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這場演出的聲響設計十分有趣,聲音的來源忽遠忽近,有時令人分辨不出到底聽到的是事先錄製的聲音還是現場演員所唸出的聲音。導演沒有選擇呼天搶地的控訴方式,而是讓演員「自然地」唸出劇本原有的文字,讓觀眾順著這些文字自行想像每一個主角的生命故事。(陳惠湄)
1月
03
2018
1275
當音樂家們像一般音樂會一樣進出場時,相當程度地打斷了音樂要表現的「詩劇」氣氛,當然也無法讓原本就已經不太清楚的劇情連貫起來。這場音樂會到底是只要展現音樂的部份,還是要連音樂詩劇的劇情內容與氣氛一併展現,主辦單位應該要再考慮清楚。(陳惠湄)
1月
03
2018
939
音樂會的重頭戲當然是內橋和久演奏的實驗樂器Daxophone,但一同演出的幾位臺灣音樂家們也展現了不容小覷的演奏實力;或者二重奏,或者三重奏,或者與內橋和久一起,以電吉他、電子聲響細膩入微地配合、伴奏,或以鋼琴、電吉他、電子聲響等與Daxophone或電吉他對話;彷彿真正的對話一般,非常精采。(陳惠湄)
12月
30
2017
1375
除了亞美尼亞的duduk之外,還吹奏多種有簧片或無簧片的管樂器,甚至還拿起裝置了電子感應器的單面鼓拍打演奏,也讓球以及陀螺等小物件在鼓面上旋轉,可說是展現了探索多樣化聲響的可能性。(陳惠湄)
11月
08
2017
888
從音樂聲響的角度,西洋打擊樂器所創作的音樂,讓樂器演奏各種特殊聲響來延長聲音的共鳴效果;偶爾穿插著的鑼鼓聲音,巧妙地融入這聲響中,兩者的交融,不突兀又維持著原本樂器聲響獨特的個性。(陳惠湄)
10月
16
2017
948
9月
21
2017
1105
第一首樂曲無論是樂團的整體合奏或者某些樂器的獨奏部份,在音準、音樂性、對唱線條、音量控制方面都令人眼睛一亮。團員本身的獨奏與合奏程度,以及指揮王戰的帶領應該都是關鍵。(陳惠湄)
8月
09
2017
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