重問題。
一月
06
2023
347
若有縮時攝影,觀眾自成一格演出,像樹洞裡的魚群,隨水流聚合——發散——聚合,當我們一起呼吸、為身體的越界屏息,因奇觀也好、為耽美也罷,如此難得,經歷一場因馬戲而生的集體著魔。
十二月
30
2022
341
為生死母題所拉出的維度,其一是人類文明與自然天道,實則已彼此消融合一,其二是生與死乃平行同源,雙生依存,其三是前述一切,均屬平常,如水既消逝又往復。
十二月
28
2022
274
十二月
22
2022
418
上至冥王星天體,下至萬物分子,皆在在提醒我輩,不應僅是跨性別,而是有意識地張開成為流變於各類層次,陰陽同體並超越性別的存有樣態
十二月
21
2022
298
這或許是在臺灣作歷史劇的先天缺陷——在這座人們對歐美、日本甚至韓國歷史,都比在地歷史熟悉的島嶼,創作者不是得花費過多篇幅解釋來龍去脈,就是只能抽象處理,難以真正深入議題。
十二月
20
2022
423
十二月
15
2022
193
這並非是為了要重新驗證劇場現場崇高性,而是在區辯出AI和人各自被賦予的使命畢竟不同,也保留了「虛/實」如「6/9」般相互提攜的兩造之能⋯⋯
十二月
14
2022
224
十二月
14
2022
235
十二月
09
2022
301
《雨港基隆》雖以2.5次元作為行銷,它需要面對的是,如何對此原作故事、對2.5次元形式感到陌生的觀眾交代劇情;再加上,音樂劇的演唱需要使敘事時間有限,因此出現敘事層面的高度簡化。
十二月
09
2022
258
十二月
09
2022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