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每個動作呈現的當下之意思及環境的不同,以至表達方式不同不一樣,最終都還是要歸於自己,你想要賦予這個塗鴉、圖片、動作什麼樣情緒和詮釋,如同我們對於周遭的事一般,當下的感受與情緒,取決於你對於該人事物所有的理解,並沒有任何的對與錯。
一月
18
2023
91
為生死母題所拉出的維度,其一是人類文明與自然天道,實則已彼此消融合一,其二是生與死乃平行同源,雙生依存,其三是前述一切,均屬平常,如水既消逝又往復。
十二月
28
2022
274
十二月
24
2022
157
這並非是為了要重新驗證劇場現場崇高性,而是在區辯出AI和人各自被賦予的使命畢竟不同,也保留了「虛/實」如「6/9」般相互提攜的兩造之能⋯⋯
十二月
14
2022
224
十二月
09
2022
302
在「身心耗盡」的社會之中,個人的、擬仿的身體是如此努力的接近社會的速度,然而,極限正是來自於身體自身的不可能性,以及,組成社群(三人)之後,自我反覆的無限迴圈就可以被打破。
十二月
09
2022
191
楊乃璇某程度上地解構現代舞,但是否能促使人們在步出劇場這阿卡迪亞之後,真正了解、欲近更直面「現代舞」作為藝術——包含其特定之歷史與流派——仍是最大疑問。
十二月
05
2022
528
表面上,兩者看似未有交集,然而兩件作品皆在舞蹈中製造了一定程度的遊戲性。《#標籤》內建在演出裡,《解剖學與策略》則是誘發觀眾的參與興致,靈巧地達致合作關係。
十二月
05
2022
266
在「策展」作為一個動詞,逐漸以流行符號般的姿態,進入表演藝術界,取代「藝術總監」、「導演」、「製作人」等名稱之際,我們應該期待什麼樣新的「表演策展」?
十二月
05
2022
361
十一月
24
2022
261
十一月
23
2022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