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在旅行《鳥語男孩》
4月
12
2014
鳥語男孩(那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63次瀏覽
賴思伃(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邁入第三年的臺南藝術節,今年依然廣邀各地表演藝術團隊進駐台南,帶來豐富的藝文活動。在臺南耕耘多年的那個劇團,今年則力邀EX-亞洲劇團的藝術總監江譚佳彥(Chongtham Jayanta Meetei),共同改編一則來自那加蘭邦(Nagaland,印度東北一省)的民間故事,配合臺灣當代的脈絡重新調整故事以外,更試圖保留故事的核心以及「說故事」這件事情的本質。

故事內容描述一個無意之間遇見自然女神的男孩,在與兩隻鴿子夫妻相互學習語言,並且進一步成為好朋友後,迫於母親的擔憂與村莊的輿論壓力,男孩選擇壓抑這個天賦,卻造成一場悲劇的結局。

相較於民間故事的版本,編導增加了自然女神的角色,並且將故事中的父母改成由單親媽媽撫養男孩,自然之母與人類之母之間的抗衡,在改編中十分突出,自然之母帶來泉水滋潤大地以外,也帶來暴風雨摧毀一切;人類之母用愛孕育生命以外,也因愛而痛下毒手,不禁令人聯想到印度教中性格最為複雜,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以多種面貌化身人間的濕婆神(Shiva)。由陳怡彤所扮演的人類之母展現了母親溫柔、憂慮的形象以外,彷彿也身兼父職的表現出了暴怒和固執,令人印象深刻,演員精彩的表現讓故事失衡,自然之母無法與之抗衡,男孩也被弱化成她口中什麼也不會的「寶寶」,這樣的失衡也預告了故事的結局。

導演選擇由兩位相同的演員(黃雅嫻、許生翰)重複扮演兩位說書人以及故事中兩隻鴿子夫妻,甚至男孩父親的靈魂,循序漸進的建立觀眾與扮演之間的橋梁,一直到說書人戴上帽子馬上化身為鴿子,或者是說書人一句話:「不然我來演爸爸」以後馬上轉換角色,如同節目單所寫,他們試圖保留傳統說故事和敘事的本質,這一點在《鳥語男孩》這齣戲中是十分成功且突出的。筆者甚至思考這個樸質的故事,能不能以更簡單、直接的扮演帶出劇場?對於那個劇團過去在環境劇場這塊領域所做的耕耘,會讓我不禁思考,這樣一個和自然這麼貼近的故事,導演卻選擇回到劇場中敘說,是否有點本末倒置?難道戶外就不能營造出戲劇變幻的特質?

最後,關於故事悲傷的結局,是否代表人類與自然之間完全不可能對話的意思?這點筆者在戲後座談詢問過導演,他說:「並非完全否定,我想表達的是自然一直在向人類散發訊息,然而人類卻鮮少感受到。」或許就像劇中男孩所說,放下所有的偏見、固執以後,我們與大自然、與故事才能真正對話。這樣一個遠渡重洋,在臺南落地生根、引起共鳴的寓言故事,不禁令筆者十分好奇,下一次這個故事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什麼樣的面貌繼續旅行。

《鳥語男孩》

演出|那個劇團
時間|2014/04/06 14:30 
地點|臺南吳園藝文中心公會堂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員肢體的活躍不論擬人、擬物、抽象或寫實,都是無可挑剔的到位,充滿了逼真、力度與美感。一個移動、兩個定點、三種角度──在鳥兒預言暴風雨那一幕時,觀眾席的人們彷彿身歷其境。(鄭瑞媜)
4月
14
2014
「自然」是以隱密的,與人類文明割離的面貌形成推動情節、累積意義的力量。但也就是如此,劇場版加進的,以真人扮演「自然女人」的調度,雖然給出了「自然」的正面吸引力,但就表演性來看,實質意義有限,即便捨去,仍能成戲。(薛西)
4月
14
2014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