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自然共存的生命密碼《雲豹森林》
7月
20
2015
雲豹森林(如果兒童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75次瀏覽
林珮如(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這是一齣擁有濃厚的原住民傳奇色彩的故事。劇中藉由原住民的智慧傳承,透露出人類與大自然合而為一,共生共存的關鍵,係為對大自然的「尊敬」與「謙卑」,而這也是《雲豹森林》的主題,並期待能深植成兒童心中的重要種子。此戲雖為2003年的作品,但十多年後的今天,大自然的反撲依然層出不窮。也說明如何與大自然相處,那是人類亙古皆須學習的課題。

該劇歌曲的安排多元而豐富,不同旋律性的配置均處理順利協助推展劇情,輕快、抒情、搖滾、民族性歌曲的交互穿插,形同類音樂劇的型態。「我們圍成一個圈」是採取原住民風格音樂配上輕快的現代旋律,使得觀眾能夠一下子跟著角色穿越時空進入原住民的慶典氣氛中;「我不是故意的」,則將抒情與RAP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音樂,巧妙地融合,藉由恰似兩個角色的對話,凸顯主角「很準」內心的善惡衝突。這些歌曲的鋪陳,使原來高潮起伏的劇情,增添感動的氛圍,讓兒童更容易理解角色的內心世界,進而能入劇去同理、接受劇情的邏輯性,歌曲畫龍點睛的效果不喻而生。

而角色設定的部分,巧妙的安排了「奇里乖」變成穿山甲以後,能產生拯救其他動物的神奇魔力,如當「閃電」發生危險時,奇里乖的求救聲,引來了大熊的幫忙,解決危難。並且,當「奇里乖」變成穿山甲後,沒有人類認得出來他竟是「奇里乖」,所以他也因此能順利的發現壞人的陰謀。但如果變成穿山甲的一切,只是為了發展這兩個橋段劇情,不禁讓人覺得,「奇里乖」是不是變成任何一種小型動物都可以,並不具備非得變成穿山甲不可的理由。如果可以在角色設定安排再精緻化處理,針對穿山甲的動物特色發揮:像是穿山甲的利爪或是硬盔甲之類的(如變身時巫師等人再三強調穿山甲的特性),賦予這些功能對劇情的走向有必須性的安排;或是在劇終時提到穿山甲後來在原住民的傳統上,具有任何代表性的象徵意義,都可以建立非穿山甲不可的重要性。至於劇終呈現的惡有惡報的情節,可讓兒童對於公平與正義的期待心情,得以紓解。「很準」最後變成含羞草,兒童皆能理解他愧對村民的暗喻;但是對於「阿基古」變成蒼蠅這件事,現場兒童雖然十分開心他的下場,飾演阿基古的演員有反覆摩擦雙手,與蒼蠅的形象也不謀而合,但是不禁令人反省,怎麼不安排一個與森林扯上一點關係的角色,例如一開始劇中巧妙佈局的「白蟻族」一詞,反倒是變成個與森林傳說似乎毫無關係的蒼蠅,腳色變化令人匪夷所思。

結局的部分,爺爺緩緩道來:「要知道,即使是一個偉大的獵人,也不見得會是做竹蜻蜓的高手。」此處所謂之「獵人」就好比是隱喻我們所有的人類:人類即使自喻為「萬物之靈」,但是否真正擁有駕馭這整個星球的智慧與能力?像是劇中的「很準」的忌妒、「阿基古」的貪婪等,始終是人類無法消弭的七原罪。人類除了對自己同類的自相殘殺,更對其他生物與大自然肆虐剝奪,唯有受到傷害時,才會自我檢討自己曾經恣意妄為的對待大自然。我們該如何學會對萬物「尊敬」與「謙卑」,應是此劇最希望帶給大家的一個終極密碼。

《雲豹森林》

演出|如果兒童劇團
時間|2015/06/27 14: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齣戲運用不少原住民的元素,但將原住民的本質退回到一般童話故事中會出現的部落,就不會讓人有濫用原住民元素的感受。透過簡單、反覆唱頌的歌曲,幫助觀眾也可以琅琅上口。(劉憲翰)
7月
03
2015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