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鑽色,照亮前行《原色》
8月
24
2012
原色(台北室內合唱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52次瀏覽
林依潔

榮獲16個大獎的台灣合唱音樂奇蹟─台北室內合唱團,20週年璀璨之作《原色》音樂會以「當代原色」與「二十軌跡」 兩大部分呈現,是回顧與展望,更呈現出合唱藝術的生命深度,優質專注的團員、一路走來行政團隊的共同堅持及指揮陳雲紅的智慧雕琢,成就了這顆璀璨原色鑽石。當晚音樂會璀璨馥郁,「詩」意內蘊,處處展現陳雲紅對室內合唱團(Chamber Choir)音樂形式深邃精準的見地,並充分展現出台北室內合唱團在世界合唱樂壇上領航翱翔之姿。

音樂會第一部分以美國韋塔克(Eric Witacre,1970-)作品的演唱展開,緊扣「詩」的主軸,對比於「小說」的「長」、「大」,去蕪存菁,點出「室內合唱」和「詩」質與量的相映及其適切的立足起點。〈Five Hebrew love songs〉給了聽眾聽覺深刻的印象,跳脫觀眾所經驗的亞洲合唱團音色。美國洛杉磯時報讚揚作品為「超現實美學與意向的瑰麗之作」的韋塔克樂曲本身內在的變化度就很豐富,三和弦、四度音程、音堆、音畫,西西里舞曲的節奏元素,合唱團、鋼琴及小提琴蔡耿銘音色醇美的旋律線條相互交織,給聽眾細膩層次馥郁的希伯來情歌。

〈Water Night〉、〈Sleep〉、〈Little Birds〉、〈Cloudburst〉這四首西方現代音樂的展技,合唱團完備演唱現代作品的能力展現在樂曲力度、音色變化的幅度與樂曲風格轉變的掌握。除了〈Sleep〉外,都是採用拉丁美洲詩人歐塔維歐.帕茲(Octavio Paz 1914-1998)的詩作,〈Little Birds〉人聲和鋼琴,模擬鳥聲的口哨,翻動樂譜紙張呈現光影中震動的鳥群的聲響意象,呈現精緻空間層次。

豪雨〈Cloudburst〉,人聲、擊樂、肢體「破掉的水瓶」的暴雨效果,微弱到極強的力度延展與擴張。30多人的室內合唱團編制對比百人合唱,台灣曾多次以近百人大型編制演出,2009年作曲家也指揮數百人大合唱演出,youtube影片可見廣大聲響氣勢,陳雲紅指揮善用樂器擺放、合唱聲部空間位置的安排、肢體拍擊力度設計安排,同樣將樂曲張力及歌詞中的韌性展現出來,「我們必須放聲做夢,我們必須歌唱,直到這首曲子生了根」,強大的根進入聽者的心中。這個樂曲在室內合唱團編制演出下呈現出另一種風貌,更具「詩」的原色。唯稍嫌可惜是其中一段誦詩,西文語韻聲調可再力求貼近。

【合唱無設限】三首作品以歌唱的「腔韻」為人聲演唱技巧的特點:瑞典Jesper Nordin的〈無形咒〉(Invisible Mantra),無詞的快速吟誦咒語聲、即興式的演唱風格,編制包括3個獨唱、16個合唱聲部,樂曲長達十二分鐘,是一大挑戰。嚴福榮的〈水調歌頭〉採用呼喊聲、仿京劇韻白、吟誦旁白,快速滑唱等。趙菁文的〈鑼鼓運動〉,運用鑼鼓經的口訣和模仿打擊樂器的聲響,是難度很高的樂曲,空間時間同時並存的創作手法,擊樂聲響空間呼應的效果,演唱的團員需具備豐富的音樂聽覺經驗與音樂理解能力。團員的音樂理解能力必須具專業度,始能與指揮共同詮釋現代作品,當代作品的成功演出,呈現台北室內合唱團具備藝術性與當代性的特質。

「二十軌跡」包括〈快樂的聚會〉、〈跑馬溜溜的山上〉、〈陽關曲〉、〈丟丟銅仔〉、〈一隻鳥仔〉、〈八駿贊〉,曲曲令人感動,二十年一路走來的革命情感,由歌聲承載,一波波傳遞,打入聽者的心弦。投影入視網膜的文字、歷史照片、光影烘托意念的牽引、舞蹈肢體熟練放鬆全然的信心,純熟和聲絲線,時而環繞擁抱,時而激情奔放,將觀眾席上的人們帶入聽覺的感性地帶,進入熟悉樂曲的新天洞地。

最後兩曲澳洲作曲家的〈Wirindji〉與委內瑞拉Albert Grau的〈Bin-nam-ma〉運用原始歌唱聲響,加上舞蹈節奏,擊掌、敲打身體的聲響,唱出喚醒重生的希望,及對世界及自然的關懷,為人類祈福。這兩首現代作品,在肢體展現的熟練度上很有展現。團員願意敞開自己全然投入的精神,呈現出熟練度和專注。這樣的氛圍幫助了音樂的整體呈現。或許觀眾無法直接聽懂〈Wirindji〉和〈Bin-nam-ma〉歌詞意思,個人覺得這是智慧降溫的安排,蘊含無限餘韻,引導觀眾回到理性的介面來,取代情感波動上升的激情與狂熱,回到最真誠的原色歌聲,最全然的分享。

合唱音樂文化工作跨越專業藝術與業餘興趣的廣大範疇,在音樂、藝術、經濟、人性與經營各方面細節亟需具備綿密的思考力與堅持度。台北室內合唱團贏得眾多金牌殊榮外,堅持唱出自己的當代合唱語言,堅決站出自己的立場,以「合唱」替台灣發聲,深耕「合唱」文化著根。

聆聽這場「原色」,道人相會,璀璨鑽石心中放光,路在前方等著,穩步前行。

《原色》

演出|台北室內合唱團
時間|2012/08/15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
她那綿延溫暖的歌唱線條,串連著既清楚又充滿顏色的咬字。她用心鑽研出的文學底韻和多年嚴以律己所修鍊出的演唱技巧,透過今晚舒曼的音樂詮釋,完美展現。
5月
30
2025
雖然音樂在整部作品裡如此重要,但也少有角色或劇情引導觀眾留心聽覺,讓音樂始終停留在背景。在這些情形下,那「音樂與情緒關係」的感知與想像之訓練,也因此大打折扣。
5月
28
2025
這場音樂會以久石讓的經典動畫配樂為主軸,將現代與爵士、跨界與流行的語彙巧妙融合,帶領觀眾走入一扇通往「絕對」音樂世界的大門。
5月
21
2025
在呂紹嘉的帶領下,器樂聲部間的合作,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各個器樂的獨奏段落,也精彩得令人目不暇給。NSO好似站在山巔的巨人,以其虛懷若谷的心境,用蕭斯塔柯維契的音樂,帶著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帶了點魔幻氛圍的音樂旅程。
5月
20
2025
然而若對照團隊宣稱的「讓故事不再凝止於船難時刻」,本作恰恰陷入另一種凝視困境:當所有藝術手段都服務於「重現」而非「重構」,當形式實驗壓倒敘事深度,歷史記憶反而被禁錮在當代劇場的美學裝置中。
5月
13
2025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