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鑽色,照亮前行《原色》
8月
24
2012
原色(台北室內合唱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62次瀏覽
林依潔

榮獲16個大獎的台灣合唱音樂奇蹟─台北室內合唱團,20週年璀璨之作《原色》音樂會以「當代原色」與「二十軌跡」 兩大部分呈現,是回顧與展望,更呈現出合唱藝術的生命深度,優質專注的團員、一路走來行政團隊的共同堅持及指揮陳雲紅的智慧雕琢,成就了這顆璀璨原色鑽石。當晚音樂會璀璨馥郁,「詩」意內蘊,處處展現陳雲紅對室內合唱團(Chamber Choir)音樂形式深邃精準的見地,並充分展現出台北室內合唱團在世界合唱樂壇上領航翱翔之姿。

音樂會第一部分以美國韋塔克(Eric Witacre,1970-)作品的演唱展開,緊扣「詩」的主軸,對比於「小說」的「長」、「大」,去蕪存菁,點出「室內合唱」和「詩」質與量的相映及其適切的立足起點。〈Five Hebrew love songs〉給了聽眾聽覺深刻的印象,跳脫觀眾所經驗的亞洲合唱團音色。美國洛杉磯時報讚揚作品為「超現實美學與意向的瑰麗之作」的韋塔克樂曲本身內在的變化度就很豐富,三和弦、四度音程、音堆、音畫,西西里舞曲的節奏元素,合唱團、鋼琴及小提琴蔡耿銘音色醇美的旋律線條相互交織,給聽眾細膩層次馥郁的希伯來情歌。

〈Water Night〉、〈Sleep〉、〈Little Birds〉、〈Cloudburst〉這四首西方現代音樂的展技,合唱團完備演唱現代作品的能力展現在樂曲力度、音色變化的幅度與樂曲風格轉變的掌握。除了〈Sleep〉外,都是採用拉丁美洲詩人歐塔維歐.帕茲(Octavio Paz 1914-1998)的詩作,〈Little Birds〉人聲和鋼琴,模擬鳥聲的口哨,翻動樂譜紙張呈現光影中震動的鳥群的聲響意象,呈現精緻空間層次。

豪雨〈Cloudburst〉,人聲、擊樂、肢體「破掉的水瓶」的暴雨效果,微弱到極強的力度延展與擴張。30多人的室內合唱團編制對比百人合唱,台灣曾多次以近百人大型編制演出,2009年作曲家也指揮數百人大合唱演出,youtube影片可見廣大聲響氣勢,陳雲紅指揮善用樂器擺放、合唱聲部空間位置的安排、肢體拍擊力度設計安排,同樣將樂曲張力及歌詞中的韌性展現出來,「我們必須放聲做夢,我們必須歌唱,直到這首曲子生了根」,強大的根進入聽者的心中。這個樂曲在室內合唱團編制演出下呈現出另一種風貌,更具「詩」的原色。唯稍嫌可惜是其中一段誦詩,西文語韻聲調可再力求貼近。

【合唱無設限】三首作品以歌唱的「腔韻」為人聲演唱技巧的特點:瑞典Jesper Nordin的〈無形咒〉(Invisible Mantra),無詞的快速吟誦咒語聲、即興式的演唱風格,編制包括3個獨唱、16個合唱聲部,樂曲長達十二分鐘,是一大挑戰。嚴福榮的〈水調歌頭〉採用呼喊聲、仿京劇韻白、吟誦旁白,快速滑唱等。趙菁文的〈鑼鼓運動〉,運用鑼鼓經的口訣和模仿打擊樂器的聲響,是難度很高的樂曲,空間時間同時並存的創作手法,擊樂聲響空間呼應的效果,演唱的團員需具備豐富的音樂聽覺經驗與音樂理解能力。團員的音樂理解能力必須具專業度,始能與指揮共同詮釋現代作品,當代作品的成功演出,呈現台北室內合唱團具備藝術性與當代性的特質。

「二十軌跡」包括〈快樂的聚會〉、〈跑馬溜溜的山上〉、〈陽關曲〉、〈丟丟銅仔〉、〈一隻鳥仔〉、〈八駿贊〉,曲曲令人感動,二十年一路走來的革命情感,由歌聲承載,一波波傳遞,打入聽者的心弦。投影入視網膜的文字、歷史照片、光影烘托意念的牽引、舞蹈肢體熟練放鬆全然的信心,純熟和聲絲線,時而環繞擁抱,時而激情奔放,將觀眾席上的人們帶入聽覺的感性地帶,進入熟悉樂曲的新天洞地。

最後兩曲澳洲作曲家的〈Wirindji〉與委內瑞拉Albert Grau的〈Bin-nam-ma〉運用原始歌唱聲響,加上舞蹈節奏,擊掌、敲打身體的聲響,唱出喚醒重生的希望,及對世界及自然的關懷,為人類祈福。這兩首現代作品,在肢體展現的熟練度上很有展現。團員願意敞開自己全然投入的精神,呈現出熟練度和專注。這樣的氛圍幫助了音樂的整體呈現。或許觀眾無法直接聽懂〈Wirindji〉和〈Bin-nam-ma〉歌詞意思,個人覺得這是智慧降溫的安排,蘊含無限餘韻,引導觀眾回到理性的介面來,取代情感波動上升的激情與狂熱,回到最真誠的原色歌聲,最全然的分享。

合唱音樂文化工作跨越專業藝術與業餘興趣的廣大範疇,在音樂、藝術、經濟、人性與經營各方面細節亟需具備綿密的思考力與堅持度。台北室內合唱團贏得眾多金牌殊榮外,堅持唱出自己的當代合唱語言,堅決站出自己的立場,以「合唱」替台灣發聲,深耕「合唱」文化著根。

聆聽這場「原色」,道人相會,璀璨鑽石心中放光,路在前方等著,穩步前行。

《原色》

演出|台北室內合唱團
時間|2012/08/15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