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
蔡孟凱
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揚琴主修,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一個發展不是太成功的音樂人,曾任職表演場館,也曾經待過傳統戲曲團隊,現在還在表演藝術的瀚海中浮沉。最大心願是能一手彈琴、一手執筆度過平凡的每一天。現為關鍵評論網特約作者:https://www.thenewslens.com/author/Spa780127
熱門文章
所有文章
43 篇
3月
17
2023
1729
一個新作品在誕生、成長的過程中,確實會不斷地修正自身的架構乃至於影響整個作品的規模和長度。但在演出前大幅地延長演出時間,背後原因可能是因為作品在某個面向(文本或表現方式)大轉彎,但更多時候是緣於另一個不太好的原因⋯⋯
1月
19
2023
1037
12月
15
2022
1630
11月
10
2022
3698
她喚女孩們來堆積木,然後忘了遊戲、在堆滿垃圾的箱子裏頭翻找自己也不確定要找什麼的什麼。老人與女孩們在《日落》之間不斷錯身的節奏距離,詩意又痛徹地表現出失智者與正常世界之間的時差。
10月
21
2022
1050
雖成功讓馬偕「沒有現身,而更顯無所不在」,但同時卻也化作無可名狀的高大身影,從主角到歌隊都盲目追隨;然而《馬》又確實是一部成功的跨界製作,不僅僅是音樂的動聽細緻,更藉著各種元素的交匯撞擊,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欣賞體驗。
9月
24
2022
1104
9月
14
2022
1149
拉縴人的聖詠歌聲自兩側包廂流瀉,在一片帆布底下的FOCA表演者們逐漸站起,在微弱的燈光下彼此堆疊蠕動,那姿態猶如幼獸撐開羊膜、爬出產道一般,揭露了世界的誕生。(蔡孟凱)
9月
12
2022
1322
8月
25
2022
1346
「作為『偵探機器』的劇場,劇場本身就是最大的表演者」。《偵探學》實踐這句話的作法,是運用許多大型的升降機具、投影設備,以一種異於尋常的極近距離與觀眾互相交流、試探。(蔡孟凱)
8月
10
2022
923
最終《他》所呈現出的,無疑是創作者和藝術家在各種或虛或實的外在侷限下如何堅持創作、燃燒自身,一種跨越時空、古今無異的灑脫和浪漫。(蔡孟凱)
8月
03
2022
1329
7月
25
2022
1529
然而若我們把聽覺獨立於其他五感之外,這些跨領域的嘗試,是否真的成功地再造觀眾聆聽音樂和進入樂曲的方法,幫助音樂獲得更多元的可能或是更奇異的樣貌?(蔡孟凱)
7月
14
2022
2200
《蔥仔開花》無論是旋律平實的直敘韻白,或是具詠嘆調性質的抒情歌曲,皆展現了旋律與腔調的編織緊密,讓本土語言的聲腔之美,能以古典美聲為載體盡情地揮灑。(蔡孟凱)
7月
13
2022
2132
黃立騰在曲目設計上,以不同時代的樂人匠心反覆爬梳琵琶音樂的獨特語彙,其理念其實十分「古典」。當我撥開《妖.野》炫目的視覺景觀,讓自己掉進眼前連通耳道的兔子洞,看見的仍是古老樂器的本來面貌——(蔡孟凱)
6月
25
2022
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