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7月
20
2015
1170
儘管導演對於主題的掌握、戲劇悲喜切換的節奏和音樂渲染角色的情緒彌補了大部分的空缺,可惜仍然讓人無法忽視角色刻劃過於平面、幼稚,以及劇末角色毫無轉變的缺點,很難不讓人覺得這是一種「普世偶像劇」。(賴思伃)
5月
30
2014
1041
重複的主題只是拷貝了日常生活中的單調,甚至沒有達成將日常生活中的重複性行為在劇場中程式化表演的意圖,試圖在短時間之內喚起觀眾對主題的共鳴,目標難以實現,只是將觀眾的心理距離推得更遠。(賴思伃)
4月
30
2014
930
由皇家蘇格蘭藝術學院解讀莎士比亞這件事情,本身就有其權威性,到臺灣這個非歐美語系的地方搬演時,隱隱的產生了一種「大哥說的是對的!」的錯覺感,然而縱觀全劇,我不禁要問道:所謂的「莎翁精神」在哪?(賴思伃)
4月
25
2014
1328
歌隊的運用十分多元,除了擔任現場奏樂、群眾演員,原創的歌舞與劇情相輔相成,導演對於劇本的詮釋到位,佐以豐富的肢體表演和走位,令人難以想像去掉歌舞劇情如何繼續開展,展現活潑有力的導演風格。(賴思伃)
4月
16
2014
2794
「絕不付帳」的行動不在於改變諸如國家機器、政商結構的不公不義,而是立意喚醒更多盲從、漠視與沉默不發聲的眾人,一如但丁《神曲》所言:「地獄最黑暗的地方,保留給那些在道德存亡之際袖手旁觀的人。」( 李宜樺)
4月
16
2014
758
保留傳統說故事和敘事的本質,在戲中是十分成功且突出的。筆者甚至思考這樣一個和自然這麼貼近的故事,導演卻選擇回到劇場中敘說,是否有點本末倒置?難道戶外就不能營造出戲劇變幻的特質?(賴思伃)
4月
12
2014
879
6月
18
2013
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