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在旅行《鳥語男孩》
4月
12
2014
鳥語男孩(那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79次瀏覽
賴思伃(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邁入第三年的臺南藝術節,今年依然廣邀各地表演藝術團隊進駐台南,帶來豐富的藝文活動。在臺南耕耘多年的那個劇團,今年則力邀EX-亞洲劇團的藝術總監江譚佳彥(Chongtham Jayanta Meetei),共同改編一則來自那加蘭邦(Nagaland,印度東北一省)的民間故事,配合臺灣當代的脈絡重新調整故事以外,更試圖保留故事的核心以及「說故事」這件事情的本質。

故事內容描述一個無意之間遇見自然女神的男孩,在與兩隻鴿子夫妻相互學習語言,並且進一步成為好朋友後,迫於母親的擔憂與村莊的輿論壓力,男孩選擇壓抑這個天賦,卻造成一場悲劇的結局。

相較於民間故事的版本,編導增加了自然女神的角色,並且將故事中的父母改成由單親媽媽撫養男孩,自然之母與人類之母之間的抗衡,在改編中十分突出,自然之母帶來泉水滋潤大地以外,也帶來暴風雨摧毀一切;人類之母用愛孕育生命以外,也因愛而痛下毒手,不禁令人聯想到印度教中性格最為複雜,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以多種面貌化身人間的濕婆神(Shiva)。由陳怡彤所扮演的人類之母展現了母親溫柔、憂慮的形象以外,彷彿也身兼父職的表現出了暴怒和固執,令人印象深刻,演員精彩的表現讓故事失衡,自然之母無法與之抗衡,男孩也被弱化成她口中什麼也不會的「寶寶」,這樣的失衡也預告了故事的結局。

導演選擇由兩位相同的演員(黃雅嫻、許生翰)重複扮演兩位說書人以及故事中兩隻鴿子夫妻,甚至男孩父親的靈魂,循序漸進的建立觀眾與扮演之間的橋梁,一直到說書人戴上帽子馬上化身為鴿子,或者是說書人一句話:「不然我來演爸爸」以後馬上轉換角色,如同節目單所寫,他們試圖保留傳統說故事和敘事的本質,這一點在《鳥語男孩》這齣戲中是十分成功且突出的。筆者甚至思考這個樸質的故事,能不能以更簡單、直接的扮演帶出劇場?對於那個劇團過去在環境劇場這塊領域所做的耕耘,會讓我不禁思考,這樣一個和自然這麼貼近的故事,導演卻選擇回到劇場中敘說,是否有點本末倒置?難道戶外就不能營造出戲劇變幻的特質?

最後,關於故事悲傷的結局,是否代表人類與自然之間完全不可能對話的意思?這點筆者在戲後座談詢問過導演,他說:「並非完全否定,我想表達的是自然一直在向人類散發訊息,然而人類卻鮮少感受到。」或許就像劇中男孩所說,放下所有的偏見、固執以後,我們與大自然、與故事才能真正對話。這樣一個遠渡重洋,在臺南落地生根、引起共鳴的寓言故事,不禁令筆者十分好奇,下一次這個故事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什麼樣的面貌繼續旅行。

《鳥語男孩》

演出|那個劇團
時間|2014/04/06 14:30 
地點|臺南吳園藝文中心公會堂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員肢體的活躍不論擬人、擬物、抽象或寫實,都是無可挑剔的到位,充滿了逼真、力度與美感。一個移動、兩個定點、三種角度──在鳥兒預言暴風雨那一幕時,觀眾席的人們彷彿身歷其境。(鄭瑞媜)
4月
14
2014
「自然」是以隱密的,與人類文明割離的面貌形成推動情節、累積意義的力量。但也就是如此,劇場版加進的,以真人扮演「自然女人」的調度,雖然給出了「自然」的正面吸引力,但就表演性來看,實質意義有限,即便捨去,仍能成戲。(薛西)
4月
14
201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