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他們駐足於一個自由而不造作的漁港,觀看用對地方的珍視撐起的一場節慶。所有的自在,都要多虧主辦者任性、熱情地、讓音樂融入在地風景。儘管他們說自己不懂音樂。(林真宇)
3月
12
2022
今年邁入第二屆的「人權藝術生活節」,活動主題「異端的回聲」對應過往威權年代,⋯⋯不過,一場溫馨雅致、具藝術美感的開幕音樂會,是否稀釋了人權這麼個沉重主題,又或者,反而藉此音樂藝術的饗宴,讓人願意再度憶起曾在台灣土地上因遇害而休止的生命與聲音?(施靜沂)
12月
13
2021
《百年追求》在高流與文化總會的的協力下光彩上演,除了紀念文協,更有流行音樂登堂入室的隱喻。此大雅之堂,知識、音樂與遺產的殿堂,從此有臺灣流行音樂的聲響。正因意義深刻,演出企劃任重道遠⋯⋯(林真宇)
11月
01
2021
古典與民謠、搖滾的碰撞,在演奏時的即興對話上,彰顯性格的巨大差異。在交響曲中,個人與個人的疊加融合,宛若一聲部的數十百倍放大,那一弓拉的集體性,常是聆賞的高峰體驗。(林惟萱)
4月
29
2021
在我聽來,這回加入的古典音樂,並沒有被「吸納」進生祥樂隊裡,反而更像是生祥樂隊幾乎全盤地朝向管弦樂/張玹的那端傾去。或者說,《我庄三部曲》的種種成敗,大多起因於林生祥/生祥樂隊之於古典樂極度謙卑、海涵的態度之下。(顏采騰)
4月
27
2021
從阿米斯音樂節到本次與TSO合作,舒米恩的音準以及演唱技巧一直都是相當明顯的問題。倘若以專業水準來說,一場一小時的演出中有四到五次的失誤已經算是太多,像是起音不準以及破音等等問題都值得好好處理。 (馮祥瑀)
3月
13
2018
情緒的渲染是左翼歌曲在異地有效的溝通方式,歷史同理心也是聽眾共鳴的重要因素,但是簡化的串場以及歌詞翻譯,我擔心脫離了主辦單位的原意。期待能有更加深入的導聆與曲調說明,對於異地左翼歌曲以及音樂家的尊重,進一步深化台灣對於東南亞的認知與理解。 (馮祥瑀)
10月
23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