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萬華大鬧熱》音樂祭所挑選的地點除了因為有青山宮遶境的地理位置意義之外,今年所挑選的地點更是完美的結合當地的文化樣貌,⋯⋯在前往富含現代感的流行音樂表演之前,遊民和性工作者便存在於這些音樂活動樣貌中,但是在這樣的表演活動安排下,這些地理位置所存在和音樂場景不搭嘎的人們,卻會顯得格外凸顯當地的在地文化。(宋運川)
12月
16
2021
《百年追求》在高流與文化總會的的協力下光彩上演,除了紀念文協,更有流行音樂登堂入室的隱喻。此大雅之堂,知識、音樂與遺產的殿堂,從此有臺灣流行音樂的聲響。正因意義深刻,演出企劃任重道遠⋯⋯(林真宇)
11月
01
2021
由上可見,藉此不同的聲音交響與瀟灑、風格的表達,防疫中的我們得以更自由、不受其他人拘泥地享受、想像、感受一場場線上音樂會及種種「同在」。前三集的「給力量」線上音樂會,似乎證明音樂穿透網路、時空與治癒人心無虞⋯⋯(施靜沂)
8月
17
2021
那麼,線上音樂會究竟怎麼「給力量」?就此,筆者想起了久遠的童年、少年時期,總有些時刻全國觀眾風靡五燈獎、某齣連續劇或日劇⋯⋯就如同過往「大家一起參加音樂祭/節」一樣,光是在防疫生活讓人有些共同期待,便足以帶出希望、給力量。(施靜沂)
8月
17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