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錯亂,服從文本的《威尼斯商人》
4月
25
2014
威尼斯商人(高雄春天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44次瀏覽
賴思伃(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紀念,世界各地的劇場掀起了一陣熱潮,以自己的方式紀念這位偉大的劇作家。高雄春天藝術節邀請皇家蘇格蘭藝術學院(Royal Conservatoire of Scotland)搬演的《威尼斯商人》一劇,在莎翁的作品中相當具有爭議性,一來是為了安東尼奧(Antonio)若隱若現的同志情誼,二來是為了夏洛克(Shylock)身為猶太人的處境,這是當代導演在解讀文本時,無法逃避,也必須處理的重大議題。

我們先來看這是怎樣的演出,所有角色換上筆挺的西裝,在快速移動的走位中,搭上令人炫目的舞台燈光以及電子音效,彷彿置身夜店,表現出現代生活的快速、刺激。角色們宛若現代的金融大亨、單身貴族,飲酒作樂的同時不忘關心彼此事業的成敗。導演以極簡的舞台,幾張椅子、幾塊布就能恣意轉換場景,演員與空間的轉換和流動渾然天成,然而更多的是演員像是做錯事情似的在場上罰站。到了下半場以後,導演又好像失憶似的讓角色掏出一封又一封的信件,忘了這個世界已經有手機和網路,整體來說,這是一齣穿著現代服裝,求愛方法卻毫無進步的一次重演。

回到第一段所提出的問題,事實上,我並不認為導演有處理這兩件議題。關於安東尼奧的性向從來不是一個問題,他如此自然的愛著巴薩尼奧(Bassanio)並且心甘情願的以自己的性命做保,到最後的拱手讓人誠心祝福,一切都發生的如此自然彷彿他本應該如此;而夏洛克(Shylock),這個在種族、宗教方面充滿爭議性的角色,反而因為演員的詮釋而不顯面目可憎,甚至讓人覺得他站得住腳。審判一場完全無法說服我:為什麼他非得改信基督教?都什麼時代了!導演在文本上毫無掙扎的服從了莎翁,我又想問:對當代的導演來說,有這樣一個莎士比亞,到底是一種祝福,還是一種詛咒?

當然,有太多關於莎士比亞在文本賦予安東尼奧角色的曖昧、以及此劇中每個角色皆非完美、還有以過度美化基督教的反諷手法……等等的諸多論述,我無法一一寫出,但我還是想問:如今,我們還要這樣解讀莎士比亞嗎?由皇家蘇格蘭藝術學院解讀莎士比亞這件事情,本身就有其權威性,到臺灣這個非歐美語系的地方搬演時,隱隱的產生了一種「大哥說的是對的!」的錯覺感,然而縱觀全劇,這樣長達165分鐘的演出,我不禁要問道:所謂的「莎翁精神」在哪?其與當代社會的脈絡的相關性就只是幾套西裝?以上的問題,對於高雄春天藝術節透過邀演方式間接促進了兩國戲劇學子的互動交流的一片美意,未免過於苛刻,但對於這次的演出,我只能說:有朋自遠方來,誠意十足。

演出結束後的戲後座談,一名觀眾提到:「你們的學校體制為何?是怎樣訓練學生的?為什麼臺灣的大二學生做不出這樣的戲?」試問閣下看過幾齣大二學生做的戲?臺灣沒有莎士比亞,也沒有必要重現別人的莎士比亞。另外,既然高雄春天藝術節願意開放舞台給學生,更應該注重與當地戲劇學系的交流,期待明年會看到南部戲劇系所也能站上由高雄主導的國際舞台。

《威尼斯商人》

演出|皇家蘇格蘭藝術學院
時間|2014/04/20 14:30
地點|高雄市正港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