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本劇編導的手法就是用小兒子的分身、時光回溯與父親的互動,如此推移劇情。大膽、精準地挑戰失智症的議題,毫不迴避,提供給觀眾一個幾近真實的失智案例。(杜秀娟)
9月
14
2018
作品中有相當多的情節的跌宕起伏,但是在曲調安排與節奏掌握上,卻是持平前進,不太有突出處。又特別是白素貞與許夢蛟在峨嵋山上的生離死別一場,白素貞擁抱許夢蛟一段的唱,或許可以再斟酌節奏的掌握或曲調的安排。(林立雄)
5月
31
2018
《諸葛四郎》確實從頭到尾毫無冷場的好看,比起紙風車劇團過往許多戲碼情節七零八落拼湊痕跡明顯,這一回倒是把故事起承轉合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該有懸念有懸念,情節堆砌與衝突皆合情合理,該傳遞的正向道理。(謝鴻文)
5月
16
2018
如同開頭合唱的歌曲〈如果愛情像電影〉,每個一個人對於愛情的觀點有所不同,所以我們就會依循所設定的想法而演出一齣屬於個人風格的愛情電影,藉由這首開場曲引領進入角色各自對於愛情的詮釋,以及婚後所面臨的各種難題。(何佳樺)
5月
11
2018
即便忽略戲中種種對於議題的消費,作為音樂劇基本的歌曲,請來了歌手跨界,但音樂編曲之俗套以及充滿過往台灣流行樂修辭的歌詞,使得音樂劇中歌曲作為建立人物心理狀態的手法,都迷失在一團無病呻吟的黏膩裡。(鐘煒翔)
5月
08
2018
歌曲的曲風獨立鮮明,饒舌歌曲部分為〈金剛芭比RAP〉,該曲目為蕭志瑋以饒舌的形式演唱,整首歌曲的節奏和與觀眾的互動效果極佳,寫實的將「跨性別」視野的口語及實事置入。(羅家偉)
5月
04
2018
拉開與政治直接對號入座距離,保留下來的段落集中表現現代人生存處境,依舊是言辭虛空造成的意義破碎與荒誕,因為矛頭所指已非特定對象,《台北男女》語言表徵背後,成了現今台北‭(‬台灣‭)‬人活著的荒謬社會以致身心裂解無法叛逃的囚禁狀態。(紀慧玲)
4月
17
2018
演員在舞臺的圓心不斷地走動繞圈來表現面對選擇的猶豫不決,而每一條道路代表著所選擇的方向,在選擇過後來決定走向哪一條自己的未來人生。(游若婕)
4月
05
2018
蔡柏璋在詮釋Wasir此角色時,使該角色的節奏專注的投射能量,使觀眾與角色的頻率同步呼吸;在歌曲演唱部份,具有豐富療癒磁性的中低音,皆使觀眾能夠沈穩的聆聽歌曲與劇情當中所要描述的故事和情境氛圍。(羅家偉)
3月
27
2018
跟音樂劇所不同的是,歌曲並不是由演員唱出,而是由旁邊的演員藉由第三者的立場唱出。但其中也包含了一些音樂劇的元素,在幕與幕的穿插中,眾演員一同在台上跳舞,藉由歌舞,構成了故事的強度。(陳諭嬌)
3月
19
2018
王熙鳳之後,其表演已非流派藝術與傳統行當的借取、挪用與拼合。後來的幾次重演,可預期魏海敏對曹七巧的演繹方法回流至王熙鳳,轉為表演張力與情節脈動的控制與斡旋,尋得「陰性書寫」與「向內凝視」的脈絡,形成「文學的表演化」與「表演的文學化」。(吳岳霖)
2月
05
2018
劇中人的口吻相當寫實,一人一腔,形色分明,彼此對答拋接俐落乾淨,少有拖沓冗詞。劇中人同時各有一段獨白,這些獨白進一步深化人物造像,挖掘內心,碰觸陰影,以獨白寫作來說,成績斐然,開展了通俗劇情少有力道。(紀慧玲)
1月
24
2018
《風起》的流動是全體的,不僅舞者身體,音樂、燈光也加入運動,舞台布幕和燈桿的起落有致,在動與靜、簡與繁、輕與重、群與獨之間,有為有守,層次紛繁,聯奏精巧,而每一瞬即將凝結成固體的時刻,或身體解構,或暗燈吞沒,或空場伺候,留下書不盡意的風韻嫋嫋。(林乃文)
1月
08
2018
傳統民族舞蹈動作轉化為創新的素材,祭儀、戰爭、慶典、男女愛情互動、角色的內心衝突等情景塑造上,融會藏族樂舞的熱情奔放及唐樂舞的優雅細緻。(徐承郁)
1月
02
2018
脫胎自劉鳳學所授之典雅姿態,要讓觀眾解讀沒有對白的舞劇,卻能跟隨情節起伏,其實有賴於一種對通俗的成全。《羅生門》加入大量的表情,肢體也較以往更為誇張,卻能被理解、被批判,甚至不斷激起反省。(王昱程)
12月
27
2017