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若要這種種元素「共同參與」,便是在討論一種作品中的「民主」,而要論述民主的意蘊,除了創作形式的即興自由,與共同參與的機制,還能提出什麼?⋯⋯在參與式的創作中,觀眾的身體行徑究竟是可以預測的嗎?可供預視的象限中,個人是以獨立的姿態存在,還是融入群體的形式顯現?(陳佳伶)
1月
05
2022
這個製作集結主修作曲、演奏、數位媒創作、軟體編程寫作等師生,一起於舞台上跨界,⋯⋯,筆者認為此類節目尤其需要一位總導演,替所有藝術類別間的拉扯把關,使跨領域藝術就算交錯呈現,彼此仍可產生的均勻的化學作用⋯⋯(徐韻豐)
11月
29
2021
《百年追求》在高流與文化總會的的協力下光彩上演,除了紀念文協,更有流行音樂登堂入室的隱喻。此大雅之堂,知識、音樂與遺產的殿堂,從此有臺灣流行音樂的聲響。正因意義深刻,演出企劃任重道遠⋯⋯(林真宇)
11月
01
2021
「音樂劇」(Musical Theater)和「音樂劇場」(Music Theater)只有一字之差,內容卻正好相反。音樂劇儘管載歌載舞,本質上還是劇場;音樂劇場名之為劇場,本質則是音樂,相對抽象的聆聽感受是作者與觀/聽眾所共同追求的。⋯⋯由於交織著不同媒介,《覺醒者》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其美感的精緻度也是訊息量的密度⋯⋯(張又升)
3月
03
2021
此作引人思索Drag Queen與女演員、裝扮與演戲,這些動作中,女性特質在不同生理性別中流動,而我們的身體作為一個本質,早在呱呱墜地、醫生宣判性別之時失去了純粹性⋯⋯(潘洛均)
12月
16
2020
純粹的聲音藝術產生的神聖性,使得音樂成為宗教信仰儀式不可或缺的一項要素。尤其是音樂擁有敘事能力,往往能傳情達意於無形。只不過,聲音藝術本身不具形體、過於抽象,導致多數世人不易理解,或是在不知不覺中輕忽了它。(車炎江)
3月
09
2020
無論是作曲家在創作上「打破傳統慣例」的精神再現、國際攜手共製,或從臺灣音樂史的歷史意涵以及聲響空間與遠端管風琴的應用來看,是不負亞洲首演之名。(陳威仰)
3月
09
2020
《一百伏特的紐》作為一個成功結合科技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綜藝成品,實際上有幾個關鍵的因素,在於:1. 將科技藝術透過「商品示範使用」的手法,令其轉化成為表演藝術的「表演」之本身,而不只是靜置於等待觀看或輔助劇場效果的次等地位;2. 透過「搞笑劇場」,將「商品展售」轉化成為表演藝術;3. 嚴肅的流行音樂「樂團」。(雷煦光)
10月
11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